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萧妃与米粉的传说
【发布日期:2013-01-15】 【来源:】 【阅读:次】【作者:朱长美】
    北宋靖康年(1126),金兵大举南侵,中原黎民遭受无辜,河南固始萧氏家族浪迹南迁。他们路过福州,但见烫米粉,顿生惊奇:一个个碗整齐地排列着,一片片米粉丝放在碗上,只见厨师用瓢舀起锅里配料好的滚烫烫的热汤,在碗上一一浇过,一碗碗香喷喷的汤米粉,立即呈现在顾客面前。族人们吃了价钱实惠,味道可口的汤米粉,感到这是三生未见的快餐。他们产生灵感,便到近郊做米粉作坊,去了解生产工序,决定安顿后,做加工米粉生意。
    经过月余碾转奔波,终于来到九仙结枫为亭的连江里。他们登上塔斗山,环顾四周,大开眼界。这里有苍翠的群山环抱,有碧绿的家乡小平原,有银白色的流水潺潺的河流,更有从未见过的浩瀚的大海。他们痴迷了,大声赞叹:这是仙游之地——蓬莱啊!商讨之后,决定安顿在塔斗山东麓。这里依山傍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环境幽静,与兵荒马乱的中原相比,确是天差地别。窃叹世外桃园,无所求矣。他们因后到此地开发,便与姓氏连起来,把村名叫后萧。
    光阴荏苒,经过一百多年的苦心经营,后萧米粉生意越做越红火,产品远销兴化路莆田仙游永太一带,和泉州府等地。
    元朝泰定帝甲子年(1324)农历九月初五日申时,后萧村萧氏家族生一奇女。生时厝后斑枝花开似芙蓉,其容貌亦犹如芙蓉,祖父便为她取名丽蓉。丽蓉聪明伶俐,记性超人。祖父躬身授教,六岁能背孔孟之道《三字经》,八岁吟诗作对,对答如流。十岁熟读经典《四书》《五经》,十二岁琴棋书画样样通。但贵人多磨难,三岁丧父,十五岁噩耗降临,祖父又驾鹤西归,只剩下寡母孤女两人相依为命。她跟随母亲耕耘种田,纺纱织布度日。农闲时,她常到村里米粉作坊去帮工。
    通过一段时间实践摸索,萧丽蓉对米粉生产十二道工序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比如选米、浸米、磨浆工序:米要选次米为宜,价钱适中,又有粘性。优米价昂,太粘,劣米粘性差。浸米要洗浸三次。磨浆要三个人,两人推磨一人放米加水。经过一昼夜石头重压米浆干了又要碾浆。碾浆要用双手,浆里要加母(干饭),不断碾转,使米浆变柔软,又要用手做成一节节浆筘,放在竹炊里。大锅里的热水要开了,只见伙计们把盛满浆筘的竹炊抬在锅上,竹炊不断升高,到了十层才盖上炊盖。伙夫忙着烧火,直到冒烟方肯罢休。
    第七道是生产米粉,工作台是由底座和绞规组成。底座是由五百多斤重杂木筘做成的。上面凿个洞,洞里按个直径三寸圆的厚铁筒,铁筒长度与底座厚度相当。铁筒下面套个千空百孔的铁制锅底形的重底,炊熟冷却的浆筘放在铁筒里,等待绞规重压,方可产出米粉。绞规是由四根大杂木做柱子的长架,和丈二长杂木圆筘及铁索组成的,这圆筘叫规。底座要抬在架的一侧,靠近两根柱子。两柱之间用一根横担连着。横担对中凿个洞,丈二圆筘杂木规头穿过成丁字形并锁上。另一头规尾要系上铁索,这铁索要和工作台架子前面两根柱子(矮的)横担连起来。这横担是圆的,可以滚动,上面相对凿两个洞,两根木棍穿入成直角。工作时,四条汉子分成两班,按时更替。但见一人握着一条木棍插入滚动的横担,用力往下压,又猛然抽起,另一条汉子又插上另一根木棍,拼命往下压,又迅速抽起,这样频繁交替,飞舞的动作使人眼花潦乱。但繁重的劳动,端庄清丽十六岁的萧丽蓉也不甘示弱,她要亲身参加经受磨练,因为她太早成熟了。
