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海风浸染过的心灵之花(代序)
【发布日期:2017-09-26】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春荣】
南日,包括南日岛和十八列岛,是地理意义上的海岛,因而在南日人的心中,岛外并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而是辽阔的大陆,而是那些沿海上的村庄、平原上的村落和繁花似锦的城里。岛外,对生活在南日岛所有的人来说,是一种向往,一种期盼,这种向往与期盼并不是远离南日岛,远离生存在心灵之上的生命眷恋,而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熏陶,一种情感上成长的洗礼。从而成就了南日诗人、作家们灵魂的远行,因远行而获得无数朵鲜嫩而又独特的文学作品。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冉冉升起的南日诗群,惊艳八闽诗坛,那些桅杆、风帆、船舺、波浪、沙滩,礁石上转瞬即逝的浪花,渐行渐远的帆影,金色沙滩上色彩斑斓的晚霞,还有梦境里一直在漂泊的理想,这一切的具有大海辽阔与腥味的诗歌意象,深深地巩固了我对大海由衷的美好想象。在有些单调的生命场景里,大海在南日诗人、作家的心里,赋予了丰富的想象,永远无法抵达的美丽。大海或已不是大海,大海是灵魂之海,是生命之海,是澎湃着诗与歌的海洋。
  在青年作家许涓的笔下,南日岛风情不仅是岛屿的地理意义,那些山峰、平原、沙滩、滩涂、大海,这所有的地理因素在许涓的心中只是一个可以装下丰沛情感的具象,这些具象深深地影响过她的童年、少年、青年,过去、现在仍然在浸染着她多愁善感的心灵。将来,她也离不开这些塑造过作家灵魂的具象,并且继续深刻地影响着她笔下的文学世界。尽管多年前她离开南日岛,中学生、大学生、人民教师,许涓社会角色的不断转换,唯一没有变换的是她心中的南日岛,南日岛周围无边无际的大海。
  地理,是塑造灵魂的现场,在地理具象上的村庄,村庄里的石屋、里社、祠堂、妈祖庙、校舍、教室,这些细碎而又寥落的建筑物,却以某种神秘的力量,把一粒粒饱满的精神基因植入作家灵魂的脉络,并在海风吹动下日愈成长,从而,在灵魂深处长出了枝繁叶茂的乡愁,魂牵梦萦地跟随着你,如影随形,无论身在何方,心在何处,南日岛、故乡、大海、村庄、亲人,一一进入内心最柔软处,并在某个节庆时点,叫醒了所有蓬勃的记忆,你不得不承认一个海岛人根本离不开海岛。
  在这本洋溢文学之芬芳的散文集《南日岛往事》中,这样飘着海水味的乡愁因为大海,因为岛屿,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在潺潺流动,直至打动着读者的读书心情。《清明归不归》、《漂洋过海回趟家》、《庭院情结》等篇章,许涓正是用这样特别的地理因素所构成的乡愁,隔着一条浅浅的海水,却有着不一样的回家感觉,把一个小女人的情怀细腻地刻画出来,字里行间流淌着不舍、难忘、眷恋。《那些年的光影若梦》、《南中记忆》、《看戏》、《故乡的桑树》、《古井》等几篇散文,虽然是作家很个人的生命体验,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它也单纯是作家个人的文学记忆,它已经是所有南日人共同的生命记忆。因为在那个共同的生命现场,他们用一样年轻的心灵经历过、体验过、感受过,这就形成了文学文本上的精神共鸣。
  作为八零后的青年作家,许涓对于南日岛的印象与文学创作,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把这种故乡、家乡的熟悉优势化为散文创作中的文学优势,许涓成功地用这样厚重、沧桑、深入的笔墨,深情地叙述南日岛的前世今生,南日人不一样的生命历程。《追溯远古家园》、《清朝的心灵迁徙》、《从一座祠堂出发》、《皇帝山下的神秘传说》等散文,恰到好处地挖掘了深厚的南日历史人文积淀,让那些香烟飘绕的妈祖庙、烛火长明的祠堂、篝火连绵的里社,甚至残垣断壁的南日水寨、宋碗元瓷的南日水道、桨声帆影的兴化湾,在优美的文学之上继续开口讲述着一座海岛永恒的生存价值和一代又一代南日人与大海、与大自然顽强搏斗的精神力量,掩卷之余,仍有一腔文学之气久久地萦怀。
  在我对文学的理解中,文学是需要真挚感情来码文字的艺术,作家许涓真实地把感情这种文学最重要的养分留给她喜爱的散文作品,《我的父亲母亲》、《大峤山下的讨海人》等文章,与其说是散文,不如说是许涓心中千回百转的情感。父亲、母亲、祖父,这些与作家有着血缘之亲的亲人,不仅给予作家宝贵的生命,而且给予作家浓浓的血肉之情,正是有这样的真情实感,作家笔下的文学作品才能穿透时间的厚度,在岁月烟雨中依然深深地影响着读者的怀念。
  岛屿,当我的灵魂一触碰这个词汇时,好像有一缕深情的目光在我生命最深情的地方千回百转地萦怀。当我读完这本散文集的时候,正好是初秋的早晨,也有一缕明媚阳光轻轻地无声抚摸过稿纸上的文字。或许是那些海风浸染过的心灵之花绽放的声音,感动了我的身体之中那根隐隐作痛的肋骨,我所呈现的文字同样也有海风呼啸而过的味道,滋润着自己的灵魂。
  是为序。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