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尚书康大和趣闻录(下)
【发布日期:2012-04-24】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光庭】
嘉靖10年(1532年)26岁的康大和临考前来到九仙祠祈梦,梦中他仿佛步入一座金碧辉煌的寺院里,远远望见经座内一老和尚聚精会神在运毫书写,他欲上前请教梦示,转眼间经座连人都不见了。这梦喻一时无法解开,只为他留下了一段悬念。
  赴考途中,康大和来到闽江渡口,在一家小客栈住下。他不顾赶路疲惫,坚持掌灯秉读。忽然,一阵清风吹来,把书掀起至“天道论”这一页,这篇文章他早已读熟,当时,不太在意,便翻过了。哪知过了不久,又一阵风吹来,还是把书翻到了“天道论”,康大和感到奇怪,他心里想:碗底那个“天”字,风翻的“天道论”,这“天”字莫非跟考试有关吗?他留了个心眼,多作了些准备。到了京城,进场考试,那会试的题目正是“天道之远、修道以应”。大和提起笔来,得心应手,文思如涌,一举考中二甲进士第九名,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康大和衣锦还乡后,不忘还愿,他在故里前康村整修昭灵宫奉祀“海上女神”,还增建山明山宫,重塑妈祖金身,至今这两处庙宇还在。
  三年后,其内兄病故,康大和回家料理丧事。一天得闲,微服来到笏石观音亭神像前还香,顶礼膜拜,向院方借文房四宝一用,主持观其一身农民打扮,人黑麻脸,借故外出不搭理,回来后,见桌上三字“衣锦亭”潇洒飘逸,遒劲传神,落款康大和,方知是贵人到此,他一边拿起题字贴在胸前,如获至宝;一边责怪自己有眼不识泰山,鲁莽行事。为弥补过失,他在原打算只盖一层楼的基础上又加盖一层,琢龙雕凤,刻上“衣锦亭”横匾,挂在厅中央,以示永久纪念,这就是“衣锦亭”寺名的由来。
  嘉靖二十年,康大和补任同考试官及预修金典。嘉靖二十八年,他主持顺天府,与官宦赞同事,其录文多出于和之手,故深得皇上信赖,遂迁任右春访石谕德。嘉靖三十二年,主持会考试举,是年迁升侍讲学士,视院篆。正因为他为官清廉,兢兢业业,奉公无私,才有如此快捷的晋升。
  当时,严嵩揽权,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康大和秉性耿直,绝迹权门,始终不肯去拜访、巴结,被严嵩等人晾在一边不用,将近二十年,未再获升迁。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帝念大和视篆勤读,诏升大和为南京礼部侍郎,在礼部八年,他奉公职守,广受好评,却没有升迁,他以为自己这一生已无可为,曾作《拙官赋》以自嘲和明志。谁知,赋刚出,升令至,康大和又被晋升工部尚书。当时任工部侍郎的林庭机是大和的同年进士,又是同乡,两人志趣相投,很合得来,很快成为挚友。一日,大和偶对庭机聊起当年九鲤湖祈梦之事,林听后顿有所悟:“你名大和,梦见和尚在书写,连起来不就是‘和尚书’了吗?由此看来,你官至尚书,九仙早有启喻,只是我们一时不懂罢了。”庭机的圆梦之解,大和甚是心悦诚服。
  不久,严嵩党羽指摘政事,暗地里想整他,大和有所觉察,他厌恶官场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生活,毅然上疏引咎乞骸归乡,但帝未允。次年,大和再次上疏,陈辞恳切,帝知大和去意已决,遂不再阻拦,准于告老。
  大和致仕时年方六旬。几年后,同是工部尚书的林庭机亦致仕回莆,他们二人共倡诗社,专邀里中耆宿入社,人们又把这个书社称作“尚书社。”他一生著有《砺峰集》若干卷。兴化郡守吕一静,还请康大和等几位饱学之士,续修郡志《兴化府志》。因积劳成疾,康大和于万历五年(1577年)病逝,享年七十岁。墓葬华亭镇云峰村山中,规模宏大,工艺精湛,有石翁仲、石虎、石马、石羊等。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