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家乡的风土情
【发布日期:2015-03-11】 【来源:】 【阅读:次】【作者:蔡柔远】

  每当人们一提到自己的家乡,总是离不开家乡的风,家乡的土,家乡的情。然而,就家乡的风、土、情而言,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人的感受。
  家乡的风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事物,便有某种诗意。风是乡村的魂,它喜欢到处游荡,时南时北,忽东忽西,走到哪里,哪里便能感觉到呼吸,相依相伴。
  每次回到家乡,第一个迎接客人的便是风。它把头发重新梳弄,把光亮的皮鞋,随意撒上尘土与细碎的草屑。晚风中的炊烟袅袅娜娜,那是大师们在宣纸上无法做到的“天书”杰作。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小草,大到一棵榕树,一座青山,这一切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春风有情来梳柳”,多美的诗意;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吹落黄花遍地金”,又是另一番景致。由绿转黄,由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只有土地。只有风,一阵又一阵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山泉在石上潺流,庄稼在风中拔节,燕子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吟唱……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我在庄稼拔节的夜晚造访了田野,舒心地坐在湿润的田埂上,屏住呼吸,近处,谛听风与庄稼幽秘而细碎的私语,远处是蛙声一片,这是天地间一曲绕梁之音。此情此景,那是一种令人欣慰的风情。难以言状的享受。然而,在庄稼人的心里,却是“稻花香里说丰年”。
  一个深秋之季节,我又一次回到乡村,风吹枯了一年年的野草,也吹老了人间岁月。我看见竖在父母坟前的墓碑,在风中变得如一方普通的石块。山坡上的许多坟茔也是如此,每隔几年,人们就为这些坟茔添一些新土,可是添着添着,那些给坟添土的人也走了,于是山坡上又多了一些坟头,只有风继续地吹。


家乡的土


  泥土是乡村的上帝。乡村无法离开泥土,黄土也好,黑土也好,红土也好,古今中外的乡村都该如此。它们是上帝送给乡村最好的礼物。泥土与庄稼,庄稼与人,似乎都是安排好了的,谁也离不开它。一团泥土,有如一句百读不厌的“经文”。世世代代都在读它。一代人又一代人,在泥土里摸爬滚打,摸着爬着就老了,直到连泥土也摸不动的时候,这个生命就变成泥土了。
  当我这一代开始离开乡村,我一直想,将来的乡村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无法想象出它的模样,就像自己小时候,无法想象今天的高楼大厦,无法想象电视电话一样,更不可思议的是人类还真能“嫦娥奔月”。但我坚信,那时的乡村依然还是属于泥土的,这一点恐怕谁也改变不了。我们不妨想想,人们总不能在水泥地上种庄稼,在街道上种蔬菜吧?乡村的泥路可以修成水泥路或柏油大道,但那原野土路仍然是乡村的主角。还有那些土坝、土渠、土堰、土埂,你能改造得过来吗?当然也没有那个必要。
  与土地厮守的人,一生究竟能用坏多少把犁耙?扁担折了多少根?能够播种和收割多少季庄稼?这些事好像没人感兴趣去做过记录。有的人在这块土地上,只种了三五年、十几年庄稼就撒手走了,而有的人却种了五六十年、七八十年,还在继续播种和收割。也有的人虽然坚持种下了最后一季庄稼,但还没有来得及收割,就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他的土地和庄稼。我常常这样想,一个人与土地和庄稼能够相遇多少次,冥冥中仿佛是订了契约的,就像我一生能在白纸上写出多少字一样,由不得自己,命中注定。
  然而,我们与土地和庄稼每次相遇,都是一种缘分,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默契和交流。庄稼来了一季又一季,人们送迎一年又一年。每迎来丰收一季,就多一份喜悦;每送走一年光景,人生感慨万千。在一次次的迎送之中,一代代的庄稼人,那张微笑的脸,始终写着相信来年。
  播种的时候,这些种子埋在泥土里,庄稼绿了,庄稼黄了,似乎都是转瞬之间的事。尽管种子播在泥土里,会给人们带回更多的收获,但庄稼人对种子有着依依不舍的情怀,常常把一棵棵成熟的种子捧在手里,安静地端详着这些种子,脸上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表情,躁动了一个春天,喧闹了一个夏季,土地把所有的喜庆都交给人们之后,这时的庄稼人,才坦然地躺下来,在如水的月光下深深地甜睡着,带着微笑的梦境,飘荡在美满的田头,不愿它走远。


家乡的情


  小时候,读“床前明月光”,不懂得什么叫乡情,但眼睛像月光一样清亮,童心与小花小草一同成长绽放,牛背上的牧笛,伴着童谣,像小溪流淌;无忧无虑,像林中的纷纷啼鸟,飞翔在梦幻的天堂。这是一段童心的乡情,是一枚珍贵的纪念章,值得一辈子珍藏。
  说起乡情,少小和老大,一离一回。少年英姿,老态龙钟,悲伤与喜悦之情尽在不言中。常言道:景是家乡的美,水是家乡的甜。故乡的朝霞,故乡的黄昏,雨打芭蕉声声,村舍炊烟袅袅,路旁花儿香,鸟儿翠竹唱……让人真挚地体会到乡情。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在居无定所时,也许给人提供精神慰藉的便是“乡情”。尽管现代化的交通缩短了时空距离,但技术永远替代不了哪怕一个轻轻的拥抱,当投入亲人的怀抱时,就更加无可替代。尤其是春节,一年的感情积聚尽情释放。对乡亲的感恩,对祖先的追怀,对家人的体贴,通过春节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再遥远的路途,再挤压的车厢,也抵挡不住游子回家的步伐。从情感上,天涯海角不是一段物理的距离,而是一种心头的份量。然而,相聚的时光总是太短,离别总是来得太快。“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长辈的牵挂,是夫妻的思念,是骨肉的牵连,是游子们抛不开的愧疚。可是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人们又不得不接受这种离别的乡情,面对义无反顾的脚步,只有在思念中期待下一次相聚。在今天,乡情完全脱下它两千多年来的诗意外衣,变成无数人的日常心理,普普通通,又结结实实。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