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百姓莆阳
【发布日期:2013-07-09】 【来源:】 【阅读:次】【作者:郑龙腾】
    在两晋之前,整个福建都曾沉寂在一片永夜之中。被群山豢养的草木,孜孜汲取着天精地华,只等有朝一日燎原的火种能够最终降临此地。但直到永嘉年间,从中原南渡长江的士族才姗姗来迟,渐次点燃此间的万家灯火。一个关于“八闽”由来的说法是这样的:公元308年,为躲避五胡乱华的狼烟,先后有陈、林、黄、郑、詹、邱、何、胡等八姓衣冠远涉入闽,簪缨蝉联的年代从此拉开帷幕。
    后来,八姓入闽被史学家们公认为是历史上汉人首次大规模迁徙的一条主要路线。翻开历史长卷,自河洛文明诞生以来,作为华夏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区,便屡屡在分合破立、逐鹿问鼎的厮杀中首当其冲:前有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后有三国时期的群雄对峙,中间更夹杂着不计其数的庭变兵谏。因此,与其说这次南北交融的契机,是源自于入闽始祖的恐惧与怯弱,倒不如说是他们对战争的唾弃和对权力的厌恶;在他们身上,除去了抛家舍业的勇气和豁达,更多的是一种对和平的追求和对出世的向往。所有种种,都为后来“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莆田现共有姓氏725种,其中前十大姓分别是陈、林、黄、郑、吴、李、张、蔡、王、刘,而詹、邱、何、胡则都排在了第21至50名之间。这看似冰冷枯燥的数字,实则暗藏波澜:从西晋到当今,从福建到莆田,浩如尘烟的家族在时间与空间的彼此交织中,都各自祭出了怎样的运命?
    沿着324国道一路向北,过江口大桥后,会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地域现象:公路右边是隶属于福清市新厝镇的桥尾村,而左边的园下村和园顶村则仍归莆田管辖。两个村子中的居民大都姓关,一座宗祠被建在了交界处。为了纪念和传承家族谱系,这里几乎所有的民居都题写有“蒲坂家声大,霞溪世泽长”的楹联,或是在大门上方高悬镌刻着“蒲坂流芳”的横额。蒲坂,即今山西省永济市,是关氏的一处郡望,霞溪则是它的堂号:郡望和堂号绘制出了一个姓氏衍派的空间坐标系。从地理上看,由于扼据莆榕要冲,关氏称得上是莆阳第一姓。
    不仅于此,在园下园顶关氏的身上,亦折射出整个莆阳最为普遍的族居生态:每个自然村几乎都有各自的望族,不少村庄更是直接以姓氏命名,如江口镇的梁厝、国欢镇的黄巷和鲤南镇的郑墓等;就姓氏本身而言,“××家声大,××世泽长”的楹联和“××流芳”的横额也早已形成了一套被广泛应用的标签范本。一般来说,被用作堂号的词语多为地名,但也有例外,一部显赫家史、一位翘楚宗亲甚至一段美谈轶事也常被冠诸“流芳”之前,如翁氏的六桂流芳、王氏的开闽流芳和蔡氏的荔谱流芳等,求同存异间,辉耀着此地璀璨的人文积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从宗亲数量上看,“陈林半天下,郑黄满地摆”的说法即道出了莆阳四大家族千百年来的瑜亮情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让白手起家的各氏先祖,在蒲草丛生的盐碱地上,纷纷培育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样的追问,常常会伴有绵延的回声,撞击在祠堂家庙的梁柱间,旷久弥清……
    四大家族中人数最多的陈姓,始于莆田首任县令陈迈。他是陈氏入闽始祖陈润的裔孙,祖籍河南固始,公元617年领泉州兵马镇守莆田,自此开启了“莆阳十八陈”的序章。后十八陈里,又以玉湖陈为最,其祖居地在今镇海街道的阔口社区;除“颍水家声大,玉湖世泽长”外,又有着另一姓氏楹联——“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二丞相即陈俊卿和陈文龙,后者更是在南宋抗元战争中英勇殉国;从陈仁到陈文龙,八太师中既有治世贤达,亦有板荡诚臣。可以说,玉湖陈的家史亦是大宋的国史,它们彼此见证,相互依存,荣辱同在,休戚与共。作为那个王朝的殉葬品,玉湖陈的辉煌直到最后一刻,亦平添了几分悲壮!
