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兴化县的兴与废(上)
【发布日期:2016-08-16】 【来源:】 【阅读:次】【作者:阮其山】

  兴化县是宋代兴化军属县之一。虽为岩邑小县,却以其人文兴盛,豪俊颖异,与莆仙二县并驾齐驱,而有“山中邹鲁”之誉,立县达470余年。


  一、兴化县的设置


  兴化县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设置,距莆田县置县411年。其背景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仙游县游洋人林居裔,迫于官府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聚众起义,自号“西平王”,拥有十万之众,兵临泉州城下。宋廷平定事变之后,太宗诏有司曰:“尝览《泉福图志》,睹游洋界于两郡,地多险阻,民或未信,必谨择其人往    (治理)之,俾化而迁善也。”诏即游洋镇加以百丈镇共六里,及析泉州莆田二里,与仙游来苏里,福州永福县永泰里,与福清县清源里总一十四里,置兴化县,治兴泰里(今仙游游洋镇)。仍即其地建太平军,改兴化军以领之。五年,以泉州之莆田、仙游二县来属,始正体统,齐于列郡。军治在游洋,而县为附郭。
  由上可见,兴化县和兴化军的设置,直接缘于林居裔事件,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的政治措施,既为以德化民之深意,亦有强化军事管理的用心,可谓双管齐下。
  就莆田的历史文化而言,“兴化”二字即始于此,一直沿用至今,并广泛使用。兴化军所确立的郡一级体制始成,周瑛谓之“始正体统,齐于列郡。”其后,所辖地域大体稳定,千年不变。
  考史志,对兴化县、兴化军的设置时间、名称和次序,记载不尽一致。
  关于置县时间。《兴化府志》、《游洋志》、《闽书》与新编《莆田市志》、《莆田县志》、《仙游县志》等,均为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兴化县。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则谓太平兴国五年置县。
  关于置县建军次序。《兴化府志》云:“(宋太平兴国四年)诏即游洋镇加以百丈镇共六里,及析泉州莆田二里,与仙游东苏里,福州永福县永泰里,与福清县清元里,而以清元分东西中三里,总一十四里,置兴化县,治兴泰里。仍即其地建太平军,改兴化军以领之。”认为先置县后建军。
  明周华《游洋志》云:“四年已卯(979年),诏永泰、福唐、合游洋、百丈二镇,置太平军,寻改为兴化县,在兴泰里万山之中,即以司农卿段鹏宰焉。”何乔远《闽书》云:“兴化故县。在兴泰里万山中。(宋太平兴国)四年,诏以游洋、百丈二镇置太平军,寻改为兴化县,开军治于此。”均持先置县次建军说。《大清一统志》云:“宋太平兴国四年,析泉州地,置太平军,寻改曰兴化军。置兴化县为军治。”莆田旧志亦从其说。新编莆田市、县志均沿袭之。宋王存《元丰九域志》云:“太平兴国四年,析泉州蒲田县游洋、百丈二镇,置太平军,寻改兴化军。”“县三:太平兴国四年,以泉州莆田、仙游二县隶军,又析莆田县置兴化县。”(卷九)则持先建军后置县说。王存,江苏丹阳人,庆历进士,累官户部尚书。
  关于置县名称。诸家均为“兴化县”。《莆田市志·大事记》则云:“置兴安县(旋改兴化县)。”新编《仙游县志》云:“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廷下诏,划仙游县游洋镇(今游洋、石苍、象溪一带)、莆田县百丈镇、永福县(今永泰县)陈山头及福唐县(今福清县)    头、百丈岭、下庐一带山区设兴安县。县治设在游洋(古邑),并在此建太平军领之,不久分别改称兴化县、兴化军。”
  关于太平军改兴化军时间。宋李俊甫《莆阳比事》谓,太平兴国四年“置太平军,治兴化县,寻改兴化军。”明周华《游洋志》云:“四年已卯,置太平军,寻改为兴化(军),县在兴泰里万山之中,即公司农寺丞段鹏宰焉。”其《宦迹表》云:“段鹏。京兆人。太平兴国四年,以司农寺丞来宰斯邑。”皆谓太平兴国四年。《莆田市志·大事记》则谓“太平兴国五年,改太平军为兴化军。”《莆田史话》亦谓“第二年(即五年),太平军改称兴化军”。周瑛《兴化府志》亦称:“宋太平兴国四年,以置兴化县,治兴泰里。仍即其地建太平军,改兴化军以领之。其《府官年表》载:“已卯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初置兴化县,寻建兴化军以领之。治游洋镇。”
  关于莆仙二县来属兴化军时间。《莆阳比事》云:”莆有三邑。莆郡初置,领县一曰兴化(原注:今县治即旧军治)。迨太平兴国五年,始以莆田、仙游二邑来属(原注:按,《国朝会要》、《九域志》、《清源县志》皆云四年,以初行户口言之)周瑛《兴化府志》云:“五年,以泉州之莆田、仙游二县未属,始正体统,齐于列郡。”黄仲昭《八闽通志·地理》云:“五年,始以莆田、仙游二县隶属(原注:《宋会要》云‘四年’未详)领县凡三。”《游洋志》云:”次年(即五年),始以泉之莆田、仙游来归,鼎立而三。“新编莆田市、县志,皆谓五年莆、仙二县来属。
  上述记载的年份差异,尚须进一步考证辨析之。


