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走进龙华寺
【发布日期:2015-04-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新春】
名寺古刹大多居在山中,龙华寺则处在仙游西乡平原上。它建于隋朝,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古寺。毗邻集市民房,闹中显静,龙华寺就象一位沉默的思想者,静观世间万物的沉浮变迁,在时间的深处参禅悟道。
  对于寺庙,我更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青灯古佛、晨钟暮鼓是我最深刻的记忆。而关于佛教的理解,我尚处在模糊的境地,“拈花一笑”的玄机,六祖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偈的奥妙,又是何等的深不可测。生活在嘈杂世间,在你追我赶的脚步中,不时会有一种困惑缠绕着。在物质发达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面对着精神层面的问题。
  龙华寺的渊源与佛教在仙游境内开始传播有关,据寺志记载,江苏润州甘露寺惟胜比丘结茅仙游龙华宝幢山下,精修梵行,传播佛教,后皇帝敕建龙华寺。晚唐以来,仙游地有佛国之号,佛事昌盛,境内寺庵林立。宋元时龙华寺十分辉煌,宋仁宗诏命住持雪径和尚入京讲道,鼎盛时期拥有僧众500多人,称为“江南第一古刹”。后虽几经兴废,但它在岁月的尘封中保存下来,香火袅袅至今。历代许多名人来此游览、题诗,在那变幻的时空里,多少诗词经书承载着宗教文化的积淀,收藏着苍茫岁月的光芒。
  走进龙华寺,在前面两侧是巍然屹立的龙华双塔。这两座千年古塔,也称为报恩塔。相传是邑人孝子郭勇在九鲤湖九仙指点下为母祈寿所建,现已成为国宝。龙华双塔和仙游九仙有一段梦缘,它是孝心的标志,也是九仙灵验的象征。双塔曾历经劫难,见证着仙游沧桑的历史。史料记载,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倭寇侵犯龙华寺,用火焚烧龙华双塔底层,并用锄、揪、锤、斧等工具,要把双塔砸倒,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有得逞。双塔岿然不倒,倭寇也终被驱逐出境。仰望双塔,会想起孝道,会想起知恩图报,双塔的传奇见证了一种绵延不息的精神力量,它是坚不可摧的。
  龙华寺庄严静穆,亭台楼榭,优美宁静。沿着整洁的石板路,来到大雄宝殿。这里有宏大的石柱,雕漆的肃穆的檐角,精细的“双龙献花”窗雕,蕴含着龙华寺的美丽传说和悠久历史。在这里,曾创造出一个奇迹。据介绍,前几年,整个大雄宝殿成功在原地抬高2.16米,这无疑是一个传奇。我确实感到震憾,佛心向善,善的力量可以缔造传奇。大雄宝殿里,庄严的佛像,咚咚的木鱼声,缭绕的香雾氤氲着圣洁的光芒,让人感到“举头三尺有神明”。这里香客众多,叩拜、烧香、祈祷,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显得娴熟自如,他们的虔诚和敬畏感动着我。如今的世间,敬畏十分可贵。在物欲膨胀的时代,为一已之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有之,敬畏之心早已抛到九宵云外,许多荒唐和不可思议之事在我们身边发生。寺庙是一方净土,与佛的交流是纯洁的。人们在这里寻找心灵的慰藉时,是否能真正做到凡心了断?如果烧香拜佛只是在为自己的不端行为寻找解脱,岂不是在亵渎神灵的圣洁呢?
  站在藏经楼上,便可看到相隔不远的宝幢山。宝幢山是寻常之山,却有不寻常之人。透过岁月的烟云,我想起了在宝幢山下、龙华寺旁结庐隐居的元代状元林济孙。这位被元顺帝称为“江南豪士”的官员,曾受命主持治理黄河,消除水患。后因母病逝,回家守丧年满便无意为官,隐居于龙华寺左边“意足园”小庵,直到寿终。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认识观,一代状元隐居,我不知道是不是与修行有关?锦衣玉食,宅第恢弘,多少繁华如梦,最后还是如一片枯叶回归大地,返朴归真。或许就在龙华寺的晨钟暮鼓声中,一代状元已经悟道人生,最终得以意足而归。
  放眼寺院四周,绿树成荫,一花一草都富有禅意。凉风习习,晴朗的天空飘过朵朵祥云,尘世外的一方净土显得如此安宁。无论是游客还是慕名而来的香客,都是一副轻松自如的状态。在这里,你还不时会遇到自愿到寺院服务的义工,他们或打扫卫生,或帮忙接待香客。从义工愉悦的表情,我恍然读出世间生活的真实感受。
  走进龙华寺,在缭绕的佛音和袅袅的香火中,我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修行,这是我心中不时涌起的一个词语。生活即修行,每个人平常的生活何尝不是在修行呢?我们需要做的是坚持修身向善。寺庙其实就在每个人心中,恰如佛偈所说:净土不必远,就在你心里。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