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鹏,字斯奋,号无山、古愚、九峰。清兴化府莆田县人。举人出身,由县令起家至封疆大臣,以操守廉直、治行卓越闻名于史。 彭鹏出身仕宦世家,居官二十年,奉行清白为吏的祖训,清正自约,廉洁从政,始终如一。所到之处,不忘自誓自约,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朝廷授彭鹏三河县(今属河北)知县,时年四十九岁,自此步上仕途。特作 《临泃笔约》 曰:“尔一朱而民之膏血视之,尔一墨而吏之刀锋随之。毋曰宰卑朱而不甚惜也,毋小墨而无甚重也。宰,亲民者也。思民之膏血,而可不惜此一朱乎?虑吏之刀锋,而可不重此一墨乎?朱墨,尔所得而专之地,又非尔所得在意而专之也。吾与尔约:临池审顾,损人者勿下,欺人者勿下,利己而害人者勿下,类至尽乃濡毫。” (载 《古愚心言》) 意思是说,你的一笔朱笔,就要视同百姓的膏血(喻血汗);你的一笔墨笔,衙吏的刀锋就要跟着它(按,古人用简牍时,遇有错讹即用刀削之,故常随身带刀、笔,以随时改错。因刀笔并用,历代文职官员也称作“刀笔吏”。人们又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谓其深谙法律之规则,文笔犀利,用笔如刀。往往使许多案件乾坤陡转,或无中生有,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刀笔之锋芒,有时甚至能对诉讼胜负起决定作用)。不要说县宰官卑,就对朱笔很不爱惜;不要小看墨笔,就不看重它哩。县宰,是亲民之官。想想百姓的膏血,难道可以不爱惜朱笔吗?顾虑衙吏的刀锋,难道可以不看重这一笔墨笔吗?朱笔墨笔,是你所获得并专权之地,又不是你所获得留意而专权它的呢。吾与尔约定:下笔时要审顾,损人者不要下笔,欺人者不要下笔,利己却害人者不要下笔,道理充分了,才蘸笔书写。 这里,彭鹏虽是与自己手中之笔立约定规,实乃对自己慎用手中权力的自儆自约。显示其爱民之心和为民之志。 彭鹏居官,作了不少笔约 严格约束自己,防止滥用职权。其 《木兰笔约》 曰:“骨鲠成性,下笔为文,绝不作婿世语。”实乃其鲠直不阿品格的写照。所作 《门约》 曰:“心如水而门如市者,水即市也。市者,古愚 (彭鹏之号) 之所深恶。如或非议而请,非道而陈,绳营狗苟,辞勿入;如或狭策而前,缓颊而至,需同影响,谢勿入;如或巧言欲簧,厚脸欲甲,子弟陷而不知,习俗移而不免,拒勿入;如或毒能为蛇,鬼能为蜮,巨蠹而怙,终奸猾而凭藉,叱勿入。勿入,则门不为市;不为市,则水即心也,去其如之见可矣。”虽属待人交友之约,实显其清正端直、嫉恶如仇之性。 彭鹏一生手撰一系列条约,涉及食、行、丧、礼、文等各个方面,倡导俭仆,反对奢华,一身正气,严以自律。更为可贵的是,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在三河县令任上,他将康熙帝所奖部分银两,用于修建三河县学学宫之费,士民称“君以养廉,臣以建学。”康熙二十五年 (1686) 正月,彭鹏年适五十大寿。三河绅士旗民请制幛祝寿。彭鹏辞却曰:“性不喜誉,亦不喜祝。且誉者毁之媒,祝者诅之引。恭谨辞之。”旗民坚请,彭鹏曰:“必相强,俟持幛至,即焚诸堂前,如拜。”领请者误认彭令矫饰做作。彭鹏于是特作 《丙寅五十自祝词》,以表心迹。曰:“自祝者,不受人祝也,亦以自儆也。”他尝致书教育胞弟,曰:“普天下争于名利关头,营营恋恋。汝寡兄胸中,绝无此两字,所以造化老子,直置诸无名无利之地,处以极难极苦之地,以为非此不足以杌 (安置) 我也。贫者,士之常;清白者,吾家祖训。为儒食贫,为吏清白,咬断菜根,万事作得,耐之而已。”如此等等。其清正廉介之风,正是其居官不畏强御,敢于参劾权邪的底气所在,亦是博取英君康熙大帝赏识重用,得以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彭鹏在粤三年多,勤呕心沥血,勤政为民,积劳成疾。病重时,康熙帝特遗中书一员,驰驿往视。不幸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 正月卒于任上,年七十岁。遗疏上,康熙降旨有“实心供职,克尽勤劳”之褒,并赐祭葬。 彭鹏殁后四十余年,乾隆五年 (1740)、六年,乾隆帝眷怀其德,连续两次谕示大学士、九卿,应如当年皇祖时,举用彭鹏一辈“操守清廉、治行卓越”,“允为一时之望,至今称之”的贤材,以备采择。可谓荣及身后,亦是对其一生功业德行全面而崇高的评价。史志称:“吾乡名臣如 (彭) 鹏者,洵指不多屈。”意为实在屈指可数。彭鹏的官德政风,堪称吾莆名臣之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