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史载名人牌坊古迹(2)
【发布日期:2015-03-10】 【来源:】 【阅读:次】【作者:】

 

41.魏塘三孝子坊(阙)


  立于涵江区仁德里魏塘(今显应村)孝子祠前,宋绍兴十三年建,旌表孝子郭义重。元代至正年间,又旌表郭道卿、廷伟,明景泰四年,参政李颙重立,今不存。
  郭义重,字处仁,莆田县人。早游太学,宋绍兴七年(1137),年四十客居钱塘。闻母丧,徒跣奔归,每一恸辄呕血,家贫甚,故人有所馈,不受。聚土为坟,手莳松竹,而庐于其旁。甘露降于墓上,乌鹊驯集。郡守上其事迹,宋绍兴十三年(1143),诏旌表其闾,于所居前安绰楔。绍兴二十一年(1151)特奏名,授德庆州录事参军。郭道卿,元代至元初年,闽盗起,义重与弟佐卿守孝子祠不去,被贼寇执,兄弟各求代死。贼寇为之感动,两释之。郭廷伟,字景文,宋咸淳十年(1274)登王龙泽榜进士,官建宁路平准行用库使。《元史》载:辞归侍养,时兵祸未解,廷炜扶道卿出避贼,仓卒相失,哭水浒一昼夜。道卿尝病疝危甚,廷伟忧悴扶护,一夕发尽白,道卿卒,号恸几绝。有司言状,武宗勅旌表其门闾。


42.玉堂济美坊


  在荔城区黄石,为陈士楚、陈用立,今不存。
  陈士楚,字英钟,一作英仲,荔城区人。青年从理学家林光朝游,宋乾道八年(1172)登黄定榜进士。官历临江户曹、侯官知县、枢密院编修官。绍熙初,兼司封郎、宗正丞,兼嘉王府直讲、军器少监、提举江南东路茶盐公事、右侍郎、右史,升侍讲。林希逸守莆,祠艾轩、网山、乐轩于黄石城山,后人以士楚侑享。陈用,字时显,荔城区人。明永乐元年(1403)举人第一名。永乐九年(1411)登萧时中榜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升检讨。丁外艰。起复,留南京,迁修撰。转侍读凡掌院士二十余年,后以庶母丧解官归。


43.塘头侍讲坊


  在荔城区塘头,宋端平三年,通判颜振铎为陈士楚立,明正统五年,孙文等重修,今不存。 陈士楚,见“玉堂济美坊”。


44.白塘佥判第坊


  在涵江区白塘湖畔洋尾李角,宋代为李廷耀立,明代重修。砖木仿楼阁式结构,穿斗式歇山顶,东西向,西宽一间,进深三柱,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李廷耀,莆田涵江白塘李氏家族人,宋代官承直郎、惠州佥判。


45.陈文龙状元坊


  在荔城区阔口,宋咸淳年间,为状元陈文龙立。明宣德八年,五世孙、户部照磨陈颉重立。誉莆阳崇敬忠烈侠骨,今不存。
  陈文龙,初名陈子龙,字刚中,一字君贲,号如心。宋绍兴五年(1232)生于莆田玉湖。高祖与陈俊卿为同堂兄弟。咸淳四年(1268)廷试第一人(状元),度宗皇帝易其名为文龙。历官镇东军节度判官、崇政殿说书、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临安、安庆、建康、抚州知府、侍御史、参知政事、闽广宣抚使。德佑元年(1275),元兵南侵,主幼国危,宋廷以文龙同知枢密院事。时张世杰兵败焦山,文天祥师败独松关,张、文遂与文龙定计,拥幼主入闽。文龙充闽广宣抚大使,殚家财,募万兵,以兴化城为阵地,抗御元兵。德佑三年(1276),益王即位于福州,是为端宗,改元景炎。以陈文龙为参知政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直学士院,文天祥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张世杰等护帝入广东潮州,命陈文龙守兴化府城。景炎元年(1276)十二月冬,陈文龙领军设伏于囊山寺前山丘中,重创元兵铁骑。为鼓舞士气,陈文龙制作两面大旗,一面绣:“生为宋臣”,一面绣:“死为宋鬼”,每督城巡防,两护兵持以开道。景炎二年(1277),兴化府通判曹澄孙叛变投敌,开城降元,陈文龙与元兵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被执,械送至杭州,居太学,因谒岳飞庙,不食。是夜,薰炉自诉,二十五月卒于庙中。年四十六岁,谥忠肃。


