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莆阳
【发布日期:2014-08-19】 【来源:】 【阅读:次】【作者:郑龙腾】
冬至过后的清晨五点半,天色仍是一片漆黑,且还裹着厚重的寒意,但林仙琼已在此时早早地告别被窝。简单洗漱后,她打开煤气灶,开始了一天的战役。眼见闹钟的分针一点点爬上六点整的刻度,她必须加快速度,好让即将起床的小儿子林鑫能准时吃到一顿丰盛而营养的早餐。作为一名年近半百的家庭主妇,丈夫和大儿子常年在外打拼,留守的老人与小儿子自然就成了她全部的生活重心。半年前,就读于全县第一学府仙游一中的林鑫升学高三,为了更方便地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好让他能专心备战自己的前程,在家人的反复倡议和自己的再三熟虑下,林仙琼决定暂别双老,只身从山里的老家来到县城,与儿子一同租住在校门口的一套民房里。 第一场冲锋结束后,她会紧接着赶在儿子出门前,带上购物袋前往附近的迎薰路市场,去采办一天的伙食。越早出摊的蔬菜、鱼肉和水果就越新鲜,这是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等一切稳妥停当,时间已近八点。她抄了条巷子往回走,那是一条近路,虽然不赶时间,但她还有另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要做。在巷子尽头靠近一中大门处,有座创建于宋代的三妃宫,林仙琼每天都会在那里作短暂的停留:放下食物、洗手、焚香,然后跪在神像前喃喃祈祷。她希望老家的二老无灾无病,长命百岁;希望丈夫身体健康,财源广进;希望大儿子工作顺利,早结良缘;希望林鑫学业有成,考上重点。而对于自己,她再没有多余的言辞。她只是纯粹地觉得,以自己女性的身份,与眼前的这三位女神至少该有一些共同语言和心灵感应;而这些不可言说的共振,其实就在这目力所及的莆阳大小村庄里,就在这些村庄自上而下悠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 在林仙琼的故乡游洋镇兴山村,也有着一座供奉这三位女神的庙宇。庙肇始于唐朝,以地得名,被唤作兴角祖宫;女神们分别是吴圣天妃、临水夫人和天后妈祖,更是人们口口相传的“闽台三大女神信仰”。一庙同祀三女,这在其他地方实属稀罕,而莆田地区却屡见不鲜。三位伟大女性生前与莆田的深厚渊源和传奇遇合,不仅在当时获得了人民的信任、认同与拥戴,更是将其身上爱民如子的母性光辉注入这片古老的土地,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吴媛,唐贞观年间生于江苏苏州的中医世家,因排行第四,又称吴四娘。年轻时遭恶霸逼婚,她怕连累家人,便独自离家云游,修道行医,足迹遍布浙赣多地;后又辗转入闽,经尤溪,过永泰,到达莆田。在这里,她悬壶济世,乐善好施,留下了“鞭地涌泉”、“鞭山筑坝”的传说,在鲤南镇的圣泉村,至今还有后来为纪念她而兴建的圣泉宫。为避免恶人的追踪,她一路改名更姓为崔氏、许氏等,致其秉奉父命南下寻妹的兄长吴兴也一筹莫展。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四处的打听和细致的推敲之后,这对兄妹终于异乡重逢,并相约留在莆田,救民水火。不久,两人又联手治洪,修筑了古代水利工程嗣何陂,从而将自己定格在一个超凡入圣的高度:吴兴被封作“义勇普济侯”,她则被封为“吴圣天妃”、“法主仙妃”等。 与吴媛同时代的陈靖姑,祖籍莆田东庄,因父亲经商在榕,故自幼出生并成长于福州,待到十八岁又嫁入古田县刘家。她在世时,曾学法闾山,归来后便树立扶危济难的远大理想,得到她帮助的百姓亦无不称道她的善良。有一年福州遭遇大旱,水源涸竭,稻苗枯萎,身怀六甲的她不顾亲友的劝阻,挺身而出,作法求雨。一片甘霖落下,她也因动了胎气,难产而死,年仅24岁。临死前,陈靖姑立下宏誓:“不救产难,誓不为神!”后来,人们就将其奉为“妇幼保护神”,历代加封为“临水夫人”、“顺天圣母”等。 许是有了吴媛和陈靖姑的濡染,林默娘,这位生于斯、长于斯、卒于斯的宋代渔家女子,以其二十八年的短暂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大爱情歌。在她之后,历朝历代多达36次的册封,无疑使“妈祖”这一标签变成了祖国东南最为绚丽夺目的文化符号;她也由莆田逐步走向福建,走向中国、东南亚乃至更远的地方,成为了世界性的“海上保护神”。 当洪流息止,雨过天晴,潮水退去,她们亦绝不会孤独。从邻邑长乐传来的钱四娘的跫音,将继续落在她们走过的道路上。而后,木兰陂功败垂成,钱四娘赴身投海。在那短短的三四百年光阴里,四位女性前赴后继,前呼后应,共同播下母性的种子——她们,在等待这颗种子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那一天…… 纵观她们的一生,其实不难发现,她们与水都有着不解之缘。这是一种隐喻,也是一种宿命。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女性常被看作是水的化身,她们身上似乎能随时漾出水一样的品质:孟母三迁,那是一种慈爱;木兰从军,那是一种笃定;红拂夜奔,那是一种清澈;黛玉葬花,那是一种柔婉。对于吴媛、陈靖姑、林默娘和钱四娘而言,水还帮助她们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并以这种意义获得永生。然而,即便是上善之水,也还有着它的另一面:水能覆舟的决绝、滴水穿石的锋利以及水磨工夫的坚韧。
