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青涩的岁月(外一篇)
【发布日期:2013-07-03】 【来源:】 【阅读:次】【作者:张国太】

    朋友送给我一支笛子,一支旧笛子,管身有一道细不可察的痕,但我仍爱如珍宝。我用持续的热情逐渐消解生涩的动作,直到顺利吹出薄弱的单音,在向晚面西的窗下,不太连续的笛音,可曾寄托了我的多愁善感?但我无法解释自己踏入县中的大门时,为什么行李中没有带上这支笛子。
    那是八十年代后期,我跟三十多位同学挤在一个礼堂隔成的大寝室里居住,嘈杂、拥挤,却热闹、和谐。某一个中午,我们正用汤匙和铝盒制造声响,一丝笛声仿似精灵飘窗而进,是那么的悠扬。同铺变戏法似的翻出一支笛子,贴近嘴唇,犹豫着吹响第一个音,然后,不很流利的乐声就响在了阔大的宿舍里。相处有一段日子了,我们初次看到他吹奏,却是在不知从哪个窗口飘来的笛声诱发下的。似乎我们这群来自乡下的学生,因为羞涩因为窘迫,迟迟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或许,大家各有思想,只是在等待一个表达的契机。如同装满水的汽球,在等待着一个针刺的小孔,而后便有水柱激射。笛子在同学间流转,我们抢着吹响它,有连贯的乐音,更多的是枯涩的气声,但大家乐此不疲,好动和喧闹的本性悄然回归,一扫开学初故作的严肃和沉闷。
    那学期的期末联欢,刘同学用笛子吹奏了一曲动听的乐曲,看他十指翻飞,听他笛声激越,多么潇洒,我们捕捉到了一群女生眼里的笑意和欣赏,心中蓦然升起异样的怒火,往后再与刘同学相处时,便多了若有若无的敌意。萧同学毫不示弱地吹响口琴,同样赢得不少的掌声。联欢会后,宿舍里突然多出不少笛子和口琴,一伙人攒着劲地练习,努力跨越从生涩到熟稔的巨大鸿沟。这样的情形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地就淡下去,似乎青春就该是那个样子,瞬间热情似火,转眼便烟消云散。没有人谈起联欢会,偶尔有人悄悄说着对某某某的好感,但很快就湮没在冗繁的习题里。日子机械地重复着,小桥边,树荫下,宿舍窗口,篮球架旁,依然会响起笛音或口琴声,以阔大的校园为背景,映下一帧帧吹奏的身影,为单调的日子增添了一些明快的符号。
    我在假期回家,拭掉笛身蒙着的细尘,一个人站向窗前,吹着不太熟练的曲子,想着十几公里外的校园,是否有某个人在期待我的笛声,还是有某个人值得我用笛声去接近,想着想着,突然觉得索然无味起来,随手把笛子抛在床上,发出沉闷的“咚”的一声。再去看时,似乎笛身上的裂缝又长大了一些。新买的口琴僵卧在案前,我没有动它,它也静默着。后来我知道,它在蓄谋着,好多年以后重新跳进我的视野,用暗哑的声音唤起旧时的记忆。于是,便记起了,那有着一丝裂缝的笛子,身躯暗黄,管子粗糙,声音低沉,被抛弃在过往的岁月里,难以再觅踪迹。

 

夭折的启蒙

 

    最初的印象来自墙角的小喇叭。每当夜色深沉,而一首轻柔的乐曲响起,我知道这一天必须结束了,我要躺进湿冷的被窝。于是许多年来,我的思绪总是不断地向那样的场景靠近,一种莫名的忧伤和愤懑潜存起来,仿佛基调。我无法讲出在听到那著名的《梁祝》时,幼小无知如我会产生莫名的情绪,那一种深入灵魂的振颤。小喇叭是有线广播,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它们趴伏在各家各户的角落里,并不甘于寂寞,时不时地闹腾一番。我已经记不清它传达了一些什么,大概有过村长粗嗓门的喊话,有过并不准确的天气预报,应该还有别的吧,可我能记住的,除了悠悠的曲声和“这次播音到此结束”的清脆女声,便是那广播机的磁铁了。我在广播消失很久以后,再也按捺不住,迫不及待把广播机拆开,卸下磁铁,玩各种游戏。比如,蒙一张白纸,在纸下拖动磁铁,而细小的铁屑在纸面上竖立、倒伏,恍若一群精灵。不甘寂寞的广播机,大概便是用磁铁让音符跃动?当广播机接连离开各自踞守的墙壁,不时回响在乡村上空的宏大乐音早已悄悄消失在岁月深处,惯常的鸡鸣鸭噪牛哞羊咩和猪叫,从此失去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而我的音乐启蒙也随之夭折了。似乎有老师在课堂上教过我们唱歌,可如今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连一些熟悉的面孔都已经在岁月里模糊,又怎么能记得那么遥远的歌唱。记忆是可恶的家伙,常常制造一些错觉,到底那阴暗、逼仄的教室是否飘过歌声,记忆给不出确切的答案。似乎触手可及的,全是那古朴优雅的戏曲,在独特的方言地域,“莆仙戏”拥有不少受众,据说,晋末南北朝时,中原百姓大批南迁福建,当时盛行的中原“百戏”亦随之传入福建莆仙,并形成了在语言、唱腔和表演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声腔,迄今保留了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我无意考究它的历史,但村头巷尾曾经悠然飘荡的唱腔,如今仍未远去——在我的记忆中,在乡人生活的地方。某时某地我在戏台前流连,看到半大的小孩肆无忌惮地捶响那面大鼓,或者小心翼翼地敲动精致的铜锣,我看到了远逝的身影,仿佛昨日正在戏台上,我在台下看到过去正在鲜活上演。散乱的布幔和艳丽的戏服,被无形的巨手推向远方,咿呀的叹息和固执的笛声,渐渐放大,闪着金属的光泽,开辟了一条通往岁月深处的甬道。生活总能提供捷径,但岁月不会轻易让步,廉价的甬道拒绝身躯通过,只允许视线的短暂通行。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