46.二忠祠坊


  在莆田城关城隍庙左侧,为宋陈文龙、陈瓒立,誉玉湖陈氏一门忠烈,今不存。
  陈瓒,字瑟玉,宋绍定五年(1232),生于玉湖,陈文龙从叔。宋德佑元年,元兵大举南侵,宋廷兵败芜湖。二年正月,宋都临安陷落,恭帝投降,五月,益王赵罡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陈文龙官参知政事。陈瓒倾家财三百万缗,渡海至广东献给张世杰。十二月二十四日,兴化军城被叛徒诱开,陈文龙被捕。陈瓒誓曰:“吾侄(文龙)不负国,吾当不负侄!”遂招募义军,誓死抗元。景炎二年二月三十日,陈瓒率兵收复兴化城,端宗皇帝命其为兴化军通判,镇守兴化城。十月十五日,元军以云梯、火炮猛攻兴化城,蚁附登城,城破,陈瓒率壮丁五百人坚持巷战,击毙元兵千余人。终因力尽被捕,元将唆都劝陈瓒投降,不屈,将其五马分尸。年仅四十五岁。元军在兴化城中屠杀三时辰,血流有声,全城死难者三万余人。因这一场浩劫,兴化府有十万军民随小皇帝逃往广东,文物、祠堂及宗谱毁灭几尽。后张世杰奏上,端宗诏为兵部侍郎,谥忠武。明孝宗年间,追封其为兴化府城隍庙主神。


表彰元代名士
47.林济孙状元坊


  在仙游县功德里东街(自县治左至朝京门为界)。清《仙游县志》谓:旧在西街,为元进士第一人林济孙立。明成化癸巳,知县黄灿重建于东街,今不存。
  林济孙,字石友, 号凤梧,林骏郎之子, 林猎孙,九牧二房林藻后裔。仙游县石牌人。《林氏族谱》载:元至元六年(1340),翰林院承旨巎巎奏曰:“昔取人才以济世用, 必由科举, 何可废也?” 帝纳其论, 诏下, 兴庚辰科举。林济孙赴会试中式四十八名, 殿试进士榜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讲。上《治安十策》,帝奇其才, 赞为“江南豪士”。元至正三年, 与欧阳元、吕思议同修金、宋、辽三史。至正十一年, 上《治河之策》, 与漕运使贾鲁共同治理黄河, 使其河道漕运贯通, 堤城工竣, 擢官六府通议。后因母逝, 归里服守三年。期满将赴京补任, 时局大乱, 徐寿辉袭杭州、张士诚据高邮、郭子兴据徐州。至正十六年(1356)明太祖克金陵, 南北不通, 元朝大势已去。绝意仕进, 隐居龙华寺左旁“意足园” 小庵。明《兴化府志》卷九载:“林济孙、林享二人,考《科名志》皆无之,姑按(仙游)县志收入。”清同治《福建通志》卷之百五十一《选举》载:“至元六年庚辰林济孙榜,兴化路仙游县林济孙,第一人。”


48.林亨状元坊


  在仙游县枫亭街市南,明成化甲午(1474)年,仙游知县黄灿为元进士第一人林亨重立状元坊一座,今不存。
  林亨,九牧二房林藻后裔。仙游县人。元至正三年(1343)癸未科,登林亨榜第一名(状元)。官朝奉大夫。明《兴化府志》卷九载:“林济孙、林享二人,考《科名志》皆无之,姑按(仙游)县志收入。”清同治《福建通志》卷之百五十一《选举》载:“至正三年癸未林亨榜,兴化路仙游县林亨,第一人。”


