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莆郡名臣教子片断
【发布日期:2014-01-14】 【来源:】 【阅读:次】【作者:阮其山】

    余疏理莆籍名臣致仕事迹时,发现古代官场恋栈之风甚烈,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为子女所累。一些官员“乞骸乞到骸骨归,请老请到老尽头”,任劳任怨,受苦受难,即便老病缠身,仍勉强供职,欲为子孙多多积聚财富,以备后用,可怜天父母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作为一个资深官员,历身朝中朝外,官至刑部尚书,对官场习气可谓了如指掌。曾作《不致仕》诗,讥讽“年至八九十,齿堕目双昏”的老臣,“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其实他自己亦承认:“尚有妻努男,犹为组绶带(古代王侯佩玉丝带)”,至自己有了小宅别墅,又无子孙婚嫁之累时,方叹“归去(辞官)诚已迟。”白氏终以刑部尚书致仕,待遇甚丰,例领半薪,故云“半俸资身亦有余”。比起杜甫挂冠后,常叹“街头酒价常苦贵”,显然日子好过得多。
    南宋爱国词家辛弃疾,五十余岁时曾先后出任福建提刑、福州知州及福建安抚使等职,仕途不遂人意,故拟乞归。不意“犬子以家产未置,止之”,阻止老子退休,气得辛弃疾赋长短句《最高楼》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汉代鲁人穆生,尝与楚元王交好,穆生不嗜酒,元王常为设醴。及王嗣位,忘设醴。穆生曰:“酒不设,王之意怠矣。”遂去。)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渊明)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待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 咄豚(猪)奴,愁产业,岂佳儿,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辛老痛咄其子如猪,为产业而忧愁,实非“佳儿”(好男儿),指出“富贵是危机”,欲以穆生、陶令为师,及早抽身而去,是有点自知之明的。由此看来,如何教育子女,传宗继业,乃古今社会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余读郡志看到,有几位莆臣,则能超越世俗思想的牢笼,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教子不贪世荫,自致功名,挺身报国,成为史家推崇的一股清风。

 

向学仕进    视书为宝

 

    科举入仕,是吾莆士大夫阶层,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通行大道,包括为数不少的恩荫补官子弟,亦是由此衍生的。儒学经典作为科试的主要科目,历来被视为入仕的王牌利器。汉代人韦贤、韦玄成父子,均以明经入仕,官至丞相,遂使邹、鲁一带流传民谚“遗子黄金万 (竹箱),不如教子一经”。吾莆士林素以“海滨邹鲁”自号,可证其影响之广大深远。莆阳自五代梁陈郑露“开莆来学”后,民间兴学之风日盛。唐代莆田县人翁承赞以探花登第,官至宰相。他曾不无得意地唱道:“人家不必论贫富,唯有读书声最佳”。“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于莆郡蔚然成风。宋代吾莆名臣宁国(今安徽宣城)知府林彬之,原籍福州,徙莆而居。先祖林采贫而苦学,其遗训是“吾家赀薄,汝曹当以笔耕”。望门大族更是将读书做官,作为教育子弟的主旨。为此,无不将书视为高于金银价值的优质财宝。
    宋代莆田县人朱元飞,字希实,仕宦三十年,初为同安县(今属福建厦门)县丞,官至福州通判。居官不营产业,所得薪俸即用以购书,每部三本,分遗三个儿子。莆田县人方崧卿,字季申,历知上饶(今属江西)、南安(今属福建)、吉州(今江西吉安)等职,除广西、京西转运判官。所得禄赐,半为抄书之费,家藏书达四万卷。莆田县人林霆,入仕四十年,历官五任,聚书数千卷,皆自校雠,谓子孙曰:“吾为汝曹获良产矣!”无不将书作为优良的传家之宝,这是对“遗子黄金万 ,不如教书一经”的最好诠释。
    清人《续莆阳比事》载有一则“问金骇愕”故事。称莆田县籍陕西参政陈观,因丁艰归里,儿孙闻陕地产金,从容问金矿何状。陈观愕然曰:“待罪藩寮,幸无遣汝曹戍籍,足矣!何金之问耶?”意思说,没将你们送去陕地守边,便算万幸,还问金矿做什么!显然陈观不欲子孙贪恋金银财富。明代尚书林俊赴任别家之际,留书教子,强调“名家子植立尤难。须收心养性,立志务学。”(见素集·杂著》卷十一)
    上列诸位贤臣的共同之处,即向学仕进,视书为宝,不屑金银财宝于一顾。
    古代士族读书做官的观念,固然含有极浓的功利主义,包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万钟粟”的利益刺激。但不可否认,读书能使人明理,滋养士人“立功、立德、立言”之志,使其中不少人进入社会精英阶层,忠君报国,抚民济世,对历史作出了有益贡献,同时亦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由此亦可看出莆谚“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具有进步的社会意义。

