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一座道观,藏住半部莆田史
【发布日期:2016-09-06】 【来源:】 【阅读:次】【作者:张翔】

 

  一、元妙观
  当镌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妙观三清殿”的石碑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已经走下石阶,站在了广场上。
  与在马路上俯瞰的角度不同,眼前的山门庄重,石柱朴拙,覆莲式的柱础就这么带着唐宋遗风携着千百年的风霜,以另一种宏大的气势扑入我们的眼帘。
  这座因李唐认了李耳作先祖而始建于唐贞观二年的道观,宋大中祥符二年改名“天庆观”,元元贞元年改“玄妙观”,清代则是因避康熙帝的名讳而改成了今天的“元妙观”。“天庆”的得名,来自于宋真宗的天书之庆,而“玄妙”二字则出自《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来还是“玄妙”二字契合一点,因为它描述的本就是道的形态,说白了,“玄妙观”就是“道观”,直指本心。
  今天的元妙观由于神像都已毁弃,也不再是当年那个“三殿宏丽,甲于八郡”的道教圣地,因此,山门只有在殿内有承办书画等各类展览时才会打开。于是,我们只能穿过同样神去殿存的五帝庙,来到观内。
  眼前陡地一片开阔,规则的石条砌成的石埕清爽整饬,隆起的石台红砖铺地,一棵虬龙般夭矫的老树倔强地挺立在后方嵌了石刻的红砖院门前,和门前摆放的盆景,题刻相映成趣,有一种从历史深处生长出来的气机在。

 