    与陈氏的显赫家声相比,莆阳林姓有过之而无不及。林茂,祖籍江苏下邳,闽林始祖林禄裔孙,公元583年由榕入莆,成为了四大家族中最早定居莆田的宗氏。其后人又开宗立派,分为金紫林、阙下林和九牧林三支,以后者传播最广。九牧林,唐林披所生九子皆官至刺史,故有该称;其次子林藻更是荣登莆阳进士及第者之首。与其他姓氏不同的是,九牧林的楹联一改千篇一律的窠臼,而是沿用了宋仁宗的赐诗句“乔木盘根大,猗兰奕叶鲜”;此外,与玉湖陈异曲同工的“一门二圣人,三代五廷魁”,亦重申了妈祖文化创始人林默及三一教缔造者林兆恩的深远影响。
    到了唐朝,黄姓与郑姓先人亦相继由福州迁居莆阳。黄岸,祖籍河南固始,闽黄始祖黄允裔孙,公元761年辞桂州刺史后立户莆阳,“江夏黄氏”从此落地生根。其后人有唐末知名高僧妙应禅师,也有五代年间被誉为八闽文章初祖的黄滔,尊崇地位可见一斑。郑露、郑庄、郑淑,皆祖籍河南荥阳,闽郑始祖郑昭后裔。公元785年,从兄弟三人在莆田南湖开辟书堂,弦歌倡学,史称“南湖三先生”。而后,莆阳教育一度崛起,赢得了“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雅誉,其独步八闽的科举盛况,亦从此拉开帷幕。
    四大家族外,吴氏和李氏的递演也值得一番称道。唐朝年间,先后有祖籍河南固始的吴兴、吴祭二人入莆,前者修筑了莆田境内最早的水利工程——嗣何陂,后者则被追认为吴氏入闽始祖。李氏现为全国第一大姓,其入闽始祖李火德的后代由龙岩迁居莆田,开“白塘李氏”衍系,“唐室安王裔,宋朝制干家”的独特楹联,则将家族的龙脉渊源尽述无余。
    作为族人繁衍生息的原始场所,莆田百姓的族居生态早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厅堂文化”,并成为千家万户的文化源脉和精神领地。厅堂,亦即莆阳民居,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等,通常正厅供奉祖先牌位,厢房用来饮食起居,前后进之间的天井则承担起采光和景观的功用,具有鲜明的莆仙特色。由于家族发展的先后、快慢和程度不同,这里的厅堂也开始有了大小之分:俗称“百廿间”的民居,顾名思义,即由众多房间组成的一整片恢弘壮观的建筑群,多为家族中所出的某位达官政要所建,如城区内的大宗伯第、    芦镇的江春霖御史第和盖尾镇的前连连氏祖居等;规模稍小的称之为“大厝”,亦由家族中的某位官贾兴建,在尘埃落定的岁月硝烟中傲然屹立,如榜头镇的仙水大厝、涵江芦埕的杨氏民居及萝苜田的双茂隆大宅等;再小的就是寻常百姓家了,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它们还在倔强而坚定地以最初的姿势,呼唤和哺育着后起之秀的到来与成长。
    然而,随着历史的推演,许多昔日雕梁画栋的老宅都先后数易其主。位于市区金桥巷的彭鹏故居,如今大门口却挂着李氏的灯笼;无独有偶,位于市区双池巷的陈俊尚书宅,现在亦居住着郑氏的子孙。看来在历史的漩涡前,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是渺小的,兴衰无常,令人唏嘘。
    值得一提的是,今人林祖韩先生曾为莆田城中的黄滔祠撰写了一副长联:雄藩息烽火,名士集南州,规正许功,闽海一时称乐土;延福世书香,甲族开东里,文章初祖,莆阳千载仰高贤。参商易位,斗转星移,当历史的大门被岁月之手重重合上,我们从中看到的将不再只是某个家族的荣耀,更有所有莆田宗氏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偏安一隅的环境和面海负山的风水,激励出一代代莆田人自强不息的品格和争先恐后的风气,并最终形成了莆阳大地上蔚为大观的人文气象。此后,各宗族又远播寰宇,锦上添花,尤以与粤台两省间的亲缘最为密切,昔日的咏春宗师叶问、现在的粤港巨商李嘉诚及曾经的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乃至岭南一带的陈姓、许姓等多数姓氏,都是莆阳先贤的后人。
    毋庸置疑,随着莆田的高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必有更多的人们来此定居;不同地域间的文化撞击、不同人群间的交流融合,也必将重塑百姓莆阳的崭新面貌。但不变的是,它们所遗留下来的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必将继续砥砺着人们奋勇前行……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