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国师周如磐传
【发布日期:2012-03-20】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光庭】
    周如磐(1567-1626年),字圣培,号镇庵,莆田县连江里清辅(今黄石镇清后)村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乡试中举,万历二十六年,登赵秉忠进士榜,选翰林院庶吉土,授检讨。万历四十年为江西乡试主考官,转任右庶子。天启元年,升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与丁绍轼、黄立极同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后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周如磐幼年丧父,与胞弟如砥、寡母一起相依为命,靠寡母的针线活维持生计,家境窘迫。周如磐一心翰墨,小有抱负。渐长成人后,有一年赴京赶考,行至福清蒜领地界,突遇暴雨,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无雨具的情况下,周如磐全身被淋湿透了,染上了风寒,加上饥饿难挨,竟一时晕倒路旁。蒜岭黄姓大财主家有一丫头秋娘,这天出门去集市采买,发现路上有一书生昏倒,上前呼唤,连叫三声“客官”,未见回应,她想用手去推,又怕被人撞见,男女授受不亲左右着她,使她不敢越雷池半步,犹疑再三,最终,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影响下,理智战胜了胡思,她大胆果断地扶起书生回府来。主人家看到书生眉清目秀,不像个坏人,答应留下来救治。谁知由于庸医误事,一般的风寒竟延治了一个多月才医好,遂贻误了考期。如磐只好等三年后再考,他收拾行李准备回家。这时,秋娘向老板娘建议让书生留下来教小爷读书,得到首肯。如磐想想自己身无分文,当塾师也能赚点钱,回去好补贴家用,为母亲分一点忧,也就答应留下来了(一说是如磐家贫如洗,为了挣一口饭吃,由族长推荐到此教书)。这样,秋娘工作更忙碌了,她除了丫头的事务外,每天还要给先生送饭,打什、扫教室,但她毫无怨言。
    再说,如磐当时赴考时只带了一套衣衫,日子久了,衣服脏兮兮的且有了汗臭味,秋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天夜里,等如磐睡后她稍稍取出衣服,拿到溪边洗涤,然后挂在一颗树上直至晾干,自己站在一边等候,翌晨悄悄放回。如遇雨天,她洗衣后就索性穿在身上烘干。如磐发现衣衫没有了汗臭味,且衣服洗过一新,感到奇怪。遂问学生,可这些公子哥们都是摇头三不知,他隐约猜到是谁干的。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一天晚上放学后,他上床假寐,见一条黑影闪来取走了青衫,他跟随其后,见这条身影灵巧如燕,一举一动颇为眼熟,一串热泪顿时从眼眶中迸出,在这异地他乡,有人这样牵挂他、帮忙他,还是生平第一次。于是他走到秋娘面前,向她鞠躬表谢意。
    那年周如磐刚满二十岁,情窦未开,还不懂男欢女爱,一心扑在教读上,以教人者教已,不仅自己得到充电提高,带出的学生也大有进步,乡里人无不称赞。
    不久福清籍大学士叶向高(三年前考中进士,为翰林院编修、后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返乡省亲,回来后听说乡私塾里教书的是未长胡子的小青年,心中不爽,怕其年轻才疏学浅,误人子弟。他想考察一下如磐的才学,好则留之,如不够格,即行辞退,滥宇充数可是害人不浅的,可怎么考察呢?他很快就琢磨出了一条妙计。
    有一天,叶向高举行家宴,当地名流纷至沓来捧场,高朋满座,入座的贵宾有县官、绅士,同窗故友,其中举人、秀才比比皆是,周如磐亦在被邀之列。宴会开始前,叶向高吩咐家童取出笔墨及从京城带回的四幅名画,恭请在座宾客题词赋诗,由于叶先有暗示,大家都心领神会,一致把这差事推让给周如磐。叶向高坐在主座上不动声色,静观默察,众人也睁眼等着要看周如磐热闹。周如磐一番谦让之后,欣然提笔,略加思索,毫无惧色地在四幅画上运笔挥毫。
