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闽海雄风 薪火相传
【发布日期:2013-12-03】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牧风 通讯员 陈国树】
    11月29日,莆田抗倭圣地东镇祠彩旗飘飘、锣鼓喧天,附近乡里几百名乡亲相聚一起参加东镇祠会道弘法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童世平上将题写的“闽海雄风”揭碑典礼。
    东镇祠位于莆田南洋平原东北角的华东村,这里自古人杰地灵、俊才辈出,为古兴化一著名村庄。据管委会陈继荣介绍,东镇祠创建的由来,记述着华东村四百多年前一段悲壮惨烈的历史。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一个月冷星寒的冬日早晨,空气中弥漫着萧杀的气息。一群倭寇攻占兴化北洋平原重镇江口、涵江后,呼啸着越过三江口向濒海的海滨、华东等村庄袭来。此时,天刚朦朦亮,慈祥的爷爷奶奶还在呵护酣睡的孩子,鸟儿也在爱巢中呢喃着甜美的梦呓,一切如往常一样静谧温馨,晨雾氤氲在村庄四野,炊烟在水乡农舍悄悄的升起,只有早起耕种的村民在田间劳作忙碌。
    突然,村北面的海滨村浓烟滚滚,并夹杂着惊叫声、呼救声、哭喊声随风飘来。这时,正在华东村辛一洋田间起早忙活的女英雄“锄头爿”发现邻村有异,知是凶残的倭寇杀掠过来,便一边急派小姑回村报警,通知群众躲避,一边带领在田间劳动的男丁随她赶往海滨村通往东花境的必经之路——江尾桥阻敌。女英雄“锄头爿”二十余岁,出身尚武之家,自幼随父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劳动空暇,常舞手中锄头,以祖传“锄头功”闻名四乡,委实是一个女中豪杰。她率队先敌一步扼守江尾桥头,与蜂拥而来的倭寇展开殊死搏斗,抡动手中锄头,多次杀退敌人进攻,为众乡亲安全撤离赢得了宝贵时间,最后因陷入敌围,中箭身亡,仍屹立不倒。这位至今不知姓名的巾帼英雄的抗倭壮举,显示了兴化儿女面对强敌不畏强暴的英雄本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倭战歌。
    就在女英雄“锄头爿”率队与倭寇浴血奋战的时候,接到报警的村民在乡贤陈胜指挥下,妇孺老幼先行撤往距村五里远的北辰宫暂避。村中三百多名青壮年在陈胜率领下,急赴江尾桥支援,在村北西沟尾(今东镇祠附近)遭遇大队倭寇。是役,杀敌无数,而我们英勇的陈胜及抗倭勇士全部壮烈战死,为国捐躯。
    倭寇攻入华东村后,进行疯狂的报复,惨绝人寰地大开杀戒,放火屠村,许多来不及逃走的村民惨死于倭贼弯刀之下,一时“血汩有声,水为赤色”,可爱的家园化为灰烬,遗下“黄石九十九墩”(葬倭难民众的公墓)之说。至今华东村西南面新沟仔的“大墩”、“桕树墩”坟冢乃蒿草凄凄,无声无诉说着四百多年前倭寇的桩桩罪行。
    嘉靖四十二年(1563),为害东南沿海二十余年的倭寇被神勇的戚家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荡平。倭患平息后,英雄陈胜被民众奉为三一教护法,其神像遍布三一教大小法堂,随“三教先生”共享万年香火。而女英雄“锄头爿”金锄杀倭的故事至今仍在兴化平原传颂不绝。
    万历已亥年,三一教门人林贞明倡议在华东村西沟尾殉难群众的坟埕旁,建祠纪念抗倭英雄陈胜、侠女“锄头爿”及惨遭倭寇杀害的民众,以示毋忘先烈、不忘国耻。
    据华东村民代代相传及道长吴玉书说:东镇祠建祠时颇为传奇,建祠前此地是抗倭战场及骸会,常人认为不吉,而这位三一教传教大师林贞明独具慧眼,认定是块大圣地,就发动信众动基兴建,但历经三年,三建三塌。后悟出此乃系毙于此地的倭贼阴魂作祟,便由林贞明弟子翁悟道调符镇邪,翁一阳的十八人道号弟子之一郑万山捐资方建成功,故东镇祠除设有三教主神外,还有郑万山金身一尊供在功德堂主位上。现祠内遗存有明朝的石门鼓、石珠等文物,特别是正殿外墙石壁保存创建时的石佛子衣、佛子饭等图案,弥足珍贵。石“佛子衣”、“佛子饭”是华东民众特为抗倭英雄陈胜,锄头爿及遇害乡亲而设立的,以供这些不屈的英灵。这种祭祀方式寄托着华东民众对先烈对亲人的感恩和思念,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民俗宗教仪式,也是研究莆田民间信仰文化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