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故里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北临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宁海初日”,南离湄洲妈祖祖庙近30公里,距莆田城区大约15公里,这里是一个碧水环绕,十里水乡的鱼米之乡。此处保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浦口宫”,这是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梅妃(江采苹)而建的。虽然历史上是否有梅妃这个人还在争论中,但唐代《梅妃传》和《唐开元天宝遗事》、宋代李俊甫《莆阳比事》的《梅妃入侍》、明代周瑛《兴化府志》、《莆田县志》的《梅妃传》、明代黄仲昭著福建省第一部省志《八闽通志》,清代《福建通志》、《莆田县志》等都正传梅妃。《江氏族谱》记载:“采苹之父仲逊,字惟恭,封镇国将军,兄采芹,册封为国舅,忠于皇室,死后,赐食庙祭。” 传说梅妃幼时虽然才高,却其貌不扬。一天,她在木兰溪下游一个狭长的土墩处牧鹅。忽然前方传来闹哄哄的声音:“快跑啊,皇帝选秀女的差官来了!”这时,正在牧鹅的采苹也跟着拔腿便跑,有的姑娘嘲讽说:“你长得这么丑,朝廷哪能选得上你?‘乞丐婆跟皇太后跑贼!’”慌忙之中,她被一堆土绊着,跌了一跤,摔得满脸是泥。等那班差官过远了,她走到水边,用溪水清洗脸上的泥巴。万万没想到,这一跌一洗竟把她原来的容貌彻底改变了,越洗越美,那清澈如镜的木兰溪,映出她那如花似月的姿容,活像仙女下凡。说得巧,那班差官又追到这里,见到她,如获至宝,便高高兴兴地把她带回宫去。后来人们把梅妃摔跤洗脸的湖命名为“美人湖”。 采苹被选入宫后,深受玄宗宠爱,见她喜爱梅花,凡是画的、写的、绣的都离不开梅花,便封她为“梅妃”,还把她住的地方题为“梅亭”。为了使她高兴,还派人从外地移来许多梅树,栽在宫中。梅妃入宫后,常劝玄宗勤政,延续开元盛世。玄宗高兴地说:“以往的嫔妃都来讨好朕,唯有爱妃如此识大体。”一天玄宗带梅妃到勤政殿观看鱼龙百戏,回来时兴致很高,欲封官于其家族。梅妃马上跪下谢恩,说:“家中深惠皇恩,愿陛下以苍生为重,施恩百姓。” 入宫后,梅妃因思念家乡心中闷闷不乐。玄宗便关心地询问原因。梅妃说:“皇宫虽好,只是太清静,受不了。” 玄宗听了,马上下旨调莆田的戏班来京唱戏给梅妃听解闷。有一天,玄宗也来听戏,只听得后台大鼓大吹吹打得特别起劲,吵得整个皇宫嗡嗡作响。戏歇时,玄宗开玩笑说:“爱妃家乡的戏,唱是唱得好,只是鼓声太大,恐怕得用宫门外的大石狮来镇压。”梅妃听了,认为王无戏言,既然是玄宗说要用石狮压鼓,当然应该照办;可是皇宫外的石狮实在太大,怎能压鼓呢?于是就让戏班雕只石狮镇鼓,这样既不影响打鼓,又不违反皇命。从此,莆田戏班里凡是打鼓的,鼓上必定压着一只石狮。其实,镇鼓石狮是调节音节的最好用具,石狮放在鼓的不同位置上,就能打出不同的声音来。不久,梅妃又说想家了。玄宗就破例准许她父亲(另有一说是其兄)进宫父女相会。江仲逊进入宫后,梅妃问放过的那群鹅,问家乡的海,问门前的那株梅花等等。父女临分别时,梅妃请求玄宗赏赐一班“梨园”艺人让她父亲带回莆田。玄宗就把一班宫廷梨园赐与江仲逊,这班梨园经梅妃和雷海青修改后由江仲逊带回莆田,从此莆田才有了正规的地方戏——莆仙戏。为了缅怀梅妃和雷海青对莆仙戏的贡献,人们就在浦口宫旁建飞云庙奉祀雷海青,为戏神祖庙。 江仲逊回来后,十分想念女儿,牵挂女儿的安危,每天晨昏必站于海滨巨石上,望北向梅妃请安通话。有天早晨梅妃正梳妆,口被“红丝绳”系上,未能及时回答,他以为梅妃遇害没有回音,遂投身于宁海碧波之中。那块石头现在还在海边,上面刻着“梅妃故里”四个字,人们把它叫做“神奇抬头石”。 杨贵妃得宠后,梅妃失宠,过着寂寞的岁月。后来,玄宗又想起了梅妃,便背着杨贵妃派高力士送一斛珍珠给梅妃。梅妃见到珍珠,触景生情,无限伤感,即写了一首后世称为《一斛珠》的诗:“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绞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夹在珍珠里退还给玄宗。后来安禄山造反,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出走。平乱后回朝,玄宗又想起梅妃,派人四处查访,听说她为了避免受辱,已投井自尽。他十分伤心,命人挖井取尸,只见梅妃遗骨恰似盛开的梅花,洁白清香。玄宗看了,放声大哭,下令宫中禁戏罢宴几日。 梅妃的传说,千年颂扬,社会影响力大,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