  《贵妃醉酒图》题词:
  隆基回首顾红颜,醉倒东床上马难,
  不是侍儿扶不起,君王恩爱重如山。
  《朱买臣讨柴》题词:
  一把蕲来一册书,且行且读乐何如,
  心中自有锦纶策,堪笑糟糠妾妇愚。
  《韩侯乞讨图》题词:
  乞讨由来事本诬,英雄失路古谁无,
  临题眼趋丹青手,不绘登台拜相图。
  《夹竹图》题词:
  竹桃两物不相同,万绿丛中一点红,
  我去化龙君作浪,海天何处不相逢。
    周如磐题完词后,刚才还死水一般的厅堂上,像投石冲开水底天一样,掀起了阵阵涟漪。有的大声朗读,有的低  吟唱,大家争相传阅厅堂上顿时热闹非凡,人人如沐春风一样感到爽快惬意,一致称赞眼前这个平时默默无闻却不同凡响的大才子。叶向高也对周如磐临场不乱,一气呵成的文思;行云流水潇洒俊逸的书法拍案叫绝,爱才之心油然而生,并亲自安排周如磐坐在自己身旁,不时为他夹菜把盏,关怀备至,让人刮目相看,羡慕不已。周如磐也因此名噪一时。
    后来,叶向高与周如磐书信往来不断,纵论国是,抨击时政,互诉衷曲,在以后几十年的交往中相互鼓励,彼此关照,情同手足,成了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此是后话。
    再说周如磐名扬福清后,家乡里中豪宦欲妻其女,多次托媒人向周家老母提亲,如磐早闻小姐花香招蝶,且知富家女难侍候,故坚决不允。在寡母的多番催促下,如磐不得已,只好答应娶一位乡村姑娘为妻(新娘是否为秋娘,现已无从稽考),当时因无力置办彩礼、宴请宾客,两家合议除夕之夜让新娘过门围炉,这种无钱人办的婚礼,倒也去繁省事:只要贴一副婚联,点一对红烛,置二杯水酒,喝交杯水酒,行合   大礼(交拜)即可,然后双双入洞房,俗称“三十暝婚”。 如磐还把洞房楹联自况为:“屋破不遮头,仰见风云际会;家贫如彻骨,谁知鸾凤和鸣”,在里中传为佳话。
    三年一度的会考又到了,这年春闱,周如磐果然南京报捷,登进士第、授编修,奉命为皇长子常洛与另一王储(熹宗)读经,协修朱氏王朝皇族家谱。在任期间,他训导士子有方,被人尊为“师表”,受到神宗赞赏。时神宗立储久拖未决,朝臣屡上疏,求立常洛为太子,神宗不从,欲将常洛、常徇、常浩一起先封为王,“三王并封”的喻旨一出,举朝哗然。在这紧要关头,如磐上疏劝神宗废此“待嫡”谕旨,被神宗采纳,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月册立常洛为太子,同时册封其他诸子为王,如磐对促使朝廷安定多有建树。
    几年后,如磐晋升为太学生,参与政务。时熹宗为奶妈客氏与魏忠贤所迷惑,少年天子纵乐无度,荒废国事,忘记为君,如磐疏谏,熹宗听不进去,依然放浪形骸。天启六年(1626年),熹宗因划船落水,肺部呛水,致满脸浮肿,他躺在龙塌上思过:一国之君,放荡不羁,有损国威,而满朝百官,无人敢谏,惟恩师周如磐每每疏谏,可自己并不介意。有了切肤之痛后,他才倍觉自己对不起恩师的教诲了。时值蜀、黔民变,事态严重,朝廷诸大臣众口一词欲调数省兵力征剿,熹宗征徇如磐意见,如磐坚决反对用兵,主张以“诛魁赦从”剿抗方略并举用之,并定下密计,授于武将。不过数月,平息叛乱。一方免涂炭、又少兵、民伤亡,熹宗十分赞赏。晋封如磐为太子大保,文渊阁学士,首辅。如磐入阁后,机务纷繁时局日变,他更全身心治理国事,终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心力交瘁。入阁才四十余日,即上疏请求归隐,熹宗不忍,但考虑到恩师的身体要紧,只好忍痛割爱。谁知未出京都大门,忽心病发作,卒,年六旬,谥文懿。“讯传莆阳,乡邦失色”。为彰显周如磐功德,莆人在十字街南门内建有“石坊一座”,题曰:“燮理元臣,平章硕辅”以作纪念。其曾祖添赐,祖父应召,父大轼,与如磐荣膺“四代浩命”。周如磐墓葬在华亭濑溪石桥头。
    如磐一生信德布天下,堪称一代师表。他知识渊博,勤于著述,有《澹志斋集》留存于世。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