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关于老年生活状态的描绘,大致就是含饴弄孙、坐等老去。这是较为满意的一种老法,可称之为有福报的晚景。而大多时候,可能就是:一边劳作忙活着一家大小的衣食住行,一边碎碎叨叨地说说一些生活感慨,这里豁达有之、埋怨有之、欢喜有之、伤悲也有之……日子总是这样不紧不慢地向前,生活却依旧有那么多的细碎事做。这是上一辈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写照,于自己,却确实不曾想过老年生活会是怎样的一种形态,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会循着上辈人的步子,去复制这样的一个生命轮回。 不管你想还是不想,时间这家伙还是把我送进了老年阶段,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当然,生命是在经历与打磨中慢慢变老的,对于这样的一种生命状态,受之也安然,没有任何的不适感。没有了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便有了足够的时间来细细思量自己当下的生活模式。我的选择是:走进老年大学,去圆年少时没能实现的梦,去领略这个季节的别样风景。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居”。至今回首,我庆幸自己当初的明智选择。在这里,聚集了一群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同龄人,因着志趣相投,所以更容易说到一块、想到一块。在这里,我们一起轻歌曼舞、一起吹拉弹唱、一起挥笔舞墨……畅享着写意又诗意的晚年。 国画是年少时难圆的梦,也一直是横在心头的遗憾。所以,一进老年大学,我就目标明确直奔主题,选修了国画班。教我们国画的老师名许立忠,很年轻,但很有经验。面对着这样一群只为圆梦而毫无基础的老年国画“幼稚班”,他从最基础的“运笔”、“用墨”开始,手把手地教我们“起手笔”。这是最难下手的第一笔,但在他的循循善诱下,居然轻快地完成了。现在想起,许老师真是细心而又耐心的好老师,班上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状况,他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并恰如其分地表扬并加以鼓励。博学多才而又寓教于乐的许老师,除了课堂上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外,还不辞劳苦,经常带我们去野外写生,只为训练我们对物象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于是乎,这样一群白发满头但精神饱满的学员们背着画板,像年轻人一样流连于这个城市的风景名胜里,面对绿树、春花、山水、溪石、落英,寻找并捕捉心中可意的画面。用笨拙的笔法,画下了人生晚晴里最灿烂的那一笔,抒写着年轻时不曾有过的梦想。 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的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老年大学里的这几年,我的生活精致从容、身心清静怡然。而我的这些同学们,与我一样,既圆了少年梦,也唤醒了心中那尘封已久的明媚灿烂,一如夕阳下那满天瑰丽的彩霞。这几年,市老年大学国画系很多同学的作品曾先后参加过全国、省、市画展,成绩斐然。我们敬爱的许老师2012年还被有关部门授予“优秀教师”称号,我们的学校也被评为“省老年大学示范校”、“全国先进老年大学”。 许老师常说,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的画亦是神韵俱足,是所谓画如其人。是的,画如人、人如画,学校,何曾不是这样?很感恩,感恩自己生于和平幸福的国度;感恩自己能够老有所学,在老年大学这个温馨的家庭里重拾了年少时的梦;感恩在这里,遇到了为我们辛苦付出的老师。人这一生,有无数次的遇见,而这一次的遇见,却让我们这样一群老年人,有了一个不一样的晚晴。书法、绘画、音乐、中医、外语、摄影,我们在各个领域不断追求着,人生的旅途又踏上了一个新的起点,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真是行也从容,笑也欣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