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沉重的话题不再沉重
——初探我市老年人生活状况
【发布日期:2014-11-12】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蔚华】
2014年“敬老月”之后,笔者探访了我市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这里采写的几个片断,从不同侧面记录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旨在通过它引发读者对“如何帮助老年人解决养老”这个沉重的社会问题的思考。
一
夕阳照在黄阿婆门前的槐树上,秋风把她的缕缕银发轻轻地吹起,阿婆像一尊蜡像默默地坐在门前的轮椅上,昏花的双眼向远方张望着。 当最后一缕阳光在槐树上隐没时,她从轮椅上拿起一件绿色淡花的秋衣穿上。阿婆今年88岁,育有3男2女,前些年旧房拆迁,三个儿子都住上了高楼,阿婆上不了楼,就一个人住在大儿子的车库里,年初不慎摔坏了腿,活动只好靠轮椅帮助,摔伤之前,她轮流到儿子家吃饭,现在由三个儿媳妇轮流送饭给她吃。笔者在阿婆居住的车库里看到,有空调、卫生间、热水器等;吃的点心有饮料、蛋饼等,物质条件还可以。阿婆说,不愁吃不愁穿,就是一个人没日没夜地呆在房子里,太闷了。每天只有吃饭时间才能见到儿媳妇,3个儿子说好每天晚上轮流陪住在这儿,但都不见人影,人老了没用,还是像老伴那样早死了好啊。就在笔者起身要走时,阿婆的大儿媳送饭来了,她把饭往桌上一放,开口便说自己也当奶奶了,孩子都在外面务工,她要照顾孙子又要照顾老人,忙死了。说着很仓促地走了,笔者本想跟她聊几句也没机会。在微凉的秋风中,阿婆拉着笔者的手,不停地说,有空再来,并撑起身子把轮椅转到屋里拿出2瓶饮料,执意要笔者收下。 都说,青年是诗,中年是小说,老年是散文。散文的美在于韵律,在于娓娓道来,在于从容淡定。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老人只要有吃有穿有住就行了。这与饲养禽畜有什么区别?其实,老人图的并不单是一口饭,更多的是亲人陪护、冷暖关怀。但年轻人认为,年富力强时,必须外出打拼,不能闲在家里照看老人。
二
又是一个秋阳高照的日子,笔者驱车来到郊区一所敬老院,但见院门上三角梅正尽情地绽放着,院内瓜果飘香,一座两层公寓小楼伫立其中,这一切俨然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敬老院负责人许淑英告诉笔者,这里有40个床位,住着8位五保老人,都是男性,院里有专门厨师做饭,每逢节日还有加餐。笔者看到,房间设施配套齐全,也很整洁。院里辟有一块小菜园,供闲不住的老人适当劳作,增加居家趣味;许淑英说,本想找几个女性孤寡老人来,有男有女,更有居家氛围,但寻遍了整个镇,就是没找到。老人们闲时就打开电视机看莆仙戏剧目,或栽花弄草种菜、搞卫生。这时二楼传来悠扬的二胡乐曲声,许淑英说,那是老郑在拉二胡,他是个有故事的人,一生未婚,多才多艺,二胡是他自己制作的,有圆的、方的等好几把。当我们车子驶出院子时,老郑拉的《高山流水》乐曲像潺潺的清泉若急若缓地在敬老院里萦绕。笔者的思绪也如泉水一样湿润,假如时光若是可以微微停留,就让那片浮华与苍老慢慢地从容褪去。 午后,笔者来到夕阳红老人公寓,这是我市目前规模最大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公寓位于 芦镇双亭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总用地130多亩。公寓居住条件良好,按不同层次住养人员的需求,住房以套间、双人标间为主,辅以多人间、单人间。配有空调、电视、洗手间、浴室等,还设有阅览室、茶社、网吧、健身房等。上下楼有电梯,楼与楼之间天桥相连,整个公寓无障碍通行。现有床位500多张,但目前才入住68人,年龄最大的95岁。后勤保障人员20多人,其中有保洁员、护工、厨师、医务人员等。 据该院负责人说,来养老院的老人,身体或轻或重都有些病,他们根据老人身体情况收取不同的费用,少则两千元,多则四、五千元。笔者在养老院里看到,许多老人状态都不是很好,有的需要24小时看护。据了解,该院计划总投资约1.8亿元,设计接养能力1850个床位,届时,将成为莆田乃至福建规模最大的民办养老院。 那么,为何设施这么齐全的养老院只有少数人入住呢?笔者深入采访发现,有三种观念影响老人入住养老院:一是恋家观念。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哪怕在家里再孤独,也不愿意离开家,即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认为“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的狗窝”;二是消费观念。