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意大利的凯旋门,那是1807年为纪念拿破仑率领的帝国军队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所取得胜利而建造的一座闻名于世的标志性建筑。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仙游历史上曾也有过一百多座类似“凯旋门”的牌坊群。翻开乾隆版《仙游县志》,你会惊讶地发现明、清时期仙游县内仅文献可考的牌坊就多达122座,被视为仙游“望县” 人文鼎盛的标志和镇城之宝。可是由于年久失修以及人为破坏等原因,这些牌坊大多已经寿终正寝,零落成泥。 牌坊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旧时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牌坊最早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逐渐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古代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其目的在藉以教化人心,弘扬正气。凡有优良事迹者,由社会上具有公信力的人推荐,经官家查证确认,即可奉旨设立牌坊。牌坊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景观性也很强。 仙游素有“文献名邦”、“山中邹鲁”盛誉,自唐圣历二年置县以来,重教兴文,“家贫子读书”、“立世重诗文”蔚然成风,曾出现“科甲冠八闽”的盛况,如唐代的郑良士(御史大夫,赖店人)、陈洪进(中书令,枫亭人),宋朝的蔡襄(端明殿学士、庆历名臣,枫亭人)、余象(礼部郎中、度尾人)、傅楫(龙图阁待制,赖店人)、蔡京(北宋宰相,枫亭人)、蔡卞(知枢密院,枫亭人)、王回(监察御史,榜头人)、薛奕(防御史,中国科举史上首位武状元,枫亭人)以及林豫(安抚)、朱绂(少保)、林宋卿(帅司参议)、陈谠(兵部侍郎)、郑侨(状元)、王迈(通判),林济孙(状元、翰林院通议)、林亨(朝奉大夫)、郑纪(户部尚书)、林兰友(兵部尚书)、李梁(监察御史)、郑瑞星(刑部郎中)、王弼(工部主事)、郑远(直隶按察使),等等。难怪七百多年前“文坛宗主”刘克庄在《仙溪县志》序言里赞叹道:“吾郡三邑,仙游最巨。” 为了让后代人铭记这段辉煌的历史,特从乾隆版《仙游县志》里将这些坊表名称抄录如下: 一.坊表 90座 抚绥百里坊: 在县治东。 表率一方坊: 在县治西,俱知县徐观复立。 龙门坊、宫墙万仞坊: 共一篆,在学宫东。 艺苑坊、礼乐三千坊: 共一篆,在学宫西。 崇文坊、宣教坊、登俊坊、登龙坊、积庆坊: 上六坊俱为县学立,今废。 绣友坊:在折桂里后坂,为唐御史陈峤立。 庆历名臣、端明学士坊:共一篆,在县治东街,宋时为蔡襄立,初曰“忠惠坊”,嘉靖五年知县肖宏鲁重修易今匾,国朝乾隆元年知县邵成平重修。 榜眼坊:在慈孝里赤岭,崇宁时为蔡佃立。 正简坊:在县治东街,为绍兴丞相叶顒立,今废。 积善坊:在留坡小岭边,嘉定间为陈骥立。 耆德坊:在县治东街,为隆兴侍郎陈谠立,今废。 甲第蝉联坊:在留坡世第,为进士陈骥、陈骈、陈驺、陈丰、陈谠、陈谅立。 少司马坊:万善里留坡,为陈谠立。 尚贤坊:在西街尚贤巷口,今废。 状元坊:在兴泰里龟岭,乾道五年为郑侨立 储秀坊:在儒学右,旧匾曰“育才”,又曰“立雪”,明成化十年提学任彦常易为“储秀”,嘉靖元年知县肖宏鲁易为“宋榜眼蔡佃”,会元叶大有、傅登炳立,十二年提学潘璜移于迎春亭。 育英坊:在儒学左,旧匾曰“听雷”,又曰“兴贤”,明成化十年提学任彦常易为“育英”,嘉靖元年知县肖宏鲁易为“宋探花邱山元”、状元林济孙、林亨立,嘉靖十二年提学潘璜移于迎春亭。 省元坊:绍定五年为省试第一人叶大有立。 尚书坊:绍定时为叶大有立。 节隐坊:在兴泰里麦斜岩樵谷口,明知府陈于庭为隐士林璧卿立。 状元坊:在枫亭南街,知县黄灿为元林亨立。 登科坊:在县治东街,洪武十四年知县安处善为举人郭寅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