 

诗礼仁厚    家族有范

 

    “壶公簪绂数如沙,三世青云在一家”,“自从曾祖初攀桂,直至曾孙不歇枝。”家族联桂,人才辈出,是吾莆举业之一大特点。望门大族,在整个举业中居于优越地位。此并非家族有何特异基因,主要得力于世代传承的家学渊源,及其厚实的经济基础,多数家族重视对其子第的训育。
    明代刑部尚书林俊,中年于湖广按察使任上,引疾归家居养。除主持修葺九牧林氏祖墓、宗祠外,还为家族订立了家范和族范,以传承林氏家族忠孝、仁厚、诗礼之泽。兹录于下:

    〖联桂族范〗
    凡林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礼义廉耻,兼修四维, 士农工商,各守一业。气必正,心必厚,事必公。用必俭,学必勤,动必端,言必谨。事君必忠敬,居官必廉慎,乡里必和平。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毋近声色,毋溺货利,毋亲丧不 ,细行不谨。毋信妇言伤骨肉,毋言人过长薄风。毋忌嫉贤能,伤人害物;毋出入公府营私招怨;毋奸盗刁诈、饮博斗讼;毋坏名丧节、灾已辱先。善者嘉之,贫难死病疾周恤之;不善者劝诲之,不改与众弃之,不许入祠, 以共绵诗礼仁厚之泽。敬之、戒之毋忽!

    〖家范〗
    吾林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肉外有别,长幼有序,嫡妾有分。子弟有学,贫难相助,各治一业。毋干外事,毋好游逸,毋学赌博,毋近声色,毋涉势利,毋信妇言,毋及人过。立志必希文(北宋宰相范仲淹), 为学必仲晦(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居官必阅道,处乡党必彦方自期。妇女必贞洁,必勤俭,必绝淫妒。臣不事二君,女不嫁二夫。以共绵忠孝之泽。敬之、戒之毋忽!
    林俊所订《家范》、《族范》,虽含有封建礼教的某此糟粕,尤以蔑视妇权为意,诸如“妇顺”、“毋信妇言”、“妇女必贞洁”、“女不嫁二夫”之类,实属封建礼教主流观念之一。这是林俊所难以超越的时代局限性。但“两范”所立,总体上告诫家族成员,以忠孝礼义、知廉识耻为取向,气正心厚,好学守业,洁身自好,勤俭治家,互敬互助,和睦相处。既对家族成员行为准则的全面规范,亦是对子女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弘扬了中华民族家礼家风的优良传统。

 

教子有方    立志报国

 

    郡志载有莆臣教子的成功案例。宋代仙游县人陈吉老,字子州,少通春秋三传,学孙吴兵法,慨然有志于事功。长子陈希造,字贤御,吉老每于教子诗书之暇,必令读百将传,习骑射。每曰:“今中原扰乱,正臣子捐躯报国之秋,非文武兼资未易了此。”金兵攻陷京口,年仅16岁的希造被俘至北庭,令其牧马。一日,北师南向,希造乘金兵南移之机,选择平时所调御的良马,策奔归来。因其勇敢机智,被视为“定乱器”。后调杨州录参,每战必居前锋,屡奏凯捷。
    绍兴初,金虏侵掠汀州(今福建长汀)郡境,时任清流县(今属福建)丞的陈吉老,整众而誓,士众感奋,大破虏寇。长子希造身先士卒,登城战死。吉老忍痛率众追击,全歼余党。至收兵还郡时,将以下迎接慰劳时,无不为之恻然。吉老曰:“马革裹尸,南人男儿,古人所慕。大丈夫死,患不得其所耳!吾儿报国而死,又何足悲哉!”敌寇自此远遁。远近民众争绘吉老、希造父子像奉祠之。这是个甚为感人的壮烈故事,亦是莆臣成功教子的一个典型。

