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得来,字光雨,号墨愚,仙游县连江里(今枫亭)霞街人,生卒不详。父亲郑桂芳,族父郑文绅,均是霞街郑氏家庭有名望之人,乐善好施,扶贫济困,修桥铺路,积德行善,人皆嘉许。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1617),郑桂芳偕同里人陈晓等人募银重修枫亭九社村西明寺。清顺治七年(1650),郑文绅及里人周赞瑞等协助林性深重建西明寺,作为反清复明的重要据点之一。 郑得来幼时聪颖灵敏,喜读书经,咏诗作对赋词,样样精通,文采华丽,立论新颖,明侍御史林兰友观其文章秀丽,才高学博,赞曰:“此子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将来必能成器,大有作为也。”郑得来自幼就对枫亭的历史典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很感兴趣,他常利用闲学时间,遍访耆者,搜集有关枫亭历史资料加以记录或抄写,尤其对南宋黄岩孙编辑的《仙溪志》史乘和元代状元林亨所著的《螺江风物赋》一书,遂一加以认真研读和探究,对文里的一些讹传之说加于考证,并作好摘录笔记。一天,他偕同诸生员赋游枫亭塔斗山,登上大中万寿塔,观赏枫亭的风光,诗兴即起,欣然作七言律诗《登斗山诗》云:“斗峰蔚起赤霞城,遥望鳌山驾海平:荔子终生香暑气,桂花渐吹冷秋声。良朋毕集占星聚,彩笔能买见月明;对此时光须任达,酣来洗耳纳鸣嘤。”他才华显露,一时名噪枫江。 郑得来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登岁贡。到了不惑之年染患眼视,遂忘情仕进,虽家道贫寒,仍安闲度日;著书自娱,长年博览史册,因无志书记载枫亭风物,深感遗憾,于是产生编写枫亭史志念头。 古越东南海滨的连江里,自古以来是仙游文化的发祥地。钟灵毓秀,人烟辐辏,十里荔荫、景物尤新。山有赤岭、摘斗之奇,水有赤湖、蕉溪之胜,人有陈政、留从劾、陈洪进、蔡襄,蔡京兄弟登相位,状元林亨之名臣,林兰友之忠烈,陈倦飞之情操。于是,他决意撰编枫亭史志。以枫亭太平驿为枢纽,由驿左到驿,再东折西下,按道路走向,因地及人,以及其人其事,按顺序编写,历时三年时间,终于汇成《连江里志略》一书,成为枫亭地域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性史志(仙游县档案馆存有一册抄件古本)。 《连江里志略》一书分为二卷,或因地纪人,或因人纪事,分门别类,考核证据,别具一体。诵读君谟、砥庵(林兰友)、倦飞(陈迁)三先贤之仕宦奏疏、奏记、诗文,恍若神游其地,亲见其人。另对节义孝友、隐逸名流以及草木鸟兽,亦登载无遗。这部《连江里志略》为清康熙九年(1670)重修《仙游县志》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但四十年后,遗稿散失,无复副本。有幸的是郑得来的侄儿郑天章,四处奔波寻亲,才知稿本为蔡姓所得,不惜重金购回,昼夜挑灯手录,补其残缺,并写序言,刊行问世。尔后,由仙游枫溪后学进士薛天玉于康熙六十年(1721)和雍正六年(1728)春,程江肖系闳补增两序;汇集于首。清道光廿五年(1845)由枫亭举人林朗如按正式志书体例,整理改编为《枫亭志》。 郑得来到了晚年眼疾严重,视物不清,遂退居敝庐,安贫乐道。他工诗文,著有《墨愚集》10卷、《荔枝诗集》2卷、《薪书》2卷、《谱系》4卷、《肋余草》2卷、《心经注解》1卷、《连江里志略》2卷,还有《连江里论》、《感怀文》、《青泽亭》等多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