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千秋谯楼
【发布日期:2012-02-13】 【来源:】 【阅读:次】【作者:阮其山】
    荔城,若要寻找能体现地方特色兼历史文化品位的标志性建筑物,怕是非谯楼莫属了。在当今沸沸扬扬的全国性城建热潮中,一伙号称“建筑师”的人,在国中大兴建筑物的“克隆”之风,致使城乡建设出现“村镇抄县城,县城抄省会,省会抄京都,京都抄西洋”的局面,到处是似曾相识的面孔,使城市丧失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荔城也不例外,这里的一幢新楼,一条新街,你很容易在涵江或仙游找到他的“孪生兄弟”。对此,国中一些真正称得上“建筑大师”者无不痛心地指出,此种手法使中国辉煌灿烂的建筑史画卷,出现了苍白无力的“断裂带”。
    面对这股样式趋同、风格单调、不中不洋的建筑潮流,谯楼虽然难免陷于现代高楼的挤压之中,但仍以其独特的构建、古朴雄健的形象坚定地镇守荔城中枢之位,实为难能可贵,令人感到欣慰。
    从世界建筑史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现象:大凡历史上,只有政治权力和宗教势力才是建筑的推动力。现存众多的各式古代皇宫、寺庙、教堂便是实证。一千多年前,古谯楼作为当时朝廷新设立的“兴化军”治所而兴建的子城门楼,无疑是个货真价实的官家工程,成为政治权力的一种象征。而他历经千年历史风云洗礼之后,仍能以其巍峨厚重的胴体和雄健庄严的气势,从容地与当代的钢筋水泥为骨架的高楼大厦抗争,可以想象当年城楼的雄姿和气派,会是怎样地令荔城子民们膜拜和折服!今天,我们则透过谯楼的浩大工程、精巧设计和经久的效用,看到壶兰儿女的聪明才智与巨大的创造力,看到他们筚路蓝缕开发南北洋所积聚的厚实经济基础。同时激发人们找寻他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韵味的强烈愿望。
    需要强调的是,以兴化平原为主体的莆阳大地,正是从宋代“兴化军”开始了一种新的行政建制,该制基本上是以讲一种夹带着不少中原古音的独特语言的兴化人,首次生活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架构之中。其强大的聚合力和生命力,还可以从八十年代初莆田市诞生的事件中再次得到验证。谯楼历史文化渊源之悠远,影响之深刻,由此可见一斑。
    难怪,谯楼总能引来各方人士接步登临,或饱览山川之秀美,或追念世事之沧桑,或品味人文之醇厚,或抒发人生之感念。其人,或高洁忠贞,或刚正豪迈,或谨慎深沉,或闲雅谦恭,自然也不乏骄横奸诈、懦弱卑躬之徒;其情,或苍凉悲壮,或欣喜快慰,或羞怒惊恐,或哀怨愁苦,更有豪情激情、衷情柔情与薄情痴情……,并留下诸多咏楼佳作名篇。
    大约二百年前的清代嘉庆年间,一位儒生模样的青年在谯楼前流连一番后,拾级登楼,凭栏眺望,不禁心潮生波,诗思涌起,口占七律一首:
  岑楼作镇仰巍峨,百里莆阳竟若何!
  郑白渠开原野沃,崔卢族聚故家多。
  青山有日回佳气,绿水终年障巨波。
  此会登临聊极目,能无长啸发高歌!
    这是一首典型的状景、叙事与述怀的诗作,题为《登谯楼》。作者陈池养,字子龙,系清代嘉庆年间的一名进士。他十九岁中举,二十一岁通过礼部会试成为进士,后派任今河北省地区的武邑、隆平、平乡、枣强、元氏、河间等县知县和冀州、景州、深州等郡知州,任上能体恤民情,为民请命,政声颇佳,可谓青年得志,仕途风顺。三十二岁时奔丧归里,从此不再复出。他居家数十载,除曾短期主持仙游金石、莆田兴安以及厦门玉屏诸书院讲席,扶持教育事业外,绝大多数时间是马不停蹄地辗转奔波于南北洋平原,主持兴修众多的水利工程。见于志书记载的,自其归里的第三年起,一气干了二十七个年头,工程一个接一个,大大小小做了近五十个项目,差不多每年做两个项目。计陂有木兰、太平( 芦溪上游)、南安( 芦溪下游)、使华(泗华)等,堤有东角遮浪、延寿、桥兜、下江头、航头等,沟渠有木兰溪分流渠、延寿溪径流渠、涵江渠、城壕渠和南洋三渠等,以及一批陡门、涵洞、河桥等配套项目,其艰辛劳苦可想而知。及至花甲年华,因体力所限,则潜心编撰《莆阳水利志》,总结历年治水经验,汇集有关治水资料,表彰历代治水功臣,计四卷一十六万字,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地理学与水利学专著,堪称莆田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水利专家。他在志中不惜笔墨专题立传颂扬历代治水功臣,唯独不着自己一字,其品格之高洁可见一斑。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老黄牛,默默无闻地为莆田的水利事业、经济发展及文教鼎盛而埋头耕耘,贡献了毕生精力。我们由此解读这位秀才当年登临谯楼时“长啸高歌”的兴奋心情,他的“郑白渠开原野沃,崔卢族聚故家多”联句,决非什么书生意气,空头议论,而是借典表述早已立下的报效故土之志,并为此毅然不惜弃官治水,为营造莆阳百里沃野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莆田的“进士谱”中,陈池养乃是一位颇具个性、德绩双馨却不为今人所熟悉的“技术官员”,其功浩大,其风可范,愿莆田地方史家们不吝笔墨,多加宣扬,以告慰先贤,勉励后人。
    “万古东南多壮观,百年豪杰几登临”。千百年来,谯楼不知迎来了多少陈池养这样的有志有为之士,登高望远,抒怀壮志,辞别故土,奋然前行。谯楼总是像个慈祥的长者,以其良好的祝愿,为莆阳儿女的远行创业壮色……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