 

居官清廉     言传身教

 

    清正廉洁,重义轻利,向来是儒家倡行的居官准则,亦是许多莆臣教子的重要方面。他们身传言教,甚至于诀别之际,仍念念不忘告诫之。
    宋代仙游县人傅伫,历官多地,居官清廉,“仕宦三十年,先畴无所增益”。病危时犹不忘诫诸子曰:“吾平生无愧俯仰。殁后,汝曹居官主清,治家主严,奉先主敬,叙族主恩,造次颠沛,必主忠信。能用吾言,虽贫贱犹为有德君子。”其子傅淇,被宋孝宗指名擢为监察御史,“纠察庶务,风采凛凛。”从子傅诚,迁太常博士,“性甘清贫,俸入不值产业,悉以置书。”从孙傅大声,拜循州(今广东惠州)太守时,上任日有“例用钱”千缗,大声悉却之。看来,子孙们不忘先祖“居官主清”之诫。同县籍陈吉老,金兵南侵时,宋高宗授以杨州安抚使要职。行前,以书付仲子希锡,嘱云:“吾万一死于边,汝他日出官,不得取俸外钱,谓之有例,上负君父,下辱祖先。”尽现其廉洁奉公本质。
    仙游县籍秘书郎许巽,字少阳,乾道五年(1169)进士,居官清廉,人号为“耐贫翁”。补外知滁州(今属安徽)时,州监司及邻郡皆有互送“羡余”(官署“外块“)之例,每月不下三百余缗。许巽以“非法所当得”尽归公库,胥吏畏服。后乞郡改知漳州(今属福建),卒于途中。许巽尝曰:“居官之要,清字作根本。鹑衣 食(生活简朴),便了一生,何暇积聚为子孙计?”看来,此翁的“子女观“颇为开明,无意为子女所牵累。如此,不仅有助自己保持清廉,亦促使子女自食其力,自致功业。
    有趣的是,宋代仙游县另有一位许巽。其父许稹,历都官郎中,通判德州(今属山东),以廉吏举为监察御史,未造朝而卒,依例可获致仕恩。当时凡该致仕者病卒,吏部差官未到,亲属不敢敛葬。许巽曰:“人子不能自致功名,希致仕恩以累亡者,可乎?”许巽果与二个胞弟许贲、许异及二个侄子,相继登第,实现“自致功名”的之愿。
    明代莆田县人陈光华,字道蕴,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祁门(今属安徽)县令,后转南京户部郎,迁云南知府,居官清廉。黔国公沐朝辅死后,其妻阴取他姓之子承袭。沐公朝辅之弟朝弼,向朝廷申请承继,旨下勘问。抚臣以嘱光华,朝辅妻亦入万金为赂,光华不纳。经察访其子非真,议报应由朝弼承继。后光华因遭诬陷落职,家贫,租屋而居。参政万某尝以寺租屯田为馈赠,光华辞曰:“不欲以恶业遗子孙也!”陈光华居官清正,洁身自好,不欲以“恶业”(不正当产业)遗世,不失为古代清官教子传业之范。
    宋代莆田县人黄颖,历官清溪(今福建安溪)县尉、剑浦县(今福建南平)主簿、知长泰(今属福建)县、权龙溪(今属福建)县尉,居官清廉,有政声,卒于官。临终,嘱子黄公坦曰:“吾宁可埋葬道侧,亦不可受人财物治丧。汝遵吾之命乎?”长泰、龙溪两县“士民争赍金帛以赙,公坦一无所受”。黄仲昭在《兴化府志·黄颖传》评论曰:“父之道行之于子,可以为世楷范也。”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