  二、宋碑碑亭
  在这座道观里,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右面墙壁上突起的三座碑亭。
  拾阶而上,第一个亭子里用玻璃护住的是一块宋碑,碑首双龙戏珠式地奉着“皇帝御书”的字样,中段云龙纹内是宋孝宗因陈俊卿寿辰而赐陈俊卿金器、香茶的御札刻本,下端摹刻的则是陈俊卿的谢表。一碑三段,形制独特。孝宗志在恢复,勤政爱民;俊卿忠孝立身,刚正立朝;这一方札表同碑,倒有几分君臣相得的情味,算得是一段佳话。
  而中间那块朴拙,黑黝黝,满是字迹的《祥应庙记》碑也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它是由宋代白杜方家的左朝请大夫方略撰文,左朝散大夫方昭书写而成。碑文详细记载了祥应庙所奉祀的“显惠侯”择庙址、却天灾、安民心、助军阵、佑商旅、救海难等灵感神异之事,进而记述祥应庙重建以及为之作记的因缘所在。其中“泉州纲首朱纺,舟往三佛齐国,亦请神之香火而虔奉之。舟行迅速,无有艰阻,往返曾不期年,获利百倍。前后有贾于外蕃者未尝有是,咸皆归德于神。自是商人远行,莫不来祷。”的记述对今天莆田市参与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佐证作用。
  莆地濒海,水上讨生活,水路走商贸的百姓无不希望获得神灵的庇佑躲过那些不测的风浪,因此,这种朴素的愿望被升华成了神灵的职司,许多神明都被他们赋予了佑商佑航的神力。除了后世广披信仰,源流五洲的海神妈祖之外,莆田人在历史上还供奉过许多的海神:长寿灵应庙的陈寅,黄石显济庙的朱默,秀屿灵感庙的柳冕,盐神陈应功,大蚶山的光济王,祥应庙的显惠侯……甚至邑人陈文龙死后封神,都被加上“镇海王”的职衔。这些海神虽然不像妈祖林默一般,庙宇广播四海,信众遍布九州,却也曾经庇佑一方,泽及闽地。泉州商人来祥应庙请神还愿,商人远行莫不来祷就是最好的见证。
  第三块碑体积最大,碑亭年代也最久远。碑额上“御笔手诏”四字气韵极佳,再细看碑文,字字锋芒毕露,瘦硬通神。瘦金体!徽宗的瘦金体!原来这就是宋徽宗赵佶的《神宵玉清万寿宫诏》。当时道君皇帝手书此诏,颁行全国,尚未来得及让全国勒石记碑就遭遇了金兵南下,或有已立碑者也毁于战火。因此全国几无存碑。莆田的这一块传说是蔡京在汴京立碑时同时摹刻而成经海路运回家乡而得以留存的。故而传说是海内孤本。实际上,同样的碑刻在海南五公祠也存留一块,由       驮着,只是碑首没有蔡攸的四字题额,碑刻文字略有漫灭,整体清晰度不如眼前这块就是。
  撇开徽宗的政事才能不谈的话,他的瘦金体确实别具一格,独出机杼。很难想像一个软弱成那样的君王竟然会写出这样剑拔弩张的字体。蒋勋说:“瘦金体是帝国殉亡的美,美到使人惊悚,如同一种玉碎,有惊天动地的凄厉……瘦金体,不藏锋,不妥协,宁为玉碎。在整个帝国殉亡的边缘,书写下翩翩逐晚风的美丽诗句。”很好的表述,很好的注脚。
  这三块宋碑,算得上三清殿碑园中最经典的珍藏了。而继续往前走去,我们会发现,这里不仅仅保留下了宋朝的风韵,甚至藏住了莆田一整座城的唐宋元明清。
  两座碑亭相间处,有面凹下的白壁,壁上嵌着三块不规则的题刻,一方是清代篆刻大家邓石如的篆书“层岩积石”,一方是署着东坡居士的行书“溪山可此生”,一方则是明代书法大家文徵明的草书“薇山春意”,前两方都是莆田末科进士,清季翰林编修张琴的珍藏,而后者则是黄石陈香山的家藏。而今三方题刻在这里与花木相掩映,与历代碑刻共一廊,倒也不失它们的气韵。
  三、珍藏文物
  放眼过去,这里还有明代兵部侍郎彭汝楠的“古柳桥”、“吉云精舍”、“且止台”碣。
  明代太守岳正的“小西湖”题刻,每一方都有每一方的笔势诗情,每一方都有每一方的故事底蕴。
  至于文天祥的“演屿圣迹”、“南山樾荫”,朱继祚的“长虹锁钥”、“林泽游”“古白湖”,留存的就不仅是简单的书法、笔意了,更多的是给人以历史的回响,文天祥矢志抗元,朱继祚孤旅抗清,不管是途径兴化,还是世居莆田,都为这方土地留下了一脉刚烈,忠义之气不绝如缕。
  小院转角处的林氏族范碑,是由明代刑部尚书林俊撰文,其子林达书篆的。一百九十七字,言简意赅,切中肯綮,把一个家族后世子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于家于国都大有益处。
  在碑园的最后段,白墙上嵌着清代莆田旧城的四个城门额,按着东西南北的次序,分别是镇海门、迎和门、来凤门、拱辰门,在城墙已然消逝,城门彻底毁却的今天,城门额的留存为我们见证着那个时代,也为我们的凭吊留下了一点可能。
  除了这些有文学价值、审美价值、史料价值的碑刻以外,这观里还收集了许多莆田各地因拆迁、改建而荒弃残存下来的具有文物价值的石器具、石雕像、石构件,漫步其间,不经意中都会有惊奇的发现。
  在这里,你小看不得每一块石头,每一块石头都会讲古,会歌唱,会带你走进另一个莆田。

 

