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水车悠悠
【发布日期:2014-03-11】 【来源:】 【阅读:次】【作者:黄劲松】
    莆田有句俗语,叫做“半夜踏车流入沟”,这里讲的踏车,并非自行车,而是以前灌溉农田用的水车。说的是有个农夫半夜踏水车,忙了一夜田水漏光光。这种水车在七十年代的农村四处可以见到,后来随着电灌全面普及,传承了千百年的古代水车,就从人们视线中慢慢消失。
    说起水车有多种形式,按动力来分,有人工脚踏,水流冲击和风力带动。由于兴化平原沟渠四通,水流缓慢,无法利用水动力,所以在南北洋普遍使用的是脚踏水车。它的主要部件由水槽和水轴组成,水槽长有八九尺,里面放置许多与水槽等宽的方形刮水板,通过木链首尾串成环带状。水轴有碗口那么粗,两边各装有脚踏木褪一对,中间安着用来咬合链板的大齿轮。另配有座垫一副和搭架用的长木棍两三根。整部水车找不出半个钉铆,全部木制,其巧妙结构充分体现了先人的智慧。宋代苏轼有诗赋,“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指的是水槽里的刮板像蛇骨穿成一串,翻转时又如一行水鸭衔尾而上。两行诗句,就把古代水车刻画得惟妙惟肖。
    七十年代初,高中毕业后的笔者回乡劳动。有机会接触到水车。那年头,家乡电灌还没全面普及,生产队农灌主要靠水车解决。一到夏季的早稻抽穗时节,田间需要大量的水,抽水灌溉就成了丰产的关键。记得首次踩车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和我搭档的是一位脸上爬满皱纹老农,大清早挑着水车部件来到田边河岸,打木桩,安水槽,扎车架,足足花了半个钟头才把整部水车牢牢架设成。
    第一次踩车有如新媳妇上花轿,既紧张又好奇,好奇的是,以为踩车这活儿好玩,紧张的是怕踩不准掉架。开始踩动时,老农速度放慢,意在配合我的适应,后来的加快速度,让我一只脚踩了空,慌乱中我抱住横杆,身子就像打秋千似地晃荡。老农踩住踏板,让我站稳后说,踩车就跟平时走路一个样,眼睛要看着前方,不能老是盯着脚下。一句话让我醒悟,学骑自行车不也是这样吗,只要沉住气,不慌张,自然就骑得平稳。果然,跟着老农踩了一段时间,我慢慢找到踩车感觉。到烈日顶空的时候,我已经把水车踩得咿呀呀地欢快转。为灌满那块三亩地,从清早踩车到日落西山,直把我累得挺不起腰杆。这一天的踩车要是换成踏自行车,早从莆田骑到了福州城。
    回乡劳动那几年,还算风调雨顺,没有遇上旱灾。因为干旱会使河道水位下降很多,那样踩车取水就更困难。尤其是在解放前的农村,生产工具非常落后,碰上个旱灾,农业就要绝收。例如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莆田南北洋发生严重干旱,河道水位一天天下降,到最后只有残存沟底不多的积水,沟底太深,就连八尺水车也够不着。大旱之际,救秧如救火,为了取水,村民用了两部水车接力抽水,才勉强汲水上岸。正如宋代诗人赋诗所述,“荒村终日水车鸣,陂北陂南共一声。”寥寥数语,概括出天灾下耕农车戽劳作的艰辛。
    踩水车,既是劳动,也是一种健身运动,不比其它农活简单,需要脑心和体力高度集中运作,否则,就会感到身疲心慌,出现脚踩空,吊秋千。踩水车更是心灵沟通的载体,亦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好去处。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可以想象一对男女青年并肩踩车,唱着“九九那个艳阳天”,听着水车咿呀呀地响,整天下来不暗生情丝才见怪呢。邻村的一个插队男知青,就是在水车上和队长女儿谈起恋爱。村里人背地议论,那是队长看上城里来的知青,有意安排女儿和他一块踩车。不过,这男知青也有情义,招工返城后把队长女儿一起带回城。
    “前村后村水车声,伊伊轧轧终夜鸣”,这是宋代诗人以诗艺术对水车的美好描述。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古代农耕车灌的美丽情景难以再现,世代传承下来的水车早已进入博物馆。木兰溪水年年流,水车轮转旋悠悠。历史不会忘记,是千百年水车灌溉了大地上的稻谷飘香,从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聪慧的莆田人民。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