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福建散文新收获
【发布日期:2012-06-2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木弓】
文友林春荣先生要出一本散文集《性格莆田》,嘱我写点文字,谈点认识。在我印象中,林春荣是个很优秀的诗人。当年,他的政治抒情诗《中国季节》曾产生过全国影响。我一直期待着他在这方面有更大的突破。而他现在却在散文创作方面下大功夫,取得新成果,真是让我刮目相看。福建在文学上有两个高地:诗歌和散文。这两个高地的魅力就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青年去冲击;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也就形成了福建文学自己独有的优势。我很高兴林春荣具备了冲击这两个高地的实力。
  我还有个很深的印象,那就是林春荣看上去有些木讷,其实很有灵气,很有文学的感觉,写起诗来情感很奔放,如滔滔江河一般。这部散文集则显得不那么冲动,突出了他良好的文学感觉中理性学识的一面,来把定他的散文的基调。他在认真从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寻找着莆田人性格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探索着一个地域文化养育出来的莆田性格竞争世界,征服世界,创造世界的秘密。当代生活中,莆田人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探寻莆田人的著述一定非常多。也许,林春荣的作品不算是最全面最深刻的,但他从一个作家的心灵出发,感受体味着这种性格的魅力和情调,却是最有特色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不仅是描写莆田人的重要作品,也是福建散文创作的新收获。
  读林春荣这部散文集,脑子里不断过闪着莆田人的形象。我这个人比较直观感性,没那么历史,也没那么文化,都是些我见过有的莆田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来自少年时代和年青时代的记忆。我对莆田人的认识,其实是从当年那些走街串巷的“绑笼屉”的师傅们开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全国任何需要蒸笼的地方,都能看到莆田师傅的身影。他们几乎在全国范围内,高度垄断了这个行业。许许多多的莆田人,最初都是这个行业里的从业者。我后来在北京相识的一大批莆田企业家,多数都有“绑笼屉”经历或者他的父辈从事过这个行业。那个时候的我老家闽南乡下,离年关还老远,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修蒸笼,准备过年派用场。这个时候,莆田师傅就出现了。乡下人对这些掌握技艺的莆田人有一种朴素的敬畏感,因为将来年糕馒头能不能蒸得熟,全在师傅手里。只要他随便动一动手脚,你家的东西永远半生不熟,非常难受。要保证质量,就得好茶好饭供着。当然最终还是没听说过有哪一家人的“笼屉”被动过手脚,倒是有听说过年青的莆田师傅把当地漂亮姑娘拐跑了,带回去给自己当老婆的事情。我亲眼见过一个莆田人被姑娘家的兄弟打得半死。现在看来,正是靠着这门手艺和勤劳,使莆田人民比其他地方的人民更为顺利地渡过那些艰苦的年代,更好地生存下来。更重要的是,这些生存的技艺,潜伏着莆田人创造生活的密码,铸造着莆田人特有的个性品质。日后新的时代,莆田人能比别人走得更快,走得更远,走得更从容,也许和这个密码有血脉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很想建议莆田人把“笼屉”当着自己美好的文化记忆,当着象图腾一样来传承。
  事实上,所有的莆田人给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李庆霖。我没有见过这个老先生,但却最记得他,像见过一样。林春荣散文中说他因为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改变了中国三千万知青的命运。我当年也是一名知青,自然也是得惠于这封出自一个普通小学教师之手的告状信。我想,我应该感激这个莆田人的。后来,我上了大学,知道了一点唯物史观的常识,认识到,李庆霖并没有改写历史的神力,而是时代矛盾冲突到了这个时候,他的这封信像是恰到好处的一把火,把火药桶点着了。从此,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我当然知道,他后来的个人命运很不好,也做了牢,人生不算善终。从一些材料看,主要是他个人的原因造成的,应该由他自己来负责承受。他性格中有正面的东西,也有负面的东西。所以时代造就他,也会毁了他。这通常是小人物经受大时代的命运。但无论如何,历史应该记下他一笔的;我也应该常念他的好。不知道,知青们还有没有人念他的好。我并不乐观。知青运动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并不值得过多过当去书写;现在这些历史的细节也多为存留在那些参与者的记忆里,别人并不关心,也不刻意记念。随着这些记忆的远去和消失,这个短暂的历史的细节就会被遗忘得干干净净。这个普通的莆田人可能就是一个历史的细节而已。读历史,常常让人很惆怅。
  如今我的莆田人朋友很多,不少各界精英。我平时倒没想到要去思考他们的性格文化,只是觉得,莆田人可能是福建人中最有创造力的群体,读书便读书,赚钱便赚钱,没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我们福建,要是没有了莆田人,真是难以想象。这些莆田人当中,最有趣的是个老人。他儿子好几个,全是大老板,自己在北京搞了座豪宅住着。不过,每到春节,这好歹要冲回莆田乡下过年。去年春节,正碰上我也回闽南。听说他过寿,就和朋友去看他。老人家在离城里二、三十公里的小镇上,也是座大宅,却是阴冷阴冷的,哪有在北京舒服。可他就愿意在这里受冻,一定要过了年才回去。问他为什么,他说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病,这样回来,病就好了。其实。不仅是老人,整个莆田人都有这种思乡病。我那天一看,小镇拥挤不堪,无法走动,全是全国各地牌照的,多是好车。林春荣的《我们的春节》,分析了这种文化性格心理,很有意思,也很受启发,也就顺着往深里想。这块土地并不太大,很拥挤,可就这么养人,就这么有凝聚力,就能养出独特品质的一方人。从莆田人个性到性格莆田,升华出一个文化形象,其本质就是每一个普普通通的莆田人以他们创造生活,改变命运的热情与智慧,凝聚成了一个文化地域的力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与核心竞争力,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莆田这个地方的精神,就这样融入我们民族的精神的血脉之中。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多嘴。解说莆田人,有林春荣等专家在,我干什么要班门弄斧。好在只是一点读书心得,聊当碎语闲言。重在参与,重在敬意。
      (作者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总编辑、著名文学评论家、多届鲁迅文学奖评委。)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