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游,“联挂仙水大厅”这句话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联,能够挂在“仙水大厅”,足以说明你的文采和风雅,是很值得炫耀的光彩。这个典故的本意是“很有成就感”的意思。 要了解这个典故,先得从“仙游“的地名聊起,它源于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西汉时期,安徽芦江有一个叫何任侠的人生了九个儿子,但除了老大额中间有一只眼睛外,其余八人全是瞎子。某日九兄弟得知父亲和刘安密谋造反的消息后,便苦苦劝止父亲,其父不听。九兄弟只好连夜出逃,取道福州九仙山(今于山)、福清石所山(今石竹山)一直南下。他们走啊走,在木兰溪上游(今榜头境内)路旁的一条小溪边驻足小 。他们听见水声淙淙,不觉掬起清凉的溪水洗脸,不料,这一洗,九个兄弟的眼睛同时亮了起来(后人就把这条溪命名“仙水”,久而久之,溪旁的周围地方就叫“仙水村”)。兄弟们顿觉涤荡心胸,尘世的浮华与喧嚣刹那间远遁。乍见光明的他们,看到一座高山耸入云霄。半山腰云雾缭绕,好一幅梦幻般的画卷。云雾在山腰中涌动,山峰在云雾中潜行,给人一个虚幻无常,飘飘欲仙的感觉,那或许就是人们理想中憧憬的仙界,是人们远离战乱所追求的梦境吧。九兄弟看呆了,就兴高采烈地沿着山岭(因何氏九兄弟登过,后人命名何岭)爬上一座森林密布的高山,来到一个下泻九级瀑布的天湖,他们选中这风景如画,宛若仙境的地方采药炼丹,怡然自乐。有一天,九条大鲤鱼从湖水中跳了出来,九位仙人就分别骑上鱼背,在彩云缭绕中冉冉升天,成为神仙。这湖,就称之为九鲤湖。 美丽的地名出自美丽的传说,到了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就连原先的县名“清源”,也因“何氏九仙”游过,被改为“仙游”。这一改,一直沿用至今。也许,正因为这里是神仙们游历过、眷恋过的仙境,自古以来,山水清奇,物产丰饶,文风鼎盛,英才辈出。 斗转星移,明朝年间,“何氏九仙”用溪水洗过眼睛的仙水村,出了一个名叫陈升的朝廷命官。陈升,字景顺,是宋左仆射陈靖之后裔,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以廷试第十一名得第进士,后授官行人司司正。某年,陈升母亲七十大寿,文武百官、社会名流纷纷撰联庆贺,宰相商辂也亲自执笔,撰写一幅楹联祝贺。联曰:“皇华羡颖水名家百叶箕裘充祖德;仆射开龟城世裔一堂和煦乐春光”。此联连同贺礼一并送到仙水村时,正值岁末腊月廿五日。朝中官员和沿途省、府、县官员闻讯也纷纷前来祝寿,相传计收楹联118对。陈升把宰相商辂的楹联挂在正厅中柱上,其它楹联按官衔、辈次悬挂,全府都挂遍了,只能挂上96对,凡能被挂上的,都感到荣幸。从此之后,仙水陈家定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十五为撰写楹联活动日。这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大厅上撰联、书写、吟咏者济济一堂。而每年选贴上柱子的楹联只有九对(正厅四对,中厅四对,大门一对),因此凡被选贴者,咸感荣耀,故有“联挂仙水大厅”之美谈。 仙水大厅,是陈升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据传,陈升为官后,返乡省亲时,其母在闲谈中,提出要跟他到京城去看看皇宫是什么样子。陈升担心京城路途遥远,老人家受不了颠簸。便决定仿照金銮殿样子,在家乡盖一座大宅院让母亲居住,既能免除对其母跋涉的担忧,又了却了母亲一睹皇宫的心愿,这便有了仙水大厅的问世。仙水大厅的构式具有宫阙建筑的特点:“九曲”,“杆横”,“假墀”,“鳌矛出超”,“上马台,下马垫”。 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布局严谨,排列有序。依龟山山势建筑成三幢并排的“九间张”大屋,计有七进十厅九个天井。除格局、造型、结构独特外,在装饰上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一进是府门,第二进是小院,两侧花台拱护。第三进南面为照墙,讲究的是层次感;砖埕居中,给人宽敞的韵致;西侧有座门阁楼,平添威严的感觉;左右两间为护介将军楼,由悬山顶抬梁穿斗结构,并列式空间布列,略显清冷严峻的质感。第四进是大院,也是大砖埕居中,轴心处树着一对旗杆。由砖埕往上走,是一个用条石镶成八卦形的台,叫祭台。东边一口八米深的水井。在古代井是家乡的象征,故有“背井离乡”之说,这口古井正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之一。 由祭台步上石阶,就是大厅正门。大厅正门外两侧的横墙对称,这就是“鳌矛出超”。门坛中是大门,左右还设有两个小门。大门左右一对石马栩栩如生,门楣上挂着明英宗御笔“双桂联芳”的匾额。正厅前正中通向天井处有个报事跪进的“假墀”,各厅两侧有宽阔的甬道、回廊和连幢的厢房,都是单层歇山顶的土木结构,用材粗大,桁、椽、横梁都很气派。正厅后面还有一幢三座并排的后厅,属第七进。屋脊飞檐的华丽外饰,砖石门墙、楼房前后的花圃,以及风韵犹存的胭脂砖,依稀凸显主人当年的威风。 “忠国家劾官场三封奏表;孝父母建大厅一代盛名”。透过近六百年的时空,“联挂仙水大厅”已成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