能自理的老人认为,每个月在养老院要交2000元,在家里花不了这么多,而且自己还能为家里煮煮饭看看孙子什么的,不能自理的老人更不愿意去养老院,他们误认为只有被子女嫌弃才去住养老院;三是传统观念。老人以为,生儿育女就是为养老,子女为自己养老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何要离家呢?赖在家里才有好死。而子女们也认为,如果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别人还以为自己不孝,丢不起这个脸。种种难以改变的观念,使老龄化社会问题更为突出。 与城里老人相比,农村老人更多选择居家养老。乡下老人依然靠农耕时代“养儿防老”的模式度过晚年,而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出门一把锁,回家一盏灯”已成为乡下空巢老人孤独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年,农村空巢老人在家中暴病无人救助,甚至孤死家中无人知晓的事时见报端。农村居家养老不仅是伦理课题,也是社会难题。
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年“敬老月”活动的主题是“传承中华美德 弘扬敬老文化”。俗话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按理说,家中有老人的人应时时感到幸福才是。 这是一座温馨别致的小院落,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屋顶上几棵枯草在秋风中摇晃,门前一棵龙眼树裸露的根透露着悠远的风雨沧桑。院落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浸透了曾经热气腾腾的生活。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悉心守护着这座与她气息相通、血脉相融的老房子,日子过得平静、安稳。她认定,这里的一切都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在城里生活的子孙,每周末回来看望老人,对这样的生活,老人依旧感到幸福,因为她在,屋里就不会暗。为家点亮一盏灯,都是操劳一辈子的老人活着的意义。作为子女,能看到家里有一盏灯亮着,也应感到幸福。 然而,这种“幸福”,子女们往往失去“自我感知”。需要“宣传与发动”,需要党政机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来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于是乎,一个叫“幸福驿站”的老人服务站在仙游县应运而生。尝试破解贫困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问题。仙游乌石村是“幸福驿站”的试点村。驿站里有健身场所、图书馆、应急药箱、棋牌活动室、宽屏电视室、幸福茶室、免费亲情电话、还可享用免费午餐。驿站规定,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都可来此享用免费午餐;“幸福驿站”的资金除了自筹之外,村里的企业家、爱心人士、党员干部、志愿者也给予捐助,群众说“幸福驿站”花小钱办大事,解决了“留守老人”无人管等问题,也解决了外出打工、创业而无暇照顾老人的年轻人的后顾之忧。但愿“幸福驿站”在夕阳下开出“幸福之花”。 据悉,我市现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37.46万人,占总人口13.4%;65岁及以上的有26.1万人,占总人口9.3%;80岁及以上的有6.2万人,90岁及以上的有6840人,百岁以上的有171人。目前我市共有公办敬老院37家,入住总人数218人,主要服务对象为年满60岁以上的五保老人。民办养老院5家,入住老年人467人。从这些数据看,多数老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的老人,看着子孙绕膝,其乐融融,乃人生幸事。老人的幸福生活,不单单在于有吃有穿有住,有玩有乐,病有所医,更在于精神养老,即有人关怀,有人陪护,有人惦记。一份亲情胜过一碗人参汤。老人生活的幸福指数,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随着养老机制的不断完善,养老,但愿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
- “书院新声”入人心 理论宣讲接地气
- 我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开赛 同台竞技 “贴”出精彩
- 十年芳华 筑梦远航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