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中秋话月
【发布日期:2013-09-18】 【来源:】 【阅读:次】【作者:蔡柔远】
    也许是因为有了嫦娥、吴刚与玉兔的故事,中秋节也就有了一份特别天真的童趣;也许是因为有了李白“小时不识月,呼叫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的诗句,月亮也就在人们心中变得格外可爱可亲。月色是那样的清柔和恬静。在朱自清笔下:“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多么淡雅清幽,美丽迷人的景致啊!
    儿时中秋节,在我记忆中,吃罢莆田传统晚餐——炖芋头和炒米粉后,孩子们在洒满清辉的院子里,围着听大人讲月亮的故事,还不时地仰望星空,遥看月亮上捣不死药的“玉兔”和“寂寞嫦娥舒广袖”的月娘。美丽的神话故事不禁令人浮想联翩……千百年来,人们在那丹桂飘香煮茶分饼擘柚赏月的夜晚,翘首冉冉升起的皓月,曾赋予多少迷人的幻想和瑰丽的憧憬啊!
    中秋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周礼》中就有“中春,昼击土鼓……夜迎寒,亦如之”的记载。但那时还没有赏月的习俗。到了宋代,每逢中秋佳节,京城商店装饰一新,门庭若市。豪门贵族都在府第中设宴赏月,一般市民则竟相占据水楼,争以“先得月”为快。
    农历八月十五日,居三秋之中。中秋之夜,月色如镜,金风送暖,皓月当空,桂花飘香。故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就有不少对中秋月的描写。
    中唐著名诗人王建《八月十五夜望寄杜郎中》诗云:“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代诗圣杜甫望月兴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思乡忧国之情跃然于纸。
    李白一生与酒为伴,与月为友,终生与月亮结下生死之恋。他曾高举琼浆美酒对月高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相传,公元762年的中秋之夜,李白泛舟于安徽长江采石矶江心,对月当歌,举杯畅饮。酒后幻觉入江抱月,不幸葬身于滔滔江水。
    “皎皎秋空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这是诗人徐凝《八月十五夜》对月咏唱。诗明如镜,清如水。中秋赏月,不眠也值。唐代的另位诗人赵暇“月光如水水如天”的赞月名句,更令人叫绝。月色清凉,水色柔蓝似天。美景就像美酒一样,未饮而人先醉。
    其实,中秋赏月的雅兴,至宋代而愈盛。月色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翻卷可得。
    苏轼是宋代大文豪。他的中秋佳词《水调歌头》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可谓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诗人辛弃疾的《听月》诗云:“听月楼台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读罢仿佛听到月亮的私语。听月,是心灵的交融;听月,是别样的情怀……
    中秋月无可挑剔的盛满,又圆又亮,最易引发人们的思亲望乡之情。月的圆缺而况,喻人间聚散。这是我国文学里咏月的内涵。《红楼梦》里的香菱学写诗,黛玉要她以月为题。前两首,香菱极力着笔于月亮的形态和光辉的描写,都得不到大家认可;第三首写了“博得嫦娥应借月,缘何不使永团圆。”既有所寄寓,又有意境,读来感人,赢得了众人称赞。
    思路还未收回,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李白的《静夜思》:“床头明月光,凝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啊,在中秋之夜,有多少游子、台胞、侨胞,手捧酥香月饼,对月吟诵起《静夜思》,抒发思家怀国之情。
    一年一度的中秋月,她以形态、光辉和你那迷人的神话故事,赋予人们多少天真浪漫的憧憬和情怀,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如果每天晚上都有圆月的话,我愿天天守望着她。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