    规尾系着圆筘不断滚动,规尾徐徐下降,铁索在圆筘上打成团团圆圈。铁筒上的浆筘压着三尺长的木筘,通过规尾的压力,木筘跟着浆筘渐渐下沉,铁筒底里米粉一丝丝,一娄娄开始跑出来了。接着还要进行炊米粉、洗米粉、梳米粉、晒米粉、挷米粉等工序。炊米粉和炊浆筘过程差不多,最有技术的是梳米粉。但见一人左手从浸过米粉的桶里捞起一娄米粉,右手筷子一挟,左手像梳头发那样梳理,右手平放在竹屏上,双手一拉,一帖四方的米粉便呈现在眼前。
    丽蓉不仅身临其境,学会做米粉,知道生产程序,还向母亲学习米粉烹煮技艺。因为米粉具有又干又脆和不粘不糊的特点,快煮易熟、细腻可口的优势,丽蓉很快就掌握了米粉的烹煮方法。
    米粉作坊回去晚时,她把一丁儿油盐放入碗底,把米粉放在碗中,上面加一点儿葱,用沸水一冲,盖上小碗稍焖片刻,干米粉便成松软、清香的汤米粉。加蒜头葱的汤米粉吃了能散热发汗,能治风寒。俗语称:头昏昏,吃米粉。在后萧枫亭一带流传至今。
    顺帝十三岁登基,虚权多载,为了解国情,求先帝书法他十八岁微服下江南。他游麦斜岩,观《樵谷山》(忽必烈所书),闻有糖盐地,问路全安庄。路经后萧,遇见丽蓉闭月羞花,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靡颜腻里,气质雍容典稚,心境宁静高尚,姿态非同一般,正是迎风小立人如玉,一观惊鸿落晚霞,顿生爱慕之心。
    视察全安庄回程,天公作美下雷雨,顺帝下榻丽蓉家中。细察其家史乃是书香门第,观书看画,意深境奥,倾听琴声,扣人心弦,两人对奕,棋逢对手。随即下昭她为嫔妃,丽蓉全家谢主隆恩。
    次日,顺帝在太监护驾的扶护下要回京,丽蓉嫔妃特地为皇上煮一碗炒米粉。她把葱、蒜头、姜片、虾皮、肉末、油盐等佐料配好,放在锅里炒了片刻,又加了一些冷水煮沸,调节味道后,再把米粉放进锅里热炒。顺帝吃味道鲜美的炒米粉,赞不绝口,道:“皇宫龙肝凤胆,稀禽罕兽,不如萧嫔妃的炒米粉清香美味。”丽蓉嫔妃对顺帝说:“皇上,宋朝时,理学家朱熹曾两次在塔斗山青螺书院讲学,他曾品尝过后萧学子送去的炒米粉,拍案叫绝:‘可口欲吞舌,美味实无穷!’”顺帝听了频频点头。
    《仙游县志》(乾隆版53卷)记载:“元时,连江里萧家女选为妃”。至正辛已年(1341)八月仲秋,萧嫔妃荣晋大都(北京),三千粉黛竞争筛选,萧嫔妃品貌才华独占鳌头,被册立东宫贵妃,时年十八岁。她和睦皇后,助政献策,稳住政局二十多年,开创了太平年景。皇帝日理万机,她照顾皇帝起居生活,关心皇帝的玉体安康。有一次顺帝风寒,御医久治不愈,萧妃给顺帝推拿刮痧(刮背),并亲自下厨,用蒜头、生姜、葱烹煮一碗热乎乎的汤米粉叫皇帝吃下,吃完叫皇帝倒在玉床上并盖上棉被,不久皇帝散热发汗病好了,感激不尽。萧妃把米粉比做老君的白须,把刮痧比做太极神功。并赋诗,云:“嫦娥折桂免煎药,九天难登路甚遥。太极神功手运行,老君白须显奇效。”顺帝听了哈哈大笑,说:“爱妃你也是神医呵!”
    萧妃故里的米粉,几百年来闻名遐迩、长兴不衰,此乃是后萧黎民勤劳的美德,执着的追求。这原始的生产工艺,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被先进的生产工艺所取代。八十年代改正生产工艺和流程,发展到十八家米粉加工场,日产米粉八十多坦。一九九0年以后,后萧米粉产业推向全国各地。上世纪末,为纪念萧妃从兴化路进京六百五十周年,顺应时代经济发展潮流,后萧村民把米粉改名为兴化米粉。通过装璜包装,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顾客青睐。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