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尚书康大和趣闻录(上)
【发布日期:2012-04-17】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光庭】
康大和,字原中,明正德二年(1507年)出生于莆田县崇福里砺山(砺峰)(今秀屿区月塘乡前康村),少年聪颖,笃志好学,被人誉为“神童”。他七岁丧父,靠母亲的针线活赖以维持一家四口人(哥、寡母、爷爷)的生活。为使家庭有个出头之日,母亲死活要把大和培养成人,先后送大和到水头朱子官和赤岐狮子峰等地去读书。康大和小时因患天花、麻脸,其貌不扬,在学校里也常受同龄人取笑、捉弄,因此,他立志日后要出人头地,在学堂里比他人更加发奋,学业上都是名列前茅,颇受老师器重。
  除夕这天,大和与堂弟大平一起放假回家,傍晚途经一条小溪时,大和忧大平病初愈受不了冷,就背起他涉水淌河。过去的溪河水流清澈,满天繁星倒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灿烂的众星拱月图,景致迷人,大平诗兴勃发,对大和说:“我出个上联,你对如何,”“好!”大平随口念道:“除夕过中流,脚踏一天星斗”。这联即景而作,情景交融,想要对着自然贴切,一时确非易事。这天夜里,大和辗转反侧,苦无对句。翌晨,爆竹声声催人,大和无精打采起床来,正要吃面,娘叫他先把一幅画挂上厅堂,他看到画中山水光彩夺目、熠熠如生,触景生情,顾不上吃面,一溜烟就跑去找大平,大平知他有了下联,催他快说:大和故意慢条斯理地一字一字念道:“新年悬古画,手扶万里江山”。说罢俩人会心大笑、拍手叫好。
  春节过后,家里的粮食因年前欠收已是捉襟见肘,为生活计,大和只好辍学在家去卖鱼虾,赚点零钱来补贴家用。有一天,当他卖完鱼虾后,城里的四个城门都关了,出不了城,大和去找守门兵士恳求开门,兵士看他一身渔民打扮,说话却文质彬彬,出口成章,有意要耍耍他,说:“我出个对,你对出,就放行,如何?”康大和信心满满地点点头,兵士背着双手来回踱步,心不在焉地念道:“急水流沙粗在后。”大和明知是在挖苦自己,但为了赶路,不与他一般见识,便回道:“狂风吹谷破(兴化方言:空壳)行”。兵士听了,无话可说,只好破例打开城门,让他出城。
  有一天,大和下乡去卖蒜青,临近傍晚时分,突然狂风大作,暴雨从天而降,大和知今晚回不去了,只好借宿在某村一家财主大厝里。这天,恰遇财主家在为亡灵做超度,几位和尚围在一个纸塔旁边交头接耳,好像在嘀咕什么,大和起了好奇心,遂上前打听,原来和尚是在为写不出挽联的事发愁,大和问挽联写给谁的,和尚说是东家媳妇,难产而亡。康大和窍窍低语道:“这有何难呢?”和尚们听到了,大喜过望,忙围在大和身旁打转,请他端坐写字台前,为他铺纸研磨。盛情难却之下,大和沉思片刻,提笔写下:“花因结子随风落,佛为渡人冒雨来。”看了这动听的比喻拟人对句,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都说人不可貌相,吾等今终见之,连我们冒雨前来他都知道,真是妙笔生花啊。”当晚,亡妇托梦财主说:“今已得一贵人‘超度’,不必再费钱财了。”翌日,财主查昨何人来府中,和尚说有一借宿青年帮写了挽联,财主即着人恭请大和,可惜迟来了一步,大和已离开这里不知所向。
  深秋的一天,康大和去山里卖竹蛏,路途遥远回不去了,晚间寄宿在一个学馆里,与先生同住在一个房间,大和见时间尚早,就拿出随身带来的书来翻,先生见大和卖货还一边读书,是个有志之士,就和他拉起了家常。从闲聊中见大和谈吐不凡,有意要考考他。翌日起床后,先生对大和说:“我这里有个上联,苦无人对,小弟日后若遇贤人寻得佳句,也帮我解了心头不快,何如。”大和不动声色回应道:“先生不妨道来,我自有区处。”先生捋了一把胡须,漫不经心念道:“小犬无知,闯入深山窥虎豹。”大和听出先生弦外之音,其隐含有试探和挪揄自己的意思。他默然一笑,顺口回敬道:“青龙来遇,闲来浅水戏鱼虾。”先生听后,自觉没趣,但他打心眼里佩服眼前这位才华横溢的后生。
  大和去天井那边挑货担,发觉竹蛏昨夜被弟子踢破了不少,正要向先生投诉,这时,有几个乡绅打扮的人进学馆来了,其中有一位乡绅看了大和一眼说:“你既来学馆卖蛏,那就请先生出个对让你对,对得出,一担蛏都买下,对不出蛏倒在天井里,何如。”大和默然,而先生一时也出不了对头,眼看已日上三竿,大和急了,不客气地说:“要不然,我出上联,你们来对,好吗?”俟乡绅认可后,大和心有不甘地说:“硬壳竹蛏,踢破流汤流卤。”乡绅们听后,都笑掉了牙:“真是粗人才出这样粗俗不过的对头。”一阵轻蔑过后,但真要对上粗俗的下联,还不是一般的难,乡绅们面面相觑,只好救助先生,先生也无言以对,有个乡绅死撑面子,对大和说:“你能自对,我们就服你,这些蛏你就不必担心了。”大和双手抱拳行礼道:“请诸位多包涵,我献丑了。”说着,就大声念道:“长脚螃蟹扒开无淀无膏。”乡绅们听了,顿感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只好拿钱买下这担竹蛏。
  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纪不大的大和,做的买卖还真不少。一天,大和去贩卖私盐,路过某村,看到那里搭台唱戏,戏棚上的“三锣鼓”已敲响第一遍了,戏联却未贴出,大和感到奇怪,一打听,才知该村是集观音、三一教主文昌帝君和关圣大帝的诞辰于一日,在此一并欢庆。而村里的文人,绅士碍于神多难突主题,弄不好怕触怒神灵,为庶免出丑而相互推让。大和听后,径自走入后台,挥毫疾书:“金莲开夏古,铁笔写《春秋》,写完掷笔而去。乡绅们知悉有人代笔写了联,分别以金莲、夏古、铁笔、《春秋》指代上述四位神名,都赞赏其构思巧妙,对仗工整。但不知出谁之手,看戏的人都说是一位卖盐的年青人写的,才知是康大和。于是消息不胫而走,成为地方一时佳话。”
  来年卖蒜青的季节又到了,大和这回来城里卖蒜青,由于天冷,买的人少,眼看夕阳西下,大和只好挑着担子来文峰宫寄宿。那天,他穿得单薄,冻得浑身发抖,伤感不由袭上心头,他跪在妈祖神像前叩求道:“圣母啊,人都说你至圣有灵,我康大和也刻苦念了几年书,不知何时才能苦尽甘来,出人头地。”是夜,他梦见自己身穿官袍,步入金銮殿,文武百官纷纷向他道贺,心中未免滋生了几分欣慰与自豪之情。
  天刚亮,康大和继续上街叫卖蒜青,一路上不时回想夜里的梦,不小心被一只碗绊了一脚,那破碗翻了个跟头,碗底露出一个“天”字朝着他,不知何意。大和回家一五一十把这二天发生的事告之于母,母遂请人解梦,说是妈祖暗示:出头总有一“天”。而时至今日,经大和兄弟打拼,家景也有了好转,于是母让大和继续去念书,大和苦读数年,大有长进,已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饱学之士。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