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李富与“三十四座桥”
【发布日期:2016-03-15】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祖泉】
    福建历史文化名村洋尾村位于涵江区西南部的白塘湖畔,村中水域密布,小桥、流水、人家,富有江南水乡情调。村地为冲积平原,碧畴沃野,尽收眼底。从这里走出了一位令人敬仰的传奇人物——宋代的李富。
    李富(1085—1162年),字子诚,号澹轩,是唐室江安王李元祥的后裔。他的祖先“唐游击将军尚炅之裔。避武氏乱,由泉州南安徙游洋,后复迁于莆之洋尾”。因李富是李伯玉的玄孙,故有“安王世胄”之称。由于家境殷实,李富从小即学儒术,又习武艺,但他无心科举功名,却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事业。当时正处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生灵涂炭,天下不得安宁。具有爱国之心的李富,立志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攻陷宋都汴京,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双双被俘,史称“靖康之变”。同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治南京宣告继位,是为宋高宗,高宗拜福建邵武人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右相)兼中书侍郎。时值国家危亡之秋,主战派李纲致书宗亲李富举义兵抗金。同时,高宗也下诏各地起兵勤王,李富审时度势,毅然慨捐家财,招募兴化子弟3000人,自带粮饷和器械装备,从海道扬帆北上抗金勤王。相传,李富率领义兵从涵江三江口出海,船队驶进兴化湾海面时,忽遇狂风暴雨,滔天大浪使将士们呕吐不止,而且随时都有船翻人亡的危险。情急之中,李富率众人跪在甲板上,祈求妈祖保佑。转眼间,浩瀚的兴化湾上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船队转危为安继续破浪北上,顺利进入东海,驶往长江抗金前线。据说李富归乡后特地在浮屿建妈祖庙以报答妈祖相救之恩。
    李富率兵抵达前线,向孟太后献上兴宋破金的谋划,太后大为赞赏,并授李富为承信郞,所带3000义兵隶属抗金名将韩世忠部下。此后,李富随部收复建州,攻克大仪,屡立战功,迫使金兵向北方撤退。在抗金斗争中,他“身先士卒,苦乐同谋”,战术上“奇正阖辟,变化不穷”,所至“皆闻风丧胆”。宣抚使张渊十分赏识李富的为人和才略,向上推荐他任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官(简称制干)。不久,李富又向朝廷进《奋边策》,陈述抗金复地的主张,结果受到主降派秦桧的抑制,还被降了职。为此,李富知道时下奸臣当道,自己的满腔热血和报国志愿无法实现,于是便以母亲年老为托词,辞官返归故里。
    在家乡莆田,“(李)富好施与,尝于郡境内造桥梁凡三十有四所”,这些桥是:宁海镇前桥、圣墩桥、龚墩桥、新沟桥、过渡桥、欧家前桥、南寺前桥、南寺东桥、南门外柳桥、猿臂桥、猿臂下尾桥、陈家口桥、魏厝前桥、魏塘西桥、吴刀桥、澄渚桥、陈仓下七间桥、白杜桥、下溪头延寿桥、新桥(亦名龙桥)、清宁桥(旧名涵头市桥)、吴板桥、刘厝前桥、真人宫前桥、李埔尾桥、澄渚漏头桥、埔头桥、龙桥、道堂桥和城北壕桥(又名后埭通监桥)、柳桥、刘家前桥以及塔桥、泮月池桥。对此,邑人明代兵部侍郎郑岳曾赋诗赞他:“区区微利较锥刀,济险由来属俊髦。三十四桥尚无恙,秦皇鞭石笑徒劳。”
    三十四桥中多是精巧美观的石拱桥,具有坚固耐用的实用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正是这些桥,把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的兴化平原联成一片,使之如诗如画,婀娜多姿,风采独具,誉为“桥乡”。
    李富还捐巨资修缮兴化军学,建卧云轩和梅峰书院等,聚徒讲学。“又助郡庠之役,筑濒海之堤。前后捐金钱累巨万,以祈母太安人王氏寿。后王氏享年九十有八而终,人以为施与之应”。当时理学名士如王进之、龚遂良、黄庚、林观、黄刍、刘孔修等皆出其门下。郑樵、林光朝、黄公度、陈俊卿等莆阳名人都是他的挚友,并十分敬重他。李富除讲学之外,一边“藏修”学问,著有《春秋注解》《澹轩集》二十余卷。
    此外,他捐家财修筑海堤,围垦造田3800多亩,保障民业,造福邑人。同时,他又重修囊山寺、梅峰寺、重兴寺和满月院。在城南5里多的官道旁建凉亭2座,让过路人有歇脚的地方。
    绍兴八年(1138年)底,李纲又致信李富:“近得名将岳公,深有意于恢复中原,盖天将赐今上而佑宋祚也,惜乎无募兵者以应之耳。足下才略甲闽南,市井儿童士卒所怀畏,募兵巨万犹反掌耳。且兴化有海道,天若复宋祚赐驾帆顺风,不旬日可到汴京,偕韩公北伐。纲也必以二帝可还,中原为可复,岂曰少补哉!……外武侯将略一册,岳公送紫岩诗一首,均此奉览。”再次请他在兴化募兵,协助岳飞、韩世忠北伐。
    第二年初,李富复函李纲,认为秦桧当权,此举必无战果。果然不出他所料,主战派计划失败。不久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南宋向金割地、称臣和纳贡,还杀害岳飞父子。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主完颜亮背盟弃约,挥戈南下,长江前线告急。这时,李富已卧病在床。次年,他闻有人从北方回莆,便急忙打听前线消息,当他得知宋军节节败退、战况危急时,长叹数声气绝,表现了一个抗金英雄高尚的爱国情操。
    李富一生爱国爱乡,热心公益事业,逝世后,“莆称乐善之士,必曰李制干云”。明代邑人刑部尚书彭韶说他是一位“千载殊绝”的人物,将他和蔡襄(北宋政治家、书法家)、陈俊卿(南宋名相)、林光朝(南宋理学名家)、陈宓(南宋教育家)相提并论。明兴化知府岳正还在城内小西湖畔建“五贤词”以祀他们。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