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原名南啸。据传,明洪武20年(1387年),这里已是“千户集居,捕捞为生”。因地处兴化府南沿海,风力较大,台风频仍,常有海啸之威,便以“南啸”名之。相传当年,洪武君亲率水军攻打温州城。路过此地,突遇风暴,便靠岸进澳避风,因感“此处风平浪静,当叫平海才是!”此后,“平海”便口口相传叫开了。 据载,为防御倭寇入侵,明洪武20年(1387年),在此置平海卫,修筑卫城,人称“平海城”。如今,虽古城墙已不复存,但城内名胜古迹甚多,有碑坊、宫庙、殿堂、古井等人文景观,犹如一位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长者,虽无言,却在默默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历史故事。 在平海海边有两座庙宇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天后宫,一个是彰善庙。走进天后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师泉井及其“师泉”碑刻,还有《师泉井记》等石碑。那是清靖海将军侯、福建提督施琅奉命收复台湾的历史见证。平海天后宫供奉5尊妈祖,这也是独具特色的,相传此乃当年妈祖化身五位少女庇护朱元璋安然渡海的缘故。作为世界第一座妈祖分灵宫庙。开台首尊妈祖金身,现供于台南大天后宫,即来自平海天后宫。如今,平海天后宫与台南大天后宫缔结成“姐妹宫”,近来,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有力地推动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增进了海峡两岸的骨肉情谊。 在离天后宫不远之处,有一座小巧的彰善庙。顾名思义,“彰善”,有扬善抑恶之意。彰善庙是平海人民为了纪念抗倭英雄朱、戴两将军而特别建造的。该庙创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因历史原因,后几经修葺,现存的是1980年重建的。庙里所供奉的朱圣彬和戴嘉祉两将军。朱将军,平海人氏,举人出身,官至守备;戴将军,渠桥人,官至副将。均为戚继光麾下两员猛将。据传,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再犯兴化,烧杀抢掠,民不聊生。剿寇时,他们奋勇争先杀敌,战功赫赫。平定倭患后,两位将军奉命镇守平海卫城,他们爱民如子,造福一方,深得人民爱戴。朱、戴两将军逝世后,被敕封为“东南王”。 平海人民感念他们,便修建庙宇供奉纪念。 平海朝阳山下脚下有座城隍庙,创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占地面积6600多平方米。城隍庙气势雄伟,为大门、正殿和后殿三进封闭式院落。如今依旧保存完好。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爷是周德兴。周德兴本是位着名的军事家和军事工程专家。他采取的一系列的军事举措,使得当时的东南海防稳固,深得人民的爱戴。周德兴去世后,被封为平海卫城隍庙神,即城隍爷。希冀逝去的英魂依旧能够护国佑民,惩恶除凶…… 如今,一年一度正月初九的城隍爷巡游活动就是为纪念城隍爷安邦为民而掀起的一场民俗文化活动。 在城隍庙东边还有一座进士坊,进士坊修建于明嘉靖二年,即公元1523年。是当时地方官为表彰末科进士黄杭而建造的。黄杭,平海人氏。他十年寒窗,如愿以偿,金榜题名。但他自有追求,视荣华富贵为浮云,毅然回乡,兴办私学,报效桑梓,为家乡培植人才而尽心尽力。因而,进士坊的建造,不仅仅是为黄杭树碑,更为重教奖掖后人树立了榜样。 平海进士坊是一座专为表彰学有所成者的古牌坊,也是莆田市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石坊,是见证平海兴教重教风气的一道风景线。 走过进士坊,有一条水泥路顺着山势逶迤而上,直通朝阳山顶,那里有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宫庙——“玉霄宫”。据载,玉霄宫是百户王烈于明永乐四年倡建。是莆田地区最早的玉皇殿之一,是平海镇玉皇信仰的一个中心。 在平海,还有基督堂、天主堂、供尧、舜、禹三位先圣的三官堂、供田公元帅的探花府、供慈济大人的慈济宫,供玄天上帝的北极殿,供赵公元帅赵公庙、供民间传统信仰的张元伯等等,众多独具文化气息的建筑物就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散落在平海村落里,发出具有历史穿透力的耀眼光芒,指引着人们亲人爱民,求进向善,生命不止,追求不息…… 平海是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她将愈发耀眼,成为兴化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