唐玄宗时,黄石女孩江采萍才貌出众,被召入宫,因生性好梅,故封为“梅妃”。在她受宠时,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吴媛在家乡的事迹上表皇帝,最终后者获得了朝廷的褒奖。但好景不长,在与杨玉环的宫斗中,江梅妃难占上风,最终被打入冷宫。读史至此,常令人唏嘘:正史历来只有一部,但正史也需野史陪衬,才能还原出最真实的故事。江氏失势后,她身上梅的气节才真正显露出来。一次玄宗突然忆起她,就差人送去一斛珍珠,而梅妃并不为之所动,还以一首《一斛珠》婉拒了这施舍般的馈赠。“长门久是无妆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这种与日俱增的失落,或者就是当年王勃写下“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的怀才不遇。但至少,这样的梅妃是完整的,即便身上早已烙下玄宗的印记,或者成为杨氏的陪衬,她依然完守独立、自主的人格。数年后,安史之乱爆发,面对叛军的抵近,江梅妃杀身成仁,留下一首千古绝唱。 无独有偶,元顺帝时枫亭女子肖丽蓉,也曾被选入宫,史称“肖妃”。蒙古人尚攻城,不善守成,统治中原前后不到百年,到末代顺帝时,帝国已是风雨飘摇。在肖妃“文恬武嬉,务必禁止;恫 在抱,牢记心里”的建议下,社会曾出现短暂的复兴,因此,她也深得顺帝的信任与偏爱。此外,肖妃还热衷于向外推介家乡的食谱,被后人视为第一个将莆仙美食引入宫廷的人。然而,彼时积重难返的元廷,又岂是一个有着母仪天下的大情怀的女子所可以改变的?元朝灭亡后,顺帝念及与肖妃的恩情,不忍将其带去北方草原,便派人乔装送她回福建。阅尽沧桑的肖妃,这时只得以填词作诗消遣度日。“多情笑我,此生何苦痴迷,昨日几人能驻?”,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孤独终老,她以一颗至死不渝的初心,赢得了时光的驻足与铭记。 梅妃与肖妃,名字里都带有植物,这兴许只是一种巧合,却令人联想起传统五行理论中的“水生木”。她们身上不仅汇聚了水的刚柔并济,同事也不约而同地催生了一颗草木之心;是这颗草木之心,将她们与故乡紧紧地维系在了一起。在遍地丛林法则的封建男权社会中,游戏的产生、过程与结果似乎都与她们无关,她们本该只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附属品”,但仍有不少勇于质疑和挑战命运的伟大女性,打破成见,身先士卒,体现出了男子才有的或更甚于男子的节义与担当。 我想,当年元顺帝北逃至上都,一路上肯定会回想起先祖忽必烈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铁骑,那时的他必然无限惆怅。但他应该不会意识到,历史轮回有时又是极其公正的,正如他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在忽必烈志得意满的时候,莆田的玉湖陈家是如何祭出他的满门忠烈。 那时陈文龙起兵抗元,家中老母黄氏曾被元军扣为人质。为避免自己影响了儿子的事业,身染重病的黄氏拒不投降,回避治疗,最终命丧敌营。陈文龙兵败后,他的女儿陈淑桢强忍住父亲与夫君许汉青双双殉国的悲哀,联合族弟陈吊眼攻打泉州叛臣蒲寿庚,到最后亦捐躯漳州城。她死后,当地百姓将其尊奉为“东宫许夫人”,历代祭祀。由于陈家在福建的英勇抵抗,南宋左丞陆秀夫得以护送幼帝潜入岭南,以图再起;陆的枫亭籍妻子蔡荔娘则继续留在莆田,守着一份坚贞、浪漫却无法善终的爱情,等待丈夫的归来。在得知陆秀夫投海的消息后,蔡荔娘在东庄嵩山的陈靖姑祖庙旁为他修了一座衣冠冢。 国仇家恨前,女性的命运未免凄凉,亦不无悲壮!金庸先生曾在《书剑恩仇录》中引用一首古词:“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痕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是啊,英雄过后,即是平凡,蝴蝶飞来,便是暖春。 今天的莆田人,在外经商者众,尝有“东方犹太”的赞誉。但他们必不敢轻言忘记,在东南沿海的故乡,他们的母亲和妻子,正以一种隐忍、包容和期盼的母性,注目着自己的一步一行。 2014年夏天,林鑫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的一所重点院校,远在广州的父亲和北京的哥哥都回来为他庆祝。短暂团圆后,一家人又即将重归忙碌,林仙琼一面为众人收拾行装,一面无微不至地照顾久别的双亲。和在县城时一样,每天她都会去兴角祖宫烧香,只不过现在,她的心里更多的是一种感恩之情。她似乎能预见这个家,正在奔赴远大前程……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