49.新县桥梓联芳坊


  在涵江区新县镇旧县治前,元代至正十三年(1353),将其坊改为:谯楼。广业里兴化县始建谯楼,今不存。


表彰明代名士
50.塘尾四世青云坊


  在荔城区黄石塘尾,明弘治十二年,兴化知府陈效为明叶保、叶珙、叶峦、叶(王棘)立,今不存。
  叶保,字良能,荔城区黄石塘尾村人,建文元年(1399)举人。授高安县学教谕,迁至顺天府学教授。叶珙,字崇器,叶保侄。明永乐十八年(1420)举人,授密县教谕。叶峦,字峻甫,叶洪之侄。明正统十二年(1447)举人。景泰二年(1451),登柯潜榜进士。官历监察御史、南畿提调学校。叶(王棘),字朝璧,叶峦从侄。明成化元年(1465)举人。授胶州、苕州学正,升兴国县知县,仍改桂林府学教授。


51.大度传桂坊


  在莆田城关大度街,明参议叶祚为郑观、郑孟良、郑廉、郑庠立,今不存。
  郑观,字伯光,莆田城关后埭人。明建文元年(1399)举人第七名。授广东潮阳教谕、临洮教授。郑孟良,郑观子,郑伯玉之后。明永乐十五年(1417)举人。官至国子助教。郑廉,字一能,莆田城关塔寺后人,郑孟良侄孙。成化元年(1465)举人。官至扬州府同知。郑庠,郑廉弟,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人,官至汤阴县学教谕。


52.黄旸亚魁坊


  在维新里上横山境(荔城区新度镇),明永乐十五年,兴化府通判董彬为探花黄旸立,今不存。
  黄旸(1354-1418),字原升,号升庵,荔城区维新里横山人。元至正十四年生,明永乐三年(1405)举人,九年(1411),登萧时中榜进士第三名(探花)。官翰林院编修、承事郎、文林郎。《兴化府志》载:“上横山,探花黄旸家居此。”


53.兄弟翰林坊


  在莆田城关书仓巷,为林长懋、林遒节立,今不存。
  林长懋,字景时,号竹庄。九牧一房林苇二十世孙。莆田县左厢书仓巷人。明永乐三年(1405)乡试第十二名, 官授德清教渝,升青州教授。以文学擢翰林院编修, 转右中允, 出为郁林知州。林遒节,字景宣,林长懋弟。明永乐九年(1411)举人。江西中式。永乐十三年(1415),登陈循榜进士。官历刑部主事、泸州知州、鹤庆军民府知府。


54.林环状元坊


  在莆田城关石幢街。明永乐元年,兴化府通判孙旼为状元林环立。弘治九年,兴化府教谕赵嵩重修,今不存。
  林环(1376-1415),字崇璧,号絅斋,兴化县训导林弃孙,九牧林一房林苇后裔,莆田城关后塘人。《兴化府志》卷三十九载:“环幼倜傥不羁,聪慧过人,凡阅书多成诵,下笔成章。方在泮时,文章已为人所重,求者相踵。”明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廷试第一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为《书经》总裁官。“两考礼闱会试,声名籍甚。(永乐)十三年,扈从巡幸,卒于北京,年四十。”“环负材学,晓世务,特为文庙所器,一时儒硕亦厚望之,没,无不悼惜焉。”着有《絅斋先生集》二十三卷。


55.四辅名臣坊


  在莆田城关驿下,为明太子宾客吴源立,今不存。
  吴源,字性传,其先祖自黄石水南迁入莆田城右。《兴化府志》载:“源早孤,自知力学,通诸经,尤深于《易》。敦礼好义,学士大夫皆推下之。(元)至正末,举泉州路训导。洪武三年,复以明经授兴化县学教谕,迁兴化府教授。”后以门生中书舍人林廷纲荐诣阙登对,首以得贤才、敦教化、养黎元为国治之本,命为四辅官,兼太子宾客,位列公侯都府之次。逾月以老丐归,明年再起为国子监司业,卒于官。有文集二十卷、《莆阳名公事述三编》。


