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 木兰溪
难忘的时刻
——缅怀郑清为先生
【发布日期:2012-06-13】 【来源:】 【阅读:853次】【作者:刘建成】
    老作家郑清为先生走了,走得很匆忙,走得出乎意料。
    那天是周六,我和县作协几位同志,驾车往莆田人民医院探望他。他躺在病床上 ,白色的被褥几乎掩盖了他的全身,只露出半个消瘦的脸庞和呼吸的鼻孔,似乎可以感觉到他那微弱的心跳。当时他已滴水不进了,但还能努力地微微睁开眼睛,还能轻轻挪动那纤细的正在吊瓶的右手。
    真正认识郑老是在2008年之春。我的文章在《莆田晚报》陆续见报后,他猜不出我是何方人氏,一直在打听。从文友那里得知他的电话号码,我首次联系他,此时是闻其声但不见其人:“噢,你就是刘老师。我在报上看到了你的文章。很好啊,我们仙游的文学创作队伍又多了把笔杆子。”他接着说:“我原以为你是个‘后生子’呢。”我顿时兴奋起来。
    有次下乡枫亭,我特地去拜访他。他的家在枫亭荷珠,颇有田园风味,福厦高速公路就在村子里穿过。他那篇倾心歌颂家乡歌颂海西的文章《荷珠变金珠》,写得真实感人。
    第一次拜见,我很激动,他也显得十分高兴。我带去几篇报上发表的文章请他赐教。可能是年龄段相近的缘故,也可能是我的文章适合他的口味,他对我的文章大加赞赏,并且一再鼓励我继续努力,多创作些反映平民百姓的文章;还鼓励我参加县作协,乐意做我的介绍人。他的年龄比我大,可满脸的红光焕发出一种青春的活力。辞别时,他送给我的礼物是本书,他的杰作《聪明花》(华夏出版社出版)。此前,他已出版诗集《枫叶心痕》和散文集《笔影情痕》。看来,他兴趣“痕”这个字,和他鼓励我的话一样:我们这辈子老了退了,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些文字“痕迹”。是的,萤火虫,太阳花,聪明花……诸如这些普普通通的乡村生活,都留在他的文章痕迹里,都在他的字里行间升华得富有情趣,富有哲理。著名剧作家郑怀兴为他执笔的无题《序》里说,老郑“诗背多了,书读多了,聪明花就开了,灵感就来了……”郑老笔耕不辍的精神,永不泯灭的童心,我弗如他也。 
    退休后,郑老坚持自费订阅很多报刊杂志。只要你一走进他的住宅大厅,茶椅上、窗台上尽是书报。他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县作协工作,关心枫亭文化研究,赢得了整个县文化界的赞赏。 
    我隔三差五打电话问候,他感到十分欣慰。他习惯称我“刘生”,是亲切加尊重之称呼。电话里,他通常首先祝贺我的某篇新作发表,接着询问我近来有无新的“杰作”。电话里,郑老的话语总是充满着鼓励,饱含着热情,洋溢着期待。
    一次,我下乡枫亭东大门幼儿园,顺路探望他老人家。当时我的散文《祖母的小火笼》发表在《莆田文学》杂志上。他认真看了看,微笑得皱纹几乎消失了:“不错,文章以祖母为线索,刻画了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农村老大娘的勤俭纯朴的高尚品德……”接着说,“写这类文章要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得真实、生动而富有个性。”在他的启发激励下,我又写了《侯伯的水烟筒》,也刊登在《莆田文学》杂志上。郑老倾心栽培文学新秀,鼓励地方早出人才多出人才。许多文友都能感觉到,为了让仙游的文学创作后继有人,他尽力发掘推荐乡土作家,极力介绍乡土文学。去年10月份,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天高地厚》一书,其作者朱春泉就是他的老乡。郑老鼓励他出书,帮助他修改,替他谋划,为书作序,一直关注着此书整理出版的全过程。而此书作者朱春泉,一个家贫而无法“读长书“的糖厂工人,也是个地地道道的沿海农民。这些无疑催我奋进,著名的赵树理、王老九、孙犁、周立波等,不都是农民作家吗?
    我出版的首部散文集,原来书名为《小小的我》。我征求了郑老的意见,他没有敷衍,直接提出不同看法。他不赞同这个书名,他说“别小看了自己。书名很重要,要有文采又要有诗意”。我反复斟酌,最后把书名定为《人生如歌》。
    郑老的病势早已发现,但一直瞒着我们。每逢我们探望他时,他只是说“血压高些,服了点药就行,没事的。”他常到福州、厦门儿子那里去看病,但他从来没有透露病情,我们一直蒙在鼓里。直到今年3月7日的那天下午,许怀中来城厢区采风时,应邀抽空来到枫亭。那时,在老朱儿子新邦胶水厂里,老郑早已等候了。我见到他时,气色变了,精神明显疲乏了。但他还忙于接待,把下午的议程安排得有条不紊。遗憾的是当晚市领导要接见宴请,许部谢绝我们安排的晚餐接待,急速返回莆田了。此后,我们一直担心着郑老的身体。
    他永远闭目的那天晚上,大雨滂沱,老天也“泪飞顿作倾盆雨”。次日晨,春泉传达,我一时不知所措。我急忙将此事向县作协有关领导反映,也快速发短信给老部长许怀中。许部当即给我发回短信,要我代办个花圈。那天我因公事又很忙,县作协主席王斌几次来电,但我实在无法脱身。此时此境,我这把年纪的人,对郑老《聪明花》“后记”的最后一句话感触尤甚:“该写的文章太多了,拥有的时间太少了!”是的,我也得抓紧时间,光阴不饶人呢。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