  四、江南古建之花
  如果题刻、石碑和这些文物工作者门四处搜集抢救保留下来的石器件是观内的明珠,那么承载它们的元妙观三清殿,就是精美的木椟。买椟还珠固然不宜,见珠忘椟也是不智。
  这里曾经是道教众神的聚居地,三清九御,五帝五显,玉皇八仙,文昌武圣,东岳西岳,群仙毕至,圣贤咸集。求财求福求禄求寿求长生求功名,只要肯往这里进香,都有神明来聆听。可惜,这满天神只也抵不过千年流光,千年香火也捱不过江山更易。如今,神像荡然,殿宇零落,只剩三清殿、东岳殿这数座有着建筑特色,文物价值的神殿在这供人凭吊,一掬怅惘。
  山门进来,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气度沉稳的大殿便是三清殿,元妙观的主殿,以供奉道教最高神灵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而得名。也就是这座殿堂,主体上保留了宋代原构,而使得元妙观三清殿跻身江南古建之花序列,与福州的华林寺,宁波的保国寺鼎足而三,成为屹立在烟雨江南,历经潮风湿气都不曾朽坏的木建典型。
  大殿两侧的棂窗还原成唐代的直棂窗样式,古意盎然。
  殿门由六扇门组成,每扇门上都有不同的雕绘装饰。
  最下端的彩绘图案因着年深日久,已经剥离得不可复现了,目前可以看到的就剩最上端的浮雕和中间的阴刻了:花鸟,海错,走兽,器具,飞禽,不一而足,栩栩如生。
  走兽并没有龙虎麒麟的神异和威武,而是马牛羊的写实和平易。
  而海错的海螺章鱼更是有着莆地近海的得天独厚,这一些都颇有道法自然的情趣。
  大殿进深四间,二十根木石衔接的立柱撑起了整个殿堂。
  “厅堂造”的基本式样,双杪三下昂,全用偷心造的斗拱结构。
  立身其中的我们有一种沉醉于斗拱梁柱驼峰虹梁之间低昂合节,应和无声的大音的错觉。
  因此,就算三清远去,香火不再,这里也是耿介独立,不与俗流混同。站在今天还能与唐风宋韵直接相对不能说不是一种幸运,只可惜我们生得太晚,看不见那两廊蜚声城内的地狱变相图。
  三清殿的东厢是东岳殿,光绪年间重修,有完整的山门,拜亭,大殿,也是元妙观中唯一保留了与所祀神灵身份相契的楹联的神殿,更是如今元妙观里唯一还享受香火的神殿。这既与重修年代较晚保存较好有关,也与奉祀的东岳大帝掌管生死,监管阴阳的职司相关。
  五、莆阳书院
  现如今,东岳殿被辟为莆阳书院,莆田市图书馆三清殿分馆。内设地方文献展阅专柜和以传播莆田地方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莆阳讲堂,倒是在日常开放期间为这座古老的殿堂吸引了不少的人气。而且,书籍所承载延续的文化的生生不息和讲堂上莆仙文化薪火相传的意味和也非常偶然地与东岳大帝注生的冉冉生意相契合。更为这座殿堂的古迹新貌添了一笔出彩的笔意。
  与东岳殿相对称的便是三清殿西厢的俗称“西岳注死”的西岳殿,其实,西岳本不具这样的职能,只是闽人好附会而额外杜撰了这一说法,竟也成了一宗俗例而有了这一座殿堂。与东岳殿相比,西岳殿从文化底蕴到人文环境都要逊色许多。
  六、莆田棋院
  如今,此地辟成莆田棋院,置办下古色古香的棋桌棋椅,象棋围棋,四时开放,供市民闲时过来手谈几局,厮杀数场,还真是有点判生死的意味了。
  除了这三座主殿外,文昌三代祠,五显庙成了三清殿文保所,文管办的办公地点;五帝庙成了过道;玄帝庙大门已经由原来的四中校门退役下来,深藏在马路之下,常年关闭。通明殿,九御殿,八仙殿,关帝殿片瓦无存。我们的行程也于兹全尽了。
  七、遗珠谁识?
  与至今还起着水利民生作用的木兰陂、镇海堤、宁海桥;因着妈祖信仰犹然显赫一方的湄洲祖庙、平海天后宫;因着佛教影响,风景盛名而人来人往的释迦文佛塔、天中万寿塔、龙华双塔、无尘塔等同级的国家级文保相较,在闹市中心的元妙观无疑显得格外得寂寞。这种寂寞犹如明珠遗世,令人扼腕。
  “宋祥符邈矣,当年封禅祀汾阴,薄海连天宫观起,且勿论芝草宝山,瘦金手诏,尘劫换红羊,双荔早惊神物化;鲁灵光岿然,今日三清东岳殿,南州北宋典型存,幸留此藻绘       ,图书河洛,玄都返黄鹤,千桃新倚庆云栽。”
  如今,典型犹存,劫波度尽,只望这鲁殿灵光不再寂寞。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牢关锁,一日尘尽光生,照破大地山河。”我们期待元妙观惊艳世人,照破山河的一天。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