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家乡的龙眼
【发布日期:2014-06-11】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汉英】
    村庄,院落。在家乡,漫山遍野、山前屋后,尽是龙眼树。龙眼,又叫桂圆、园眼、益智、宝圆。少年时,我和伙伴放学后或寒暑假总在龙眼树下玩游戏。那种情趣一直荡漾在我的心中,很多年过去了,我回想起来,仍然还掩不住嘴儿笑。人的情感真有趣味,有的事儿,才过去没多久,印象就模糊得一团面糊,而童年那看似是极尽顽皮且遭父母挨骂的玩儿却记忆犹新,那夜间在龙眼树间里躲迷藏的情景,像是才发生在昨天夜里似的。
    家乡遍地是龙眼,龙眼变得很廉价,但村人仍然把龙眼视为浑身是宝。儿时正逢六十年代初,家里没有粮食吃,母亲就把拨去皮的果核和着水磨成浆,蒸成糕状,虽然有些苦涩,但却耐饥饿,那样的日子虽然苦涩,现在心里却仍怀感激,因为人在饥饿时的日子是一日也难熬,挨饿过的人对饥饿都有深切的体会。
    小时候,我常常爬在树杈阅读课本,有时手捋一枝幼枝细细端详,锈色的柔毛,很有趣儿,叶互生,偶数羽状的复叶,先端尖或钝,基部便斜,全绿或波浪形,背面通常是粉绿色。自然的形态牵引动了我好奇的心。到了明媚的春天时,满树满枝缀满了白花,花后结成细小的球形果,随着夏季和秋季的来临,外皮黄褐色的果子日渐成熟,农人的心情也随之欣悦起来。
    我的家乡在木兰溪当央,村名叫园头,奇特的村落环境,外人称它为洲。我常常伫立在村口,眺望木兰溪在这里倏地分成了两条支流,好像村子是把尖刀,锋利地把蓝色的溪流从中间切开,两条蓝色的绸带活脱脱把村落围成了长型的岛屿。少时我对这样的自然景象很迷惑,后来婶娘对我说,她做姑娘时北岸还是一片密匝匝的龙眼林子,在林子的当央有一条小溪流,人们往来走着一座一米宽,三米长的石板桥;村人给龙眼林浇水时只需架上小水车在小溪里,人在水车上踩一踩,清澈的溪水顺着林子里道道小沟灌溉着龙眼树。婶娘说,十八岁那年,一场偌大的洪水漫上了木兰溪,淹没了田地,漫进了村子,那个凄惨的场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村里许多人家房屋坍塌,没死的和泡在水里的人都躲到村中那块石鼓上,幸好是秋季,洪水不冻人,村里人没吃没喝的在石鼓上呆了两天,洪水才慢慢退去,谁知急速退却的水流还是冲宽了北边的小溪;这条源头本不与木兰溪相连的小溪变成了木兰溪的支流,从那以后,北边的溪面就一年年变宽。
    小时候印象里北岸的木兰溪不过几十米宽,待我长大成人,困绕村子两边的溪面几乎相等了,村里人出行只好依靠渡船了。交通的不便留在我心里的故事连成了串,有一年,龙眼大丰收,叔叔家里焙干了二十多担桂圆干,要送到镇里去装车,船到溪中间,一场雷阵雨噼噼啪啪击打着袋袋焙得很干的桂圆,叔叔面对着倾盆大雨无可奈何,只好掉转船头,重新的焙烤,白白错过一次好的商机。又有一年,叔叔与村里另一位果农运了五十担的桂圆干到三江口转海船去上海,没承想船才出福建海域就遘遇上台风,结果那年的收成全葬入海底,叔叔一家人哭干了眼泪。
    父亲年轻时就去上海读了六年医科,他每年回到家里都要给上海的同学和老师带去家乡的桂圆干,父亲回到莆田工作后,年年都给同学邮寄。记得我那会儿还很小,处于不知事的阶段,父亲就对我说,龙眼补心脾,益气血,安神益智;核祛湿止血,根活血祛瘀,杀虫;叶解毒,用于蒸果子最佳;花固涩,利尿。有一次,我和父亲回村里,看到不法商人用泰国的桂圆干染色了冒充家乡的桂圆,父亲很气愤,他说,你们这么干,不仅在砸华亭桂圆的品牌,做着伤天害理的事,也挖了家乡人赖以生存的龙眼树根啊。
    我长大后,读了些书,对家乡的龙眼有了更深的了解:桂圆微温,含维生素AB,葡萄糖、蔗糖、酒石酸;果核含皂素、脂肪、鞣质。果实治疗失眠、健忘、心悸、贫血,对胃痛有很好的疗效。
    这几年,家乡的桂圆价格一降再降,宝贵的益智果成了式微水果。家乡的果农遭到巨大的损失,乡里人赖以生存的果树失去了培土、施肥、灌溉后,许多几十、上百年的古树,从一棵能收成两千多斤到了现在只有几十斤,有的已经枯萎,像个干瘦的孤独老头。去年,我回家乡,堂兄对我说,采摘龙眼的工钱,已经超过了龙眼的价值,这果农如何生存得下去啊。那天下午,我和堂兄漫步在少时嬉戏的龙眼树下,倏然心里颇多感慨,一样的龙眼树,一样的果品,早在二十年前,每斤桂圆干就要二十元,现在还不到十元,其间采摘,焙干和平日对果树的锄草、施肥和剪枝……我对堂兄说,这样的状况一定是一时,龙眼毕竟是好水果,它的内在价值还会被市场认可的。堂兄说,我也这样认为,因此,我不能放弃这片龙眼树林子啊。
    我和堂兄站在岩山上,这里几乎可以望尽整个村落,褐色的瓦楞和白色墙壁房屋在龙眼树的遮盖下隐约可见,如今村子南岸溪床变成一片可以耕种的土地,结束孤岛的历史,美丽的家乡,村前屋后是数十年的龙眼树围抱着,蓝色的木兰溪像条碧绿的绸带细腻地从村的北岸缓缓的流过,向着远方的大海流去。
    家乡多年前有了桥,汽车从镇里穿过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龙眼林后,通过桥,直接开进村子,村人自有了桥后就没了身居孤岛的感觉。这几年,不乏居住在海外谋生多年并颇有成就的人,每逢佳节,乡情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线牵着游子的心,直往家乡拉。农历正月,我回家乡,在过沟那片龙眼树下,不期遘遇几位从吉隆坡回来的乡亲,这些游子两鬓霜白,似乎对家乡的龙眼树情有独钟,他们深情观望的情景吸引了我,我走上前打招呼后,才知道他们在品评几棵不同品种的龙眼树,离乡大几十年的老人,仍然记着果树的品相,这让我颇感动,我在老人的话语里始终感受着游子内心荡漾的那股浓浓乡情,老人们怀揣的乡里情感深深感染了我,也许同是离开家乡的游子,我和老人们的话题很快就融汇在了一起。
    啊,家乡的龙眼,那片片翠绿的龙眼林,寄托着游子诸多的绵绵乡里情感哪。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