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兴化米粉与豆龙软粿
【发布日期:2016-04-12】 【来源:】 【阅读:次】【作者:郑银华 张碧华】

 

     编者按:色香味形藏学问,酸甜苦辣品人生。地少人多,地瘠家贫的生活环境锤炼了莆田儿女一种又一种的谋生手段。中原文化与闽海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催生了备具地域特色的莆田饮食文化。强烈的求生欲望激发了莆田儿女的聪明才智,在历史的长河中奉献出一道又一道色味形俱佳的莆田地方美食。莆田美食,吃的是文化,品的是历史,尝的是人生。一道菜馔一出戏,一种美食一个美丽的传说。

 

  说到莆田的地方美食,多数邑人首选的是兴化米粉。
  传说明朝永乐年间,兴化府涵口村(港利村) 有个穷书生名叫林环,入京应试时,母亲炒了一袋“三合士”,让他带着做为路上干粮,但由于家境贫寒,“三合士”只能用大米磨成面加点盐炒制而成。这年秋天,林环顺路搭乘莆商贩运桂园干的船只从海路进京,船行至山东莱州时突遇台风暴雨,迫不得己只能在莱州靠岸,米粉被雨淋湿成米团,店家看其可怜,帮他把米团辗成薄皮,切成条状,蒸熟晒干后让他带着进京赶考,没想到他一举考中状元。皇帝知道后御赐米粉为“状元粉”。林环当殿跪下谢恩,并脱口说出:“日明月明日月齐明大明天下,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皇帝听后,龙颜大悦,倍加赞赏,此事轰动京城,誉满家乡。状元米粉更是身价倍增。
  而后,港利、青浦、西洪附近几个村的乡亲们听到后都纷纷学做米粉,他们还通过阔口的玉湖渡做为集散地,把兴化米粉销往全国各地。
  传说当年阔口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姐,是个莆田有名的才女,闺中待嫁,出对招亲,她就是看着玉湖渡口船上的米粉,出了个拆字对:“八刀分米粉”,结果兴化府的书生、才子都纷纷前来应对,但都没有对出来。有一天素有神童之称的才子戴大宾正好要到城里办事,路过阔口时也来凑热闹,但一时也对不上来,只好摇着头往城里走,走到阔口与东门兜中间一座桥上时,正好听到梅峰寺钟声响起,他忽然来了灵感,想出了“千里重金锺”绝好对句。因此他马上转头折返,但为时己晚,才女心高意冷,万念俱灰已投水自尽。为了纪念才子淑女的悲剧爱情,后人就把这地方叫做“半桥”。戴大宾的家乡土坂村的乡亲们也开始学做米粉。如今土坂米粉己与清浦齐名。而“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锺。”也成为历史名对。传说清朝光绪年间,汇编名对时北方一个翰林在审稿时觉得此对不通,将其删除,呈给皇帝御览时,正好被皇帝的老师陈宝深(福州人) 知道了,他写了句批语:“兴化米粉非米粉,无知编修枉翰林”。
  话说自从皇帝御赐“状元粉”后,“兴化米粉”身价倍增。但原来用大米碾成的粉、磨成的面又该叫什么呢?让乡亲们大伤脑筋,特别是状元家乡的乡里邻居也有些微词和抱怨,这事传到状元母亲耳中,她也觉得难为情……
  过后不久,她听说要给皇后祝寿,她就用大米碾成米面,做了一百个米面丸子,准备献给皇后祝寿,但又觉得白色丸子不太吉利,所以她又把丸子煮熟后裹上一层“三合士”(即用黄豆、花生、芝麻、糖等炒制而成) ,美其名“百丸黄袍加身”。然后做为寿礼献给皇后,皇后吃了大加赞赏,并下了懿旨,莆田的民间宴席可以破例加上一道“豆龙软    ”成为十三道(按礼制民间宴席不得超过十二道) 。这时状元又请求皇后给制做软    的米面赐名,皇后近侍建议就叫“娘娘粉”,但皇帝听后却认为不当,说了句,民间还是叫“妻粉”好。于是莆田的米面又多了一个美称——“妻粉”。北方的面粉是用石辗一圈一圈辗出来的,而莆田的“妻粉”是用石臼一桩一桩擂出来的。
  “五更天寒鸡未呜,却闻院中桩米声。”从此莆田便有了御赐“状元米粉”,民间宴席上又多了一道懿旨钦点“豆龙软    ”,还有了米面独有的雅称“妻粉”。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