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小时,长得天真活泼,丽质天资,聪明伶俐,思维敏慧,智力超人,惹人喜欢,好奇心强,对每一件新鲜事,总是问个为什么? 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六月初一,值逢青泽亭(今枫亭九社村)泗州文佛诞辰,蔡诱为了答谢当年泗州文佛托梦其妻显应得子的惠泽。备办礼盘到文佛祭拜,六岁的小蔡襄也一蹦一跳随父一同前往祭祀。 蔡襄来到青泽亭门前,见亭宁内陈列着丰盛的供品,烛光闪烁,来此朝拜的人三五成群,陆续登场,热闹非凡,真是高兴极了。 蔡襄被眼前的情景迷住了。便问亭内的道士:“泗州文佛是哪里人?为何人们信仰他?”道士答道:“你小小的年纪,问这个啥用”?蔡襄答:“我看到这么多人来敬仰他,其中必有奥妙。”道士见小蔡襄问得在理,就告诉他说:“泗州文佛原是西域何国僧人。唐高宗龙朔二年(622年)来到中国,在泗州临淮(今安徽凤阳境内)信义坊乞地建寺,挖寺址时掘得古香积木寺铭记一块,金佛一尊,上面书有“普照王佛”四个大字,故寺名叫“普照王寺”。蔡襄听了不解问道:“隔那么远为什么要来青泽亭建造亭榭呢?”道士笑吟吟道:“那是北宋初年一天,泗州文佛邀游到连江里(枫亭)卧牛山上空,俯视下界有只公牛精作孽,残害百姓,泗州文佛为了拯救黎民,用手指向公牛精头角一按,这只公牛精立即卧倒在地,形成一座小山,故曰“卧牛山”,流传至今。其公牛精卧倒,一脚向北侧伸长,出现一块状似牛蹄的巨石。泗州文佛为不让公牛精再次作祟,祸害众生,立即神化一座亭宇在牛蹄石上,该亭形成远山明,近水清状态,故称“青泽亭”。蔡襄听后领悟地频频点头。道士又道:“自此之后,青泽亭内香火不绝,信仰尤盛,八方信众朝拜问津络绎不绝。”蔡襄听完之后,暗暗想道,神仙能为万民造福的,我长人后一定要为百姓做好事。 这年深秋的一天,仙游县尉凌景阳到枫亭太平驿复验公事,公务之余,听闻青泽亭佛公灵应,闲步至亭宇。道士对凌县尉谈起卧牛山南麓,有两位时方总角的孩童。于是凌县尉随跟道士莅临蔡宅,望见二子眉清目秀,精神爽拔。问道士:“这童子,为谁家子弟?”道士答曰:“是农家子也,蔡姓,大的叫蔡襄,小的叫蔡高。”凌县尉又问道:“曾读书否?”道士对曰;“未也”。凌县尉看到屋里有一只公鸡,欲试蔡襄的智商如何?便微微笑对蔡襄说:“我做个谜语给你猜。”接着便道:“雨打羽毛湿,红冠不染尘,四更报天晓,惊动世间人。”蔡襄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是公鸡。”凌县尉听毕,觉得此子果名不虚传,感到无限欣慰。请道士传口谕给襄母:“孩童智慧非凡,应送乡庠就读。”其母卢氏答道:“谢谢大人的关心”。 据传,当时襄母卢氏未适前曾在陈卢黄(今叫陈庐园,在枫亭中心小学周边)居住多年,后适蔡诱为妻。天禧三年(1019年)始,8岁的蔡襄就读乡庠南岭学馆。因陈庐园距南岭仅一水之隔,又欣闻蓝塾师饱学多才,文从字顺,课教有方,卢氏偕同襄登门拜访蓝老师求学。在蓝老师的精心教诲下,学业大进,有一天蓝老师以白马为题,出对曰:“白马途中走,”襄思忖一会儿,对答曰:“大鹏天上飞”。蓝老师赞真是高足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