56.前埭世魁坊


  在荔城区东黄巷黄滔祠堂旁,明景泰二年,兴化府知府张澜为黄寿生、黄深立,今不存。
  黄寿生,字行中,莆田城关东黄巷人,黄滔裔孙。元至正二十年(1360)生,入太学,《兴化府志》载:“自幼庄重,笃孝友,勤学问,经史百氏,多所通贯。洪武末举乡荐,以亲老求归侍养。”“亲终,入太学,再试京闱第一(永乐六年举人第一名)。”九年(1411),登萧时中榜进士。官历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十八年(1420)卒,着有《东里集》。黄深,字仲渊,黄寿生孙,黄子嘉子,黄仲昭兄。明正统六年(1441)举人第二名,景泰二年(1451),登柯潜榜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劳累卒于任上。


57.东黄解元绳武坊


  在莆田城关东黄巷。明成化十一年,巡按御史郑昱为黄寿生、黄乾亨立,今不存。
  黄寿生,见“前埭世魁坊”;黄乾亨,字汝亨,号偶轩,黄深子。明景泰三年(1452)生,成化十年(1474)举人第一名(解元)。十一年(1475)登谢迁榜进士,官行人司行人。《兴化府志》载:“成化十八年,使满刺加,遇海祸,朝廷悼惜,遣官谕祭,赠行人司副,与一子入胄监。”以子如金赠御史,又以子希雍赠知府。


58.后塘世荣坊


  在莆田城关后塘巷。明成化四年,兴化知府岳正为方鼎、方朝宗立,今不存。
  方鼎,字象州,莆田城关后塘人。明永乐九年(1411)举人。十三年(1415),豋陈循榜进士。官监察御史,调阳朔知县。方朝宗,字廷宗,方鼎侄。明景泰七年(1456)举人,天顺元年(1457),登黎淳榜进士。官南京户部主事,迁户部郎中。


59.海国名贤坊


  在莆田涵江镇前,其境又称镇江,临海村庄。为佘耀立,今不存。
  佘耀,字叔炫,涵江区镇前佘氏家族人。明永乐十二年(1414)举人,十三年(1415),登陈循榜进士。官授进贤知县。《兴化府志》载:“为人勤敏廉介,力正上官和买之弊。九年秩满,行李萧然。民思之,为立德政碑。吏部考最,例当升职,待次间,以母老告归省。”宣德十年,授吉安府通判,掌泰和县事。“耀事无巨细,一断之以义,主之以公,虽富势不可夺,人目之为‘沉水船’。”擢饶州府通判。


60.魁元济美坊


  在涵江区,为黄察、黄文霖、黄裳立,今不存。
  黄察,字廷祥,涵江黄巷名儒黄璞之后,明永乐十二年举人。永乐十三年(1415),登陈循榜进士。官历刑部主事、江西按察司佥事。着有文集藏于家。黄裳,字文中,涵江黄巷人。明洪武十七年(1384)举人第五名,授广东增城教谕。


61.阳城林坦昼绣坊


  在荔城区新度镇阳城村,其境跨于黄石市。明正统六年,布政使孙昪为林坦立,今不存。
  林坦,字则夷,一字遒道,号朴庵,莆田县国清里阳城人。明永乐十二年举人,十三年(1415),登陈循榜进士。官历陕西按察司佥事、广西佥事、湖广佥事、贵州按察使。《兴化府志》载:“持宪宽平,贵州人德之。”


62.冲溪王伟昼锦坊


  在郡东南十里之胡公里冲溪,明正统二年,兴化知府余炅为王伟致仕还乡立。《兴化府志》云:“冲溪俗名溪船头,王评事伟家聚族于此。”今不存。
  王伟,字士俊,莆田县胡公里冲溪人。邃经学,工文辞。明永乐十五年举人。永乐十六年(1418),登李骐榜进士。官历大理寺评事、云南府知府。《八闽通志》之:“以文词为一时乡邦所推”。《兴化府志》载:“以仁厚为政,夷民悦服。”“邃经学,工文辞。宣德、正统间,莆诸老在翰林者凋谢己尽,惟伟与陈会元中并以文章擅重一时云。”


