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品读精深 方识真味
【发布日期:2017-05-02】 【来源:】 【阅读:次】【作者:姜子谦】

  读书的乐趣,莫过于品书。品书,类似牛的反刍。只有经过反反复复不停的咀嚼,才能回味无穷,才能见其真义。正如宋代诗评家严羽所说:“读骚之久,方识真味。”
  何谓书味?古人云读书有三味。人们大都知道绍兴的三味书屋,那是鲁迅先生从12岁到17岁时在家乡读书的私塾。三味的说法不一,有说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这是从“三味书屋”的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大羹有味是诗书”来理解的。下联的“大羹”是古代祭祀用的一种不用五味调和的肉汁,味最醇厚。另一种说法是:读诗,味如大羹,就像喝原汁原味的肉汤;读史,味如折俎,就像吃切碎的肉;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就像品尝加了作料的肉酱。此说典出《邯郸书目》,它告诉人们:读不同类型的儒家着作,可以品尝出不同的味道。宋人程颐有语:“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俞久俞深。”不是真正的读书人是没有这种体会的。
  宋朝的尤袤对书味的揣摩最丰:“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一生清风明月的苏东坡也感叹,一日不读书,便觉俗气冲天。伟人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足见这书味沁人肺腑,似俨然含着的橄榄,入口冲淡,回味则甘馨怡人,难以忘怀。
  而对书味品尝精深的,当数汉代的刘向。酷爱读书的他,嗅到了书中有药味,其在《说苑》中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味教人做人,校正人之品行。因此,那些留下的历经数千年而书味不绝的书,才是真金火炼的真正的书。这些传世读物,亘古烁今,折射着人类思想的光芒。
  品书味是一种人生体验的互补,书中的情理韵味其实都是一种心与心之间的共鸣,善品书味者才能善于调动自己积存的知识和感受,去领略更多的书中乃至书本之外的道理。
  如何品书味?宋代朱熹咀嚼后曰:“宁详毋略,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时至今日,读书人又得出“吞”、“啃”、“品”之法。不吞,无以求其广博;不啃,无以致其精微;不品,无以得其精神。如此说来,且不可开了卷,浅尝辄止,或者囫囵吞枣不知其滋味。
  时下,我们在寻找书味和品书味时,各种观念在铜味袭人中或挣扎或裂变,无序的内容在创造性地重新组合,面对着翻云覆雨的时髦和流俗,面对书摊上的《刀光剑影》、《丰乳肥臀》,我们一时拒绝不了,也摆脱不了。我们也常会对着一些精装书望之兴叹,豪华的包装并无书味啊!
  由此可见,书味,乃指书之内容,内容之精神,精神散溢出的一缕缕富有张力、醇厚的不灭的气息。书味,真正的书味,意蕴丰厚,启迪人生,练达性灵,陶冶情趣,使媚俗不再,浮躁不再,诱惑不再,使人宁静淡泊,清纯高洁。
  品味书味,书中自有千般味!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