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为了出人头地、回报父母,20岁的崇州女孩在第一次高考失利后,选择了复读。今年,复读了一年的她,差理科三本线仍有6分差距。在得知这个成绩后,她选择了割腕、喝农药结束自己的生命,走上不归之路。 随着高考成绩的出来,以及分数线的陆续公布,全国各地出现了多起考生自杀的悲剧。类似这样的悲剧,已发生了不止一起。正值花季年龄的她(他)们,为什么会不顾一切走上绝路?每年这个时节,都会让人心痛。 不要指责她的心理脆弱,任何一个从高考指挥棒下走过的人,都会对残酷且高压的备考过程,感同身受。与其说是一场择优录取的选拔,莫若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煎熬。人的生命如此单薄轻微,无法承载过重的负担。 高考独木桥的社会效应没有减弱,人才培养和评价的一元体制没有松动,太多考生的情感只能被绑架,直到身心憔悴,压得喘不上气来。需要面对这种汹汹而来压力的,一双双稚嫩在应试教育下尚无暇承重的肩膀。 不要责怪她的心理脆弱,一个从幼儿园而小学而中学的孩子,她大部分的记忆与锤炼,都在校园的围墙之内,心灵的涵养,心理的培育,也是教育所必须担当的职守;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也是教育的核心区内容。或许,我们的教育丢失的太多,考试、升学、分数,填满了校园,分数之外的种种问题,都需要少不更事的孩子,自己去扛。 或许,教育恰恰没有教会她怎样不畏惧生。所以,无论如何,都应该以教育的反思,为一名轻生的女孩送别。因为教育所给她的,或许只有分数和升学,才是生活的全部,乃至生命的全部。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教人做“整个的人”、陶行知先生的“三全”教育理论,经过了跨越世纪的积淀。到现在,理解“真正的全面教育”还要去翻泛了黄的馆藏图书,还要用花季生命的消逝来警醒,难道不需要反思吗? 所以,与其说是高考失利断送了这些孩子的生命,不如说是单一的价值观毁了孩子们的前程。如今高考业已结束,接下来的是估计分数,是填报志愿,是学校录取……这每一道程序都会撞击没考好的孩子那脆弱的心理底线。正因如此,全社会应该更关注每一名考生的素质教育和身心健康,而不仅仅是那些冰冷冷的成绩和数字。那些自杀的学生已经用她们逝去的生命敲响了警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