63.潭边攀桂坊


  在仙游县西三十五里之万善里潭边村。明永乐初,仙游知县李弼为吴义立,今不存。
  吴义,仙游县万善里潭边人。明永乐十五年(1417)举人。


64.解元接武坊


  在莆田城关后街,明成化十六年,兴化知府刘澄为永乐解元吴观、成化解元吴棱立,今不存。
  吴观,字彦宾,莆田城关后街人。明永乐十八年举人第一名。永乐十九年(1421),登曾鹤龄榜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吴陵,字士矜,吴观从侄,莆田城关后街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举人第一名。


65.横塘林敷进士坊


  在荔城区黄石横塘村。为明成化进士林敷立,今不存。
  林敷,字从宽,荔城区黄石横塘村人,林庭芳子,明景泰四年(1453)举人,成化二年(1466),登罗伦榜进士。官历四川眉州知州、南京户部员外郎、韶州府知府。卒于赴任途中。《兴化府志》载:“在眉州时,威令大行,民畏服之。”


66.昼锦联芳坊


  在城厢区南门外,明成化二十二年,兴化府知府丁镛为郑述、郑儒立,今不存。
  郑述,字季述,莆田县城南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登曾鹤龄榜进士第七名。官历刑部主事、惠州府通判、南雄知府。正统十二年致仕,郡民乞留,不果。归乡七十岁卒。《兴化府志》载:“述有精力,为政端平,请讼牒,均徭赋,禁暴绳乱,民不敢犯,政声大着。”郑儒,郑述兄子,官龙川知县。


67.井亭耆英坊


  在莆田城关井亭街(自南门内至鼓楼前为界)。明景泰元年,知府张澜为陈中、方澥、林坦、郑述、林敷立,今不存。
  陈中,见“光裕坊”。方澥,字源深,荔城区黄石澄塘人,秘书少监陈仁岳后裔。父陈士坚,自城内迁居黄石澄塘。方以诸生贡入太学,明正统三年,举应天府乡试举人第七名,四年(1439),登施盘榜进士。官历行人司行人,未六十求致仕,学者称为“柳东先生”。其高弟为殿元柯潜。《兴化府志》有传。林坦,见“阳城林坦昼绣坊”。郑述,见“昼锦联芳坊”。林敷,见“横塘林敷进士坊”。


68.三世登瀛坊


  在城厢区南门内横街。明成化二年,监察御史巍瀚为林英,及子林辉、孙林诚立,今不存。
  林英,莆田城关龙门人,宋侍郎林彬之后裔。明永乐年间,兴化府学举荐,考优,官至兵部员外郎。林辉,字克昭,林英之子、林诚之父。善经学,明永乐二十一年举人,二十二年(1424),登刑宽榜进士第七名。婿于开封府教授吴阳保之门。《兴化府志》载:“是岁莆人脱科,(林)辉中第七。以省亲卒于家。以子(林)诚恩赠广东道监察御史。”林诚(1425-1486),字贵实, 号井庵,林辉子。《兴化府志》载:“生未弥月,失怙,七岁而大父复卒,伥伥无依,克自俭苦植立。”景泰四年(1453)举人,天顺八年(1464),登彭教榜进士, 官广东道监察御史, 成化四年,“慧见,逼台斗,有诏求言”。“诚因疏‘内阁辅臣商辂,在康定时遇易储不能执节,非宰相器,宜策免如故事。’不允。复入疏,且谓‘乞罢商辂,以谢天边;臣愿罢职,以谢商辂’。宪宗怒,下之狱;既而以诚言官,挞于朝而释之。”成化八年,“谢病归养母,家居凡十年。当道者交爱其才,屡檄起”。成化十九年复入京,任湖广道监察御史。甫三月,命理两浙盐政,至浙,锄奸豪、革宿弊。“老吏谓:‘百年间无此御史也。’”成化二十二年卒,年六十二。


