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城关的瑞云祖庙,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古戏台,现已作为文物加以保护。在涵江区江口镇,也有一处古戏台,那真是名扬海外。而我只知其名,不知其状,很想一睹为快。 时令虽是霜降,但南方的气温仍然较高。在莆田市道教协会政策指导员何天佑先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来到港下村,这个村是个渔村,过去村民以捕鱼为生,迫于生计,很多人都出海谋生,几十年后成了著名的侨村。 古戏台所在地的宫庙称为福海堂,我们下车后,只见东围墙开了一个旁门,上书“灵济”。走进门里,豁然开朗,里面一个石埕,埕前就是著名的古戏台,埕后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戏台古朴典雅,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仍然保存完好。戏台后墙壁上大书“美善”两字,抑或是倡导真善美?我在脑海里打了一个深深的问号。 戏台两边是一副“翰林风月依然生,礼部文章偶然成”的楹联。戏台左右两个木窗,玲珑剔透,技艺精堪,巧夺天工。显然年代已经十分久远,但远到何年何月,本堂的所有管理人员,也道不出子卯寅丑来。 石埕后是主殿,殿前有一副楹联:“海不波兮神所福,江之水矣社攸宁。”一看此联,便知是颂扬天后妈祖的。果然,福海堂专祀妈祖,配祀张公圣君和慈济真君。港下作为渔村,祈求妈祖保佑,也是情理之中的。 石埕左右两边的墙壁上镶着一些石刻,多数是功德牌,不过其中一块是介绍福海堂的历史。原来,福海堂创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原名福海庵,始建于宋建隆元年(96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莆仙的古戏台已经不多了,希望福海堂管委会成员能精心加以保护。保护文物,也是保护莆田的传统文化。我想,每一个莆田人都有这份责任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