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清廉忠耿的林兰友
【发布日期:2012-02-21】 【来源:】 【阅读:次】【作者:吴春永】
    林兰友,字翰荃,号自芳,别号砥庵,明万历廿二年(1594年)生于仙邑连江里枫亭鱼街(今枫亭兰友街)。他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就读塔斗山会心书院。明天启七年(1627年),乡试中举,崇祯四年(1631年),他拜辞爹娘,赴京应试,登进士第三甲39名,耀宗荣祖一时。
    林兰友初授广西临桂县令时,这个地方豪强互相勾结,无法无天,他不畏权势,高悬明镜,惩凶除恶,上下肃然,安定社会秩序,政绩卓著,受到人们好评。崇祯十一年(1638年),受命晋京,升任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他上《长安五谏》书,“发奸剔弊”,人称“铁面御史”。
    斯时,杨嗣昌等弄权误国,朝政日非,朝野意见纷纷,林兰友同黄道同、刘同升、赵士春、何楷等忤旨连续三次上书弹劾,当时京都有“五凤齐鸣”之谣,誉满京城。此事触怒崇祯帝,把他谪贬为浙江按察散员。后嗣昌东窗事发败露,崇祯有言:“林卿有先见之明”。特旨赐恩起官光禄寺丞,后擢为南京吏部考功员外郎。
    崇祯十七年(1644年)林兰友被农民义军所执。义军劝说他归顺,他却矢志不移,义军软硬兼施,难图转念,乃于炎夏之日,裸其身置于石板上任凭烈日曝晒,严禁滴水润唇,历时三昼夜。他舌燥口干,股肤焦裂,日晕夜寝,神昏志明,宁死不屈。
    当时有同乡巨商李道者,行商京城,闻讯骇然,奔波营救,不惜倾资,租得王爷马匹,直闯禁场,用人参汤浸湿巾帻,佯作劝降状,驰骑而过,责曰:“晒死汝!”智投参汤巾复其口鼻,兰友吮吸渐苏,不死。时清兵入京,在一片混乱之中,林兰友逃离北京,经天津乘船南下,漂泊在海上,在感国破家亡。作《瓦瓯》一诗:“翻作酒杯覆作砚,瓦瓯蓬底元黄变。亢图易筑总堪怜,髯老秃翁今变面。醉去几志东海深,醒时犹思西山见。弹琴种菊者何人,千古流风    一线。”
    1645年,南明唐王策立福州,建号隆武。次年二月,唐王起用兰友为太仆寺少卿、山西道监察御史兼巡按督学江西,未职之前,又升任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总理抚讨军务粮饷,督师泉、漳,举兵复明。是年九月,清兵大举南下,明王朝力弱势败,兰友见明祚告终。立下誓曰:“生,头不戴清朝天;死,脚不踩清朝地。”携带家眷遁入海岛隐居15年。期间口粮时有不济,每遇风涛涌起,或海月朗照,常悲歌痛哭,自称“万死孤臣”,坚定意志,不为艰难困苦的环境所动摇。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初一日,病逝海潭岛(今平潭岛),寿终66岁。故后,竹床苇席,桐棺布被,寄榇海岛,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仙游知县田   ,访其孙林继昌、林继祖,饬其营葬,运柩回乡,葬于枫亭九社村登土乾内磨山,土名鸡母山,为慰忠魂遗愿,下葬塘穴中以铁链悬棺。署县事田    为林都御史撰写墓志铭。
    林兰友民族气节,忠贞不渝,浩气长存,乃氤氲于兴化的壶山兰水之中,后世有口皆碑。雍正年间,邑人祀林兰友为县学之忠义祠。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奉旨赐币建祠,有司春秋致祭,咸丰十年(1860年)为供奉林兰友,并和蔡襄、陆秀夫立祠祀于锦屏山天王院之内“三贤祠”。兰友祠宇今犹在,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纪念这位先贤,1944年,家乡人民将枫亭鱼街易名为“兰友街”,沿用至今。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