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着一个有趣的段子——儿子问爸爸:“我为什么要读书?” 爸爸回答说:“这么给你说吧,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就像品尝当下的这碗茶。”差别在于,读过书的人会说,此茶口感饱满纯正,入口绵软,圆润如诗,随之而来的是回味甘甜;观其茶汤,橙黄透亮,幽香如兰,品味十足,当是茶中的佳品。 若你没有读过书呢,就只能说,哎呀妈呀,这茶真好喝。 这段子,不禁让人会心一笑。的确,同样的一杯茶,两个文化修养不同的人,享受到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人饮茶能饮到精神的饱满,而另一个人只能品尝到了齿颊的留香。看似没有差别,其实谬之千里。 此类的情景,生活并非少见。几天前,我陪几位退下来的老先生小坐,聊天聊到文学诺贝尔奖,聊到什么样的作家才可能得奖。坐在主宾的位置上是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此前曾在小城做过级别不低的“主席”职务。此刻,他接过话题说,诺贝尔文学奖有这么严重吗?咱们县里的作家老强不就得过诺贝尔奖嘛。 他说的老强曾是当地一个镇文化站的站长,坚持写作,当地报刊偶尔发表,虽然作品不少,但离诺贝尔文学奖尚有不小的距离,况且老强也年近古稀了,要冲击诺贝尔奖,恐怕希望渺茫了。 当时,酒桌上有人否定,老强怎么能获诺贝尔奖呢,他只是一个业余作者。没想到对其他人的盲目“冲撞”,这位老先生态度坚决,面带不爽,说老强肯定获过,并且当时拿着一个大红荣誉证书来让我看过。对这样的肯定,在座者只能面面相觑。 于是,一场相谈甚欢的聚会,变得索然寡味。 读书多少与读什么书,同样也有区别。县城的新华书店,为了方便阅读,在二楼的一角专门开辟出一个阅览区,并排的几张桌椅,经常有人在这里安静地读书,我也偶尔会到书店去查些资料,蹭会书看。有次,在阅览区遇到一对很时尚的青年男女,两个人先是并排坐着,手里各捧着一本书。也难得,现在年轻人能安心读书的很少了,在阅览区,常见的顾客多是中老年人或者孩子。 我取了书坐下,与这对青年男女隔着一张桌子的距离。渐渐,发现他们搂在一起,先是窃窃私语,然后就有了肢体的动作,嬉笑打闹。原来与他们对坐的一个老人,已经拿着书去了另一张桌子。这时候,他们的言行似乎更加放肆,声音喧哗,在本来安静的环境里显得非常刺耳,让周围的人嫌恶侧目。 最后,他们大概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受欢迎,相互推攘着离开了。 他们翻过的书,很杂乱地放在桌子上,也不收拾,按照书店的规定,图书取阅之后,是要放回原处的。等我离开时候,想顺便把他们留下的书也收拾一下,发现,几本书,多是儿童读物,看图的,还有一本倒扣在桌面上的,是一本日本漫画。 两个成年人,读些低俗的读物,虽然是阅读,但看其阅读的程度,能当众做出一些轻浮的事情来,也属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