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庄稼娘
【发布日期:2017-09-13】 【来源:】 【阅读:次】【作者:梦奇】
我是从哪里来的,你在哪里把我捡来的?”孩子问他的妈妈。母亲将孩子紧紧地搂在胸前,半哭半笑地回答:“你曾经是藏在我心底的心愿,我的宝贝!你曾活在我一切的希望和爱里……”
  ——泰戈尔类似的问答几乎发生在每一对母子身上。
  年幼时,我就曾问过我的母亲:“娘,我变做你的孩子前躲在哪里?”
  “在娘的肚子里呀!”
  “来到娘肚子前又躲在哪里呢?”
  面对稚儿的追问,母亲一时无言以对,望着田野,她指着禾苗说:“农民家的孩子个个都是庄稼养大的,都藏在庄稼里。”
  我哈哈大笑,娘也笑了。
  稍长后,有一次我生病,母亲给我喂好了药,扛着锄头就要出门,我任性地扯住她的衣襟求着说:“娘,能不能不下地,留在家中陪我?”
  母亲笑着答道:“傻瓜!要是留在家里,田里的庄稼就少了娘的照料,没人照料的禾苗是长不好的呀!”
  我反问母亲:“难道娘也是庄稼的娘?”
  这一问,让母亲支着锄头笑。
  直到前些年,母亲还将我那句反问传达给我的儿子,儿子听了也笑了,还说:“奶奶也是庄稼的奶奶!”
  母亲在播种、耕耘和收成的循环中把我们养育成人,自己却变成了老人。面对年迈的母亲仍不肯放下手中的锄头,我们曾认真地劝她歇息,由大家供养她。
  听罢,母亲只是嗫嚅一笑,依然离不开地里的庄稼。
  我的儿子出生后,有一段时间,老人不得不暂时与庄稼告别,跟我进了城。出乎意料的是,城市的生活并没有给母亲带来多少愉悦。进城后不久,母亲就莫名地患上头疼的毛病,我领着她找了不少医生,服了不少的药,始终不见好转。反复测试后发现,只要一回到村里,用不了多少时日,老人头疼的毛病竟无医自愈。
  原来母亲得的是思念庄稼的毛病。
  的确,对母亲而言,庄稼地里的忙碌成了一剂治病良药。我一直疑惑于那份神奇的力量,是青苗散发的气息?还是泥土的芬芳?不得而知,只好将其归结为人生的一种默认模式。
  与庄稼为伴正是母亲来到这个世界的默认模式,是她的人生常态。母亲将这种常态带进她的古稀之年,又带进她的耄耋之年。大家只好用一份日益增长的担忧,去陪伴她那忙碌的身影。
  今年开春,村里一位老人跌倒在庄稼地里,摔断了骨,住两个月的医院。我们总算逮着一个以案说法的机会,大伙儿掰着指头给老人算细账。住一次医院,花了大笔钱不说,单遭那份罪咱就划不来。年纪大了,安坐家中本身就是挣钱。
  这回母亲似乎听进去了,频频点头。谁料,没等大家走远,她又出现在那块自垦的番薯地里。
  三伏天的烈日,同样羁绊不了母亲走进庄稼地的脚步。孟夏的一个下午,母亲一直忙到太阳下山,回家后一如往常地将锄头靠在墙角,洗理完毕,用过晚饭,早早入睡。
  母亲去世的消息传到邻居大婶的耳朵里时,大婶愣住了,不停地念叨着:“昨天日头都落了山,老人还在地里给番薯施肥,好好的,一大清早怎就没醒过来?”
  那把锄头平静地斜靠在墙的一角,表明母亲真的走了。母亲走得匆匆,到底去了哪里?忙什么去了?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村里有一套老说法,老人头七的那一夜会给子女托梦,托什么梦,那就是老人未了的心愿。
  母亲的头七刚过,我逐个问了一遍。大哥摇头,二哥摇头,问到小妹,小妹点头说依稀梦见老妈扛着那把锄头出了门。
  哦!牵挂的还是庄稼。
  那把伴随母亲多年的锄头,因长年的把握,木柄早已磨出清漆般的光泽。
  母亲最乐于插植的是番薯,那也是家乡那片土地的选择,一种耐旱作物,贫瘠的土地里依然长出苍翠的藤萝,鲜见开花,却能给人们以平凡而实在的收成。
  母亲目不识丁,是一个平生用锄头在大地上作画的庄稼人。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