  二、山中邹鲁


  兴化县地处万山之中,环邑皆山,山灵水秀。文笔峰高插云汉,修如卓笔,为一邑之主宰。
  所隶疆域,东抵福唐(今福清),西接仙游,南界莆田,北跨永泰。东西相距160里,南北相距50里,周围265里。
  据《兴化府志》载,明洪武初年,全县有官民田、地、山2639顷,约为全府15232顷的   %;军民等户3560户,约为全府64241户的5.6%,以户均512计,约有1.78万余人。
  兴化县虽为岩邑小县,却以其人文兴盛,豪俊颖异,与莆仙二县并驾齐驱,宋代文物几甲八闽,被誉称“山中邹鲁”。
  据《游洋志·人物》记载,唐代有进士郑积(贞观六年[632]进士,历官金紫光禄大夫、侍御史兼右散骑常侍),郑方迕(乾封三年[668年]进士),历官殿中丞、上骑都尉),郑郎(先天二年[712年]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郑璩(乾元元年[758年]进士,历官侍讲,兼光禄勋),史宾(龙塑二年[662年]进士,历官司空,封楚国公),金鲤(武德二年[619年]进士,累官至司徒、吴国公),詹万钟(龙塑二年进士,历官剑南副使,白金(龙塑二年进士,官至荆州道御史)等。其中郑积、郑方迕、郑郎、郑璩为祖孙四代登第。
  有宋一代,更是人才辈出。据《游洋志·宋进士表》载,自太平兴国五年,薛峦首登进士第后,金榜题名者达90人,郑侨、薛奕荣获文、武状元。又有诸科4人,特奏名37人,宏词科1人,童子科4人,恩赐进士1人,释褐2人。《游洋志》论曰:“游洋蕞尔小邑,然山灵水秀,毓为真林,而豪俊颖异之士类不乏人。故大廷首对策者郑侨,礼闱擢上魁者郑厚,九占经魁中九虚之等者郑廷芳,太学第一升上舍之上者薛元鼎;甲第抢名,则陈铸、薛利和、方亚夫、林闶、陈起宗;四联同芳,则方氏叔侄原道、安道、公衮、次皋;其声闻流传者,不可悉纪。昔人谓游洋多名士,岂不信哉!”遂有“瑞云山下出三元”、“四桂联题”、“四童应选”等佳话。
  宋代兴化县为何弦歌不辍,人文兴盛?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这里仅指出以下两点:
  一是大姓的引领作用。《游洋志·大姓表》论曰:“游洋自五代先,然犹蛇踪   迹,未隶中原文献之风。天命入唐,则胡马去不嘶,乃称次第归华哉,始有大姓占居其地。迨王氏(审知)自光州固始入闽,而一时仕宗宦族,率从而南,则大姓大都纵横矣。地因人名,人附地显,命世宗儒,冠时显吏,游洋特甲焉。”道出南迁来居的诸家大姓,嫁接中原文献之风,引领民俗社风的决定性作用。
  该表列举郑、薛、方、陈、林、黄、董、谢、吴、罗、萧、蔡等十二大姓的迁居概况及其显迹。《宋进士志》题名139人,绝大多数出于十二大姓家族。萧焕《兴化县兴废客问》云:“赵宋乘龙,文卿墨客不计百家,而最甲者,郑之‘二儒着世’,薛之‘三杰冠人’方之‘四桂联题’,陈之‘四童应选’。故弹丸黑子区,皆有地主,则县之兴也,兴以郁郁人文耳。”指出来居的中原衣冠家族,对以文兴县的巨大作用。这些大姓家庭,多以读书入仕为人生取向,人才辈出。在乡者亦知书达理,崇尚儒家礼义之本,对乡土的社风民俗起带动作用。
  《兴化县志·风俗志》云:“兴化为邑,僻在万山之中,舟车不通,民性质朴,多事稼穑,而习纤织。士君子敦礼好客,十室之中,必有忠信。圣人谓之:斯邑之民,食力不懈,弦歌不辍,地窄赋轻,可卧治。信近之矣。昔尝谓之山中邹鲁。”
  二是重教兴学。这本是中原大姓的传统与优势之处。梁陈间,郑氏三先生倡学南湖山。不久卜居于兴化县福兴里寻洋(亦作浔洋、浔阳)。其影响是不言而谕的。
  考旧志,私家书院有南峰书堂、夹    草堂、寿峰义斋等等,颇有影响。南峰书堂位于县南广业里南峰寺西麓。郑樵与弟郑    尝读书于此。寿峰义斋,在清源西里,为免费义学,南宋朝议大夫方泳与弟筑斋于此,以招徕四方贤士,岁不下五十余人。建阳人陈升之、江西德安人厦竦、泉州晋江人曾公亮,三人皆不远而至来学,后相继擢第。陈升之位跻上相,曾公亮官至副相,夏竦累官枢密使。
  夹    草堂为名儒郑樵讲学之所。《兴化县志》载,绍兴十九年(1149年),郑樵赴临安(杭州)献所着四十卷书,诏藏秘府之后,“复还草堂,益励所学,以毕其志。四方之士,从之者二百余人。”兴化县人文之兴盛,书堂、义斋的基础作用,功不可没也。
  总而言之,有宋一代兴化县的人文兴盛,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无疑是一县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它表明,即便是万山之中的蕞尔小邑,一旦敞怀容纳来自中原的先进文化,便可一改本土的落后面貌,出现“百族殷殷饶厚,故家诗书而户礼东”的繁荣景像,实现宋太宗教民从化迁善的初衷。颇为遗憾的是,尚未见史学界对“山中邹鲁”兴化县的探讨研究,其成因依然迷雾重重,期待新成果面世。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