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陈迁与耆乐社
【发布日期:2014-01-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何清平】
    陈迁(1434~1517年)字汉崇,号倦飞,仙游县枫亭霞街人。明景泰四年(1453年)考中举人,天顺八年(1464年)考中甲科进士第六名,授南京户部主事,升员外郎中,擢江西布政司右参议。陈迁才华出众,深孚众望,著有仙游第一部县志《仙溪志》,以及《策府》诗文多卷。明成化壬寅年(1482),四十八岁的陈迁因丁父忧而告假守制,一直赋闲在家,遂不复仕。
    自古以来,枫亭文风极盛,被誉为文化重镇,文人名士层出不穷,文化积淀深厚,文学创作氛围浓烈。为继承、普及、弘扬中华传统诗词文化,陈迁于明代弘治19年(1506),在枫亭成立了仙游历史上第一个诗社“耆乐会”。在筹备期间,得到了当时官居户部尚书的诗人郑纪(仙游度尾人)的热烈响应。郑纪在京都写了首《京中寄陈倦飞》的七律,寄给了远在枫亭的陈迁,表达了对筹办诗社的支持和加入诗社的愿望。诗曰:
    枫溪城市赛仙游,环聚民居瞰碧流。
    云覆荔荫迷驿道,潮随月色幌渔舟。
    琴樽有舍皆可服,父老相逢半白头。
    我欲归来结诗社,倦飞馆里肯容不?
    陈迁接诗后,欣喜万分,立即回诗《与东园尚书》一首,诚邀郑纪一起,共襄盛举,成立诗社。诗曰:
    应有同林约,如何许久远?
    料应多食葚,今已醉忘归!
    “三朝元老”,“经济名臣”郑纪,文学创作成就十分卓著,著有《东园文集》50卷、《归田录》8卷,诗文12卷,其诗雍容典雅,深受赞誉。有了他的加盟,筹办诗社如虎添翼,水到渠成。仙游历史上第一个诗社“耆乐会”正式诞生。据《仙游县志》记载,参加“耆乐会”诗社共11人,他们是(按当时年龄高低为序):林宾梅,八十四岁;薛莹,八十二岁;陈迁,七十六岁;陈新,七十四岁;郑纪,七十三岁;顾雍,七十二岁;张宗,七十二岁;傅鉴,七十岁;陈娄,六十八岁;李王尔,六十六岁;郑康六十一岁。成员主要来自城东、赖店、度尾、大济、榜头等地,其中枫亭人占了四位。
    耆(qí)的意思是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耆乐也就是老有所乐的意思。“合十有一人,九百岁些缺”,郑纪亲自执笔写了一首类似“宣言”的诗,这句诗的意思是:“耆乐会”诗社共11人,年龄加起来接近九百岁了。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每逢“间月”重大和节日,“耆乐会”诗社的成员们就远从仙游不同地区如约扶杖而来,相聚一起举行“笔会”,吟诗作赋,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可观的文学财富。
    “世人无不爱春花,不识秋花色更佳。白   金樽相对饮。蔼然一色映乌纱”,陈迁《与黄仲昭赏菊》诗,所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一直以来,深受枫亭人传颂。
    时光的长剑无法切断枫亭人对于先贤的感念,岁月的浮云也无法遮蔽先贤对枫亭人的凝视。2003年秋,在“耆乐会”的诞生地——枫亭,新的民间文化组织“枫亭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十年来,枫亭文化研究会高举先贤的旗帜,致力文化研究,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保留一方净土。在这文学殿堂上,无数的文学跋涉者寻觅于西风古道,漫步于世纪初阳,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研究历史,畅想未来。四时风物月色泉声凭我写,八方世界天光云影漫纵横。倘佯在文字中,且行且住,且歌且叹。任凭人事沧桑,衔远山,吞长江,且消受窗外青山,眼前风景;管它柳烟夕照,效先贤,写文字,更近傍小桥流水,对月当歌。枫亭文化研究会刊物《枫亭文化研究》风雨无阻,出刊五十五期,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举旗自有后来人,陈迁地下有知,应笑慰矣!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