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砖瓦房被一座座的洋楼所代替,现在见到燕子的窝的机会是少了又少了,每次见到的总是在空中飞行的或是在电线上做短暂停留的燕子,每当此时,睹物思情,不由得我总会想起儿时家乡的燕子来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每当柳絮飘飘、杨花飞扬的时节,燕子便携着春天的气息从南方飞回来了。偏僻的家乡,在遥远的小山村真的没多少事情让人难以忘怀和割舍,唯独家家户户房梁上的燕子窝让人永远记忆犹新。小时候家家户户住的都是低矮的土木瓦房,而且几乎家家户户的房梁上都会有一窝甚至多窝燕子。 那时候,电视还是很奢侈的东西,在我们那偏僻的小山村连电视机的影儿也未曾见过,偶尔能见到的是当时极为有名的“红灯”牌收音机,不过一个乡村里也只有那么一两部,但那时家家户户一般都有一个广播喇叭,在童年的记忆里,没有“白雪公主”,也没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听得最多的不是莆仙戏就是那妖魔鬼怪的吓人的传说。因此,燕子可算童年时甜蜜和温馨记忆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了。 儿时的伙伴总是爱成群结对看看这家的燕子,再看那家的燕子,要是谁家的燕子又孵出了一窝新的雏燕,那他在伙伴中的地位会忽然提升不少,也可以趾高气扬的走路了,那神态就像是电影中香港黑社会里的老大。不光孩子们喜欢燕子,就连老人们也很喜欢燕子到自家筑巢安家,因为老人们都认为燕子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谁家有了燕子,谁家就会吉祥富贵。听老人们讲,燕子很忠贞,总是成双成对的生活,一只没了,另一只也必死无疑。燕子很恋旧窝,今年住哪里,来年一定还住那里。 于是我也愈加喜欢这忠贞可爱的燕子了。 村子西边有一条小溪弯弯曲曲的绕村而过,我喜欢在溪岸边远远的站着,看着一只只燕子在水面上飞来飞去。它们“唧”的一声掠过水面,用剪刀尾点出一个个圆晕,当我陶醉在其中时,它们又在水面上打水漂一般,荡起一长串涟漪。每次都让我看得目瞪口呆,以至于路过的大人们都用怪怪的眼神看我。 由于俗事繁忙,每天几乎都是早出晚归了,旧屋早已变成洋楼,看到燕子只是在上下班的路上,真不知道燕子现在是否依然自由自在的筑巢垒窝?是否依然自由自在翻飞舞蹈?是否依然自由自在的呢喃唱歌? 我真渴望经常见到能带来富贵吉祥的燕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