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西岩晚眺”“螺港秋潮”考
【发布日期:2013-07-09】 【来源:】 【阅读:次】【作者:许更生】
    从事地方文史研究,由于自己的孤陋寡闻,常常会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出差错。例如对于“西岩晚眺”,我在《莆田二十四景·西岩晚眺》文中介绍说:“登临此处,放眼四望,则城乡景色,尽收眼底。尤其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时分,荔城中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相互映衬,蔚为壮观;城郊则碧绿一片,染满余晖,一切都沉浸在晚烟暮霭里,朦朦胧胧,格外令人陶醉,遐思联翩,流连忘返,故有‘西岩晚眺’之称。”
    现在看来,这恐怕只是“常人所见”的片面之辞了。最近,多次重游西岩禅寺,听在寺里修行了20多年的法炬居士谈起“西岩晚眺”,让我恍然大悟。法炬师今年91岁,他说与主寺僧人、修缮木工等人,共同见证了两次真正的“西岩晚眺”。立足点均为大雄宝殿左侧屋檐下——只见夕阳西下,位于西南方的山坳正上方,光芒不像往日那样刺眼,而是披上了一层斑斓的霞光;五彩光圈由里到外像水波涟漪那般一圈一圈地荡漾着,简直如同峨眉山、敦煌的“佛光”那样神奇稀罕。看来,其形成条件相当苛刻:空气中的水分要达到一定值,同时阳光的折射、衍射等等也得恰到好处。难怪古往今来那么多咏颂“西岩晚眺”的诗歌,也不见描述正宗的“西岩晚眺”。真可谓深闺人不识,偶尔露峥嵘。它犹如“海市蜃楼”那样可遇难求,要有一定的机遇和“眼福”。
    当然,景观欣赏也跟诗文鉴赏那样,允许见仁见智,只要赏心悦目、言之成理,不必强求一致。不过,既然“局内人”有此一说,不妨据实一录,既飨今人,也遗后者。
    清末邑人诗家李光荣所定的莆阳沿海十景之一“螺港秋潮”,也存在不同解读。传统认为螺港指的是贤良港;而如今有人却提出螺港“就是指湄洲的黄螺港,而不是对岸大陆的黄螺港”。其主要依据就是“在湄洲上林村海边有巨石形如海螺”,故名。
    其实,一个地方能成其为海港,谈何容易!首先必须具备天然的避风澳湾等自然条件(因而自古便是港湾、港澳连称)。黄螺港从唐代起就是莆田沿海重要的海港,尤其是作为通往湄屿的唯一古码头,有其得天独厚的诸多地理条件:东、西、北三面环山,有遮挡强风袭击的天然屏障象山、麒山,古时满山郁郁葱葱,内外两处港澳“曲径通幽”,共计方圆近8000亩(几十年来,围海造田将近一半面积),海面宽阔、风平浪静;风向与海流有利,船舶航行湄岛处于“顺风顺水”的有利态势。所以俗语曰“上有城里,下有港里”,成为繁华程度媲美县城的货物集散地。相比之下,湄洲岛东蔡村上林海域,“一片汪洋都不见”,根本不具备海港的基本条件。
    再则,贤良港因海陆整体地形酷肖黄螺得名——港北面是黄螺山,山的形状就像黄螺,且土壤多黄褐色,俗传为“黄螺穴”。在天气变化时,航海者看山好似一个大田螺在蠕动,故唐代就已称为黄螺港;宋代林蕴后人迁居此地,又称其贤良港。这有史乘和当代《忠门镇志》所述为证。还有清代吉蓼人士吴德昭、黄玉两首《螺港秋潮》诗为证:
    风起芦花水国秋,黄螺港曲海潮流。
    声闻鸿雁寒偏早,浪激蛟螭怒未收。
    恍惚吴胥涛更撼,别离楚屈思犹愁。
    贤良胜景于今在,何必广陵咏溯游。
    象山横亘对莆禧,螺港潮添流火时。
    一线银钩翻直上,千条雪练走如蛇。
    无垠仿佛江淮浪,有月还符朔望期。
    恍若广陵涛涌沸,奔腾万马快争奇。
    他们所吟诵的“黄螺港曲”、“螺港”,指的都是“贤良胜景”,也是明白无疑的。反之,所谓的湄洲岛黄螺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上岛,为什么却不见一首诗咏?
    螺港指的是贤良港,还有《天妃显圣录》所载的故事。施琅舟师收复台湾之际,从平海澳出发的舰队途中突遇风暴,连夜被吹至某一港湾,才幸免于难——据考察,它就是天妃故里的“黄螺港曲”,因其弯弯曲曲的港湾的挡风护卫,才使得大军化险为夷,安然无恙。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