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半前,执拗于去外省上学的情结,在一颗不安份的心的鼓动下,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迈出徐州火车站后,一句句往北、路南、朝西、面东立即打蒙了我,这让一个天生没有方向感的南方姑娘着实不安。 对于陌生的事物,人们常常疏远之,我也不例外。虽然徐州是五省通衢的交通枢纽,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但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的大风天气和即使晴天依然灰蒙蒙的天空,让我不禁生厌。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且行且看吧。 冬天来了,当北方来的同学们开始想念家乡的大雪时,本地同学的一句“徐州也会下雪的”让我开始期待这座城市的雪。 随着气温一天天下降,眼见零下了,雪还是羞答答地躲在云幕之上,千呼万唤不出来。抬头依然是灰白的天空,远望校园里非灰即白的建筑群,越发显得清冷难过。外头站久了不禁一个寒颤,摇摇头,还是回屋暖和点;打开电脑,人人网和QQ空间里不停被各种校园雪景刷屏,惹得心里直痒痒…… 第二天一早醒来,一向黯淡的窗外显得有点刺眼,拉开窗帘一看,惺忪的睡眼瞬间打起精神,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是的,下雪了,伴随格叽格叽的脚步声,一整天似乎都是愉悦的。虽不及东北深及膝盖的大雪,对于初次见到雪的我来说,异常的兴奋让来自北方的舍友也无奈了。下午飘起了小雪,来自雪花的轻抚让人平静,似乎可以淡化心中雾气,也就无所谓是否打伞了…… 因为下得不大,枝桠上仅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小雪被,堆积的厚度刚刚好,不会厚的压弯甚至压断树枝,也不会薄的像下霜,恰好的装饰总是最美的,和着徐州的气质,不温不火,不会张扬得血脉贲张,也不会小家子气得扭扭捏捏。 校园生活平淡而多彩,穿梭于宿舍、公教或图书馆、食堂,三角形似的生活,因为稳定而平静,不过它也是多变的。周末闲暇约上三两好友变身无敌健将逛遍大小商场,用略带乡音的普通话蹩脚地和徐州大哥大姐讨价还价,久而久之,也鹦鹉学舌样地蹦出几个徐州音;吃腻了食堂大锅菜,便出来打打牙祭,江浙菜、东北菜、川菜、粤菜,西餐、日韩料理、街边小吃,烧烤、火锅、自助,雅俗兼并,中外共享;入乡随俗,自然也不会放过当地特色,最出名的莫过于烙馍、饣它汤和地锅鸡,上得了厅堂招待四方宾客,下得了厨房慰藉寻常百姓;徐州菜的鲜辣可口带给味蕾的刺激常常难以忘怀,但在干冷的日子里,更想念的是一份热腾腾的面食带给胃的温暖,以及由此而来的一种安心踏实的醇厚感。 大风起兮云飞扬,徐州的春风并不亚于刘邦的慷慨豪情。每天依然只能步履匆匆埋头而行,只闻鸟语花香而伴;直到那天,不经意的一瞥,脚边簇簇瘦弱的紫薇花已是亭亭玉立。风渐渐弱了,脚步也慢了下来,原来食堂前赤裸的桃花林此刻俨然是情意浓浓的桃花岛了,就连最爱的杏花不知何时竟悄悄的露脸了…… 气温逐渐回升,冬眠的心开始复苏,噼噼啪啪地到处留下脚印。漫步彭祖园的繁花茂林,享受自然的馈赠,当天色渐暗,园内复归静谧迎接百鸟齐鸣的盛宴,别有一番滋味。晨起绕行云龙湖畔,湖风拂面,一路听着晨练人们的唠嗑,不失为一种接触当地生活的方式。绿波层涌的泉山森林公园、玉带回转的故黄河、雄伟宏大的楚王陵、充斥英雄气概的淮海战役纪念塔园林及众多的两汉文化遗存,彰显徐州的豁然大气与钟灵秀丽。 冬去春来,校道两旁的广玉兰花落又花开,随处可见的银杏和栾树在四季变换中不断成长。当一步步走近时才发现,这座城市将它的悠久埋藏在树下肥沃的土壤,将它的蓬勃镌刻在枝上舞动的树叶,将它的故事画在苍劲的树干上,留待踏花寻春的人们驻足领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