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鸠鸣
【发布日期:2013-11-06】 【来源:】 【阅读:次】【作者:马小宁】
    儿时的心常常被村头、田边、屋后一些鸟的声音所牵动,砍柴正忙,忽闻一声“天作怪”,举起的柴刀就停在半空,而去细细辨听那亲切有趣的鸟语。
    “天作怪”是斑鸠的鸣叫,斑鸠羽毛灰白,皮肤黑灰,天欲降雨时它使劲地叫“天作怪”,而雨后天晴之际它又发出“烧大火”之音。在偏僻的大山中,鸠语就是最古老的天气预报。在乡下生活了二十余载,我从未想到这自然的天籁曾引起过墨客骚人们的兴趣。
    近日从周作人《关于禽言》一文中得知,这简单的鸠语还有诸多耐人寻味的典故。譬如,无闷居士所著《广新闻》中就有关于“家家好”的文字:“客某游中峰,时值抗旱,望雨甚切,忽有小鸟数十,黑质白章,啄如凫,鸣曰家家叫化,音了如人语。山中人哗曰,此旱怪也,竟奋枪捕杀数头。天雨,明日此鸟仍鸣,听之变为家家好、家家好矣。”故事固然生动,但我希望它不是真的。因为无论从形体毛色或声韵节奏看,我认为周作人把“家家好”认作斑鸠的声音是颇有道理的。斑鸠因鸣“家家叫化”而遭捕杀,不得不改鸣“家家好”,想来真叫人悲怆。周作人说,他那宁绍乡间的斑鸠叫声与“家家好”很是相似,“鸣声有两种,有雨前曰渴杀鹕,或略长则曰渴杀者鹕,雨后曰挂挂红灯。”这“渴杀者鹕”、“挂挂红灯”的鸟语,闭上眼睛一想真是很诗意,只可惜它在雨前雨后的叫法不同,又让人联想起“鸠逐妇”的传说。宋时陆佃在《埠雅》中说,此鸟“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鸠逐归’也”。这里说的是自私的雄鸠,天阴将雨时,为免淋漓之苦,便鸣叫着将雌鸠赶出巢去,全不管她在外面冒着多大的风险;而当天气晴朗时又将她唤回来,以满足个人的欢愉。欧阳修在《鸣鸠》诗中将雄鸠无情而轻浮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鸠呼归妇鸣且喜,妇不亟归呼不已。”这样想着,那“挂挂红灯”的声音不免让人感到虚伪甚至恶心了。
    “鸠逐妇”,真有其事吗?近人陆廷灿在《南村随笔》中持相反之说:“明秦人赵统伯辩鸠逐妇云,乃感天地之雨阳而动其雌雄之情,求好逑也,非逐而去之之谓。”斑鸠用夫妇相离来感动天地,以求降雨滋润万物,这不能不是一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的善举。
    普通鸠语融纳了种种人情与世态,这是少年单纯的我不曾想到也无法破译的,那时我心中的鸠语不过是一种天气预报而已。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