69. 林崇儒士坊


  在荔城区新度蒲坂村,为孝子林崇立,誉孝子,今不存。
  林崇,字斯德,莆田县白埕港人。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癸卯科乡试中举二十七名。官授训导,因母老侍养, 不赴任。


70.林氏解元坊


  在莆田城关县巷。明成化年间,按察使刘城为解元林时望立,今不存。
  林时望,名俨,字以望, 号静庵,林显祖长子,时乐、时勉之兄,九牧一房林苇二十一世孙。莆田城关前埭人。明宣德元年(1426),乡试第一名, 授浙江富阳训导、富阳教谕, 已酉、壬子两典江西文蘅。着有《书经讲说》。


71.林文探花坊


  在莆田城关石幢街。明宣德六年,兴化知府陈敬为探花林文立,誉光宗耀祖,今不存。
  林文(1390-1476),林琮七世孙,九牧林一房苇公十九世孙。《兴化府志》载:“字恒简,号澹轩,上林人,与环同出。父彦玑,封编修,赠谕德,兼修撰,年九十而殁。”明宣德元年(1426)乡试十二名,宣德五年(1430),登林震榜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统初年,预修《宣庙实录》成,转翰林院修撰,“官将九载,仅循常调,不为优叙,不计也。九年,丁母忧,继丁父忧。服阕,复除旧职。景泰三年,升春坊谕德,兼翰林侍讲。四年,修《历代君鉴》成;七年,修《天下郡志》成,皆有袭衣文绮之赐,仍升庶吉子兼侍讲。天顺元年,英庙复位,罢康定时官僚,(林)文改尚书司卿,兼职如旧。差祀名山大川于河南。”既归,转为翰林院学士,学者称为“上林先生”。宪宗即位,升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读学士。成化十二年卒,谥襄敏,赠礼部左侍郎,遣官谕祭营葬。着有《澹轩文稿》。


72.刘桥进士坊


  在莆田城关左厢刘桥巷。明成化十八年,副使李冕为刘武立,今不存。
  刘武,字士宪,莆田郡城东八十里之奉国里(今秀屿区埭头)人。明宣德元年(1426)举人第七名。宣德五年(1430),登林震榜进士。官行人司左司副使、广东提学佥事。《兴化府志》载:“所治《书经》号得传,随所至,学子宗之,往往多所成就。”


73.赤柱会魁坊


  在莆田城关赤柱巷口,今军分区大院内,明宣德六年,兴化知府陈敬为方熙立,今不存。
  方熙,字孟明,号东轩,莆田县城关宅尾人,方大钧六世孙。少有文名,明宣德元年举人,宣德五年(1430),登林震榜进士。官历翰林院庶吉士、广东潮州府通判。《兴化府志》载:“方会试时,熙当为次卷,主司以其语奇,置第五,示与诸经魁齐。熙才高志大,群试翰林,屡居优等。然言论风采,峭直英发,人颇惮之。”“晚岁尤加意古赋,日诵数不厌。年八十二卒。”着有《东轩集》。


74.石幢林同解元坊


  在莆田城关石幢街。明正统十二年,兴化知府胡琛为林同立,誉学而优则仕,今不存。
  林同,字志大,九牧二房林藻后裔,莆田东厢下井人。明宣德七年(1432),乡试中举第一名, 授宿州学正,左迁顺天府训导,升安福教谕。“严毅方正,启迪有方”。


