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还是不远的事儿,从我父亲那辈起家里才有人识俩字儿。在我的记忆里,父辈们和我读的书都是纸质的,写字用的作业本也是纸质的。对了,我小时候写字时还用过石板(就是在一片青石四边加一木框当作业本用,跟小黑板相似),写字的笔当然也是石质的。那时穷,都这样,没有好文章也洛阳纸贵。再往远了说,甲骨文是刻在龟甲上的,阅读的对象当然只能是骨质的。文字刻在竹简上时,阅读的书本当然只能是竹质的。把这些竹简串起来,于是就有了“册”。文字写在锦帛上时,“纸”不仅洛阳贵全国都贵。只是蔡伦发明了纸,我们才有了今天的阅读纸质。 没想到,从我这辈起有了计算机,有了网络。于是,我们的阅读、写字有了新玩意儿。阅读呢要看屏幕,写字要打键盘,换句时尚的说法叫做“网络阅读和写作”。有一天我用QQ跟网友聊天,聊着聊着网友问我:不聊天的时候你都干什么?我说:看书呀。她说:网上的东西还不够你看的?!我说:网络阅读我还不习惯。她立马回了两个字:老土! 网络阅读我到底怎么不习惯,事后我仔细想了想,其理由有三:首先,网络阅读晃眼。过去我们看书都是把书放在桌面上或捧在双手上,那书白纸黑字一页是一页,一个是一个,且又服服帖帖,想怎样翻就怎样翻,想怎样看就怎样看。精彩的段落我们还可以圈圈点点,重要的我还可以抄一遍。可是,网页上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杂陈,图像、动漫铺展,许多广告、信息为了抓人眼球,打开网页时它们就在那里乱闪。一支烟的工夫不到就能把你搞得眼花缭乱。其次,网络阅读费用大不低碳。只要上了网就要花两份钱,电费、网络费同步。如今早已是信息爆炸的年代。屏幕的脸只有一张,可是屏幕后的脸却有千万张,而且变换速度绝对超过川剧的“变脸”。每家网站的网址只有一个,可是每个网站提供的信息量却以百万计千万计,如此大的信息量常常令我不知所措。再次,网络阅读是“浅阅读”。据专家讲:图书阅读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更加接近知识,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更不是大众传媒所追逐的娱乐。窃以为,天下的图书我这辈子或者再给我十辈子我都读不完。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诫过我,看书要拣最优秀的看。优秀的网络信息是什么,至今我还没有听说过。说实话,我不想在网络阅读上浪费太多的时间,据媒体最近报道,近二十年中国人的图书购书量没有增长。购书量没有增长当然说明阅读也没有增长。专家分析,网络冲击是阅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年轻人已不习惯传统的阅读方式,而把阅读兴趣放到了网络上。专家们指出这对形成抽象思维没有好处,还特别告诫:我们应该收获知识而不光是信息。网络信息往往是浏览式的跳跃式的,难以形成专一的系统思考,而阅读图书可以做到这一点! 网络阅读的短处还有一点专家没有说,就是提笔忘字儿。过去,仅仅因为读书不动笔墨,有些汉字我已经不会写,常常是想起了葫芦忘了瓢。现在网络阅读多了,更多的汉字我已不会写。很多时候,打字、写短信我已自觉不自觉地用错别字代。这不是有意无意糟蹋祖国的语言文字吗?跟别人聊天时,他们说也有这样的体会。一吃文字饭的朋友告诉我:有一次他给老家的父母写了封信,十几个字的地址他居然错了两三个。真是光着屁股推磨,丢人一圈一圈的,难看到了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