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附近有座南山观音寺,倚山傍海,风光秀丽。纵观遥望,可把整个海湾的景色收藏眼底。仲夏时节,热暑酷人。趁周末休闲之余,受友之邀到此一游。所到之处尽览眼底,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穿过弯弯的山道,掠过熠熠的风光,即刻进入一个仙界:两旁的山体逐渐变得青翠起来。空气温润、清凉,一扫连日的酷热。渐渐地,一尊巨大的汉白玉观音像映入眼帘。在倚山傍海的一处开阔地浅笑不语,静然而立,在青山、碧水、蓝天的映衬下,只觉得分外肃穆,神秘而庄重。车过山门时,好奇地打量了一下,掩隐在枝繁叶茂的绿叶之中——南山观音寺。 南山观音寺在当地民间雅称“小南山妈祖庙”。也许同为湄屿潮音乡情,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能在异乡与默娘相见,目睹妈祖慈善的丰采,怎能不触景生情心旷神怡?殊不知,默娘虽只活了28春秋,却被人们传诵了一千多年。况且我是一个虔诚的妈祖信徒,多年来迫于生计流落鹭岛他乡,仍乡音未改对妈祖信仰情有独钟,对妈祖文化的弘扬在所不辞。 平心而论,我游览过不少名山古寺,很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眼前的观音寺如此动人:依山傍海、规划齐整,排列有序的建筑群红墙黄顶,庄重大气,气势恢宏。踏上眼前一段迂回的曲桥,桥下水波荡漾,锦鲤成群,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放生池了。也怪,许是沾染了佛家的仙气,这些自由自在的水之精灵,竟比寻常的鱼儿更灵巧生动些,难怪常有人发善心放生。 远远地,听到了僧人诵经的声音,抑扬顿挫,声调悠扬,在袅袅升腾的香雾中时远时近,时高时低,犹如天籁之音。金碧辉煌的厅堂之上,观音菩萨裹着金身,端坐于莲台之上,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殿堂两边,摆放着许多手抄的经文。这些字体或娟秀、或洒脱、或遒劲,心有灵犀一点通:如你用心抄录品味,方才领会佛教的博大精深;方才悟做人的良苦用心。 在观音前,我看到香烟袅袅中,人们双手合十,神情严肃跪在观音像前,站立整齐的僧人敲着青磬木鼓,唱诵着经文。我站在人群外,看到整个场面呈现出圣洁和强烈的不可侵犯的景象。刹那间,我从梵音听到的佛乐在这里重现了,由朦胧而这时清晰响亮,身心立刻被佛乐摄取。在香火的沐绕中静享那刻心无旁骛的宁静与高远,激扬对未来和不可知的遐想。 此刻,我步入真境在凝视观音中,看到观音身体似乎在一个仙境里,我看到悟到我的一切梦幻都隐于其体。我作为一个凡胎肉体,猛忽间体会着人的一生喜怒忧思惊如何进入美的平和状态,如何不被完全体感而超化觉醒,使我的身体也变为仙境。未来的美好生活和极乐世界似乎与现实中的小康社会并无矛盾,都是慈悲为怀救济受苦受难的普度众生。 走出大殿天不作美,忽然下起了毛毛雨。但丝毫不减我兴奋之情,拾阶攀登而上,一尊10多米高的观音汉白玉塑像,矗立在群山环绕的正中央,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观音像,就处在这莲花的花蕊上,心怀慈悲,俯看众生。她是那么端庄地左手持净瓶,右手执无畏金刚印,肯定是谆谆引导我们穿越尘世的繁华喧嚣,抵达这荷花盛开、与世无争的佛国净土。 蒙蒙细雨中绕着塑像走一圈,仰头凝望着庄重、圣洁的观音像,使人顿生跪拜之心。慈悲的观世音,洞悉世间的一切。世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她都看在眼里了然于心,她的眼神才会如此安详、宁静与包容。眼前的山水,都洗尽了铅华,静静地沐浴在和风细雨之中。雨中的我,站在观音像前许久未曾离去,也似被这场雨荡涤着心灵,变得豁达,通透起来。 有所思必有所悟。在当今烦躁的社会,虽很多事情可以淡忘,唯有其境仍使我记忆犹新,缕缕情丝“剪不断,理还乱”。我不时想起那场令人猝不及防的雨,那次雨中与观音的对望。在忙碌纷乱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想起在绵延起伏的终南群山之中,那一处观音禅院,倦怠,烦闷的身心顿时就会清净下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凡事要“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