75.井亭街集英坊


  在莆田城关右厢井亭街。明宣德八年,御史杨政为宣德七年(1432)乡试林同等10名举人立,今不存。
  林同,见“石幢林同解元坊”。郑观,字厥成,荔城区黄石清浦人。乡试第六名,授巢县教谕。吴俨,字时望,荔城区西洙人。中举后授海州学正、安福训导。以子琛恩封户部员外郎。李庭修(1408-1467),又作廷修,武城知县李允实之曾孙,官莱州知府李玑之侄。莆田城关迁黄石定庄居住。明宣德八年(1433),登曹鼐榜进士。官历中书舍人、太仆寺丞、少卿。擅诗文、书法。着有《土苴集》、《梅花百咏》。成化三年卒于任上,有秩正四品。方迪,字从善,荔城区西天尾白杜人。宣德七年举人,八年(1433),登曹鼐榜进士。官南京户部主事、郎中。林祥凤,字岐山, 林喦子,九牧林二房藻公后裔,莆田城关井头人。宣德七年(1432)乡试第十一名, 授山东郓城训导, 轻财重义,雅善教人。正统十年,擢云南道监察御史。正统十四年,扈从北狩, 死于“土木” 之难,追赠“忠贞”。陈善,莆田城关井头人。中举后授绥德州学正。林同,字大韶,九牧二房林藻后裔,莆田城关前埭人。中举后授信丰教谕, 升南雄教授, 国子监助教。着有《大学、中庸训说》、《书经讲义》。林继,字绍远, 号远斋,状元林环子,九牧一房林苇二十一世孙。莆田城关后塘人。乡试中举二十四名, 授河南考城教谕。“学行端方,雅有父风”。宋雍,字叔和,荔城区黄石定庄村人。《兴化府志》载:“永乐六年,起天下大姓填实京师,雍父仕秩当行,雍年方十六,毅然请代之。初至京,隶宛平县,寻补顺天府学弟子员,遂魁多士。”明宣德七年顺天府贡第一人(解元)。八年(1433),登曹鼐榜进士,官刑科给事中。


76.井头衣绣坊


  在莆田城关井头街。明正统十二年,御史柴文显为林祥凤立,今不存。
  林祥凤,见“集英坊”。


77.塘头解元坊


  在荔城区塘头村。明正统六年,兴化知府余炅为宋雍立。明成化年间,其子青阳县学教谕具瞻重修,今不存。
  宋雍,见“集英坊”。


78.后街世科坊


  在莆田城关后街。明弘治十年,布政使陈瑗为林环及其子:林继、孙:林偃、林汲、曾孙:林禋立,今不存。
  林环,见“林环状元坊”。林继,见“集英坊”。林偃,字师游, 号讷斋,林继长子,林环孙。九牧一房苇二十二世孙,后街居住。明景泰四年(1453)与弟汲同科举人。偃中举八十一名,授道州学训导, 升黟县学教谕, 典云南文衡。林汲,字师黄, 号鲁轩,居后塘。乡试八十四名举人,官授寿阳县学训导, 升崇仁、泰和县学教谕,并典江西、河南、山西、广东文衡。升国子监助教。《兴化府志》载:“仕途三十余年,清俭自持,缙绅多之”。林禋,字诚甫, 号后石,林汲孙,林环曾孙,居龙井。明弘治五年(1492)乡试中举。授官直隶兴济县学教谕, 迁镇江县学训导, 典山东、陕西文衡,升江西瑞金知县。


79.清埔绣衣坊


  在荔城区黄石清埔,明景泰五年,佥事宋珣等为御史周哲立,今不存。
  周哲,字能慧,荔城区黄石清浦后黄人,明宣德十年(1435),乡试举人。官常熟训导,改南京监察御史,升长沙知府。后被诬陷免官归乡。


80.前埭联科坊


  在莆田城关前埭巷。明正统六年,知府余炅为林渚并弟林时深立,誉兄弟齐头并进,今不存。
  林渚,字时清, 号清斋,林琚次子,林环从侄。九牧一房林苇二十一世孙,莆田城关前埭人。明宣德十年(1435),十七岁,乡试中举。林时深,名滢,以字行,号潜轩。林琚五子,林渚弟。明正统六年中举。正统十年(1445),登商辂榜进士。官授行人司行人。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