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有曰: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古人大义微言,九个字就足以让你想个一整天,思考一辈子。老子真厉害,他老人家仿佛未卜先知,千年之前就想到我们现在会天天抱着手机看微信刷朋友圈,所以,就留下了那么语重心长的嘱咐。 什么是欲?往小的说就是饮食男女,往大的便是一切生存之必须。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不是人。所以老子说“可”欲。可以有欲望,可以有的欲望,就如“道可道”“名可名”。有欲望很正常,关键在“不见”。你可以这样理解,“不见”就是不显现,或者没看见,或者不让人看见,不使人知道。闲来读读圣贤书,又不是古汉语考试,你理解得顺就是正确,这也是老子一贯的主张。如果能“不见可欲”,那么,心就不会乱。谁的心?秦汉之前“民”的常用义就是人,泛指所有的人,它并非专指与统治者相对的百姓。所以“民心”就是人心,人们的心。这么一琢磨,这九个字的意思应该算是基本明了。 如今,认得老子的人不多,明白他老人家说过的话就更少。其实,老子很明理,他通人情,讲分寸,他并不是个禁欲主义者,他只是提倡不要纵欲,只主张“不见可欲”。因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可是,沧海桑田,世道变迁。电视,网络,高铁,飞机,早已经把世界缩微。我们的物质愈发丰富,生活方式愈发多样,我们的内心更为灵动,欲望更为勃发。特别是当今盛行的微信和自媒体,更是已经把人们的欲望,交错碰撞宣泄勾引得无比璀璨。只因为,微信实在是很容易“见欲”,给人以感官刺激和心理诱惑。打开微信,将你的欲望裸露给他人,刷一下圈群,众人的欲望五彩缤纷目不暇接。昨天,有人浪漫在巴厘岛的碧海蓝天,今天,有人品味着阿勒泰的野味山珍;划拉一下屏幕,传奇八卦可以解把飞花蒙日月,再划拉一下屏幕,红包打赏可能像三月里的小雨点点滴滴。你有文才,我有钱财,你抛你的媚眼,我秀我的肌肉。真真切切,有图有字有真相,争奇斗艳,你追我赶。 繁闹的微信,怎能让人们“不见可欲”? 我无法剖析圈群里的各色心态,更不想妄下褒贬,但在客观事实上,不管是看客还是主角,也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人们已经在微信里放纵或者被放纵。春花般的欲望,鲜嫩欲滴在微信群中,在赢得万千点击后更显得光怪陆离。微信,已经掀掉了包裹人们的衣裳,让人们体验到赤条条的快意,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当今人们“见欲”“乱心”的集中营。 老子说:“天门开合,能为雌乎?”感官与外界频繁地触摸,是很难使人保持柔和安静的,而要达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那就更是困难了。老子还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完全是超越了物质思维层面而达到心灵宁静的一种永恒。可以想见,老子那年头要是有微信,他一定不喜欢。 我信,传承千年的经典自有它不朽的真谛。现如今,微信里的喧嚣,就如老子所言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那般,有朝一日,那音那色那味,终将也是会使人们失去感觉的。尽管微信已经流行到了大爷大妈,尽管人们正在用逐渐失去的感觉,高频重复地来制造感觉。 我找到老子,难道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少刷微信、善待微信的理由?难道就是为了调节下自己撩拨欲望的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