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莆阳文化探秘 南湖露、庄、淑三先生是唐朝人(1)
【发布日期:2017-03-09】 【来源:】 【阅读:次】【作者:】

  南湖郑氏源自入闽始祖郑昭后裔。昭公入闽于西晋,约公元308年间,经梁陈,十一传伯纯、伯雄、伯良三兄弟,至唐时,十四传生勖、艺,勖生五子:岌、金、铙、    、子遂。郑    三子郑露,官太府卿;郑铙长子郑庄,官左镇军武定中郎将;郑子遂长子郑淑,官常州别驾。露、庄、淑是《南湖郑氏入莆世系》第17世祖。唐,露、庄、淑三先生始《南湖郑氏开莆世系》。南湖郑氏世代相传,从《南湖郑氏入莆世系》先祖到《南湖郑氏开莆世系》先贤,从梁陈间伯纯、伯雄、伯良三兄弟和伯纯子郑膺到唐时露、庄、淑三先生,宋着名历史学家郑樵,都对莆田的历史文化与教育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面对露、庄、淑到底是何时人这个重大历史问题,我们将以事实为依据,从多方面阐述南湖露、庄、淑三先生是唐朝人。
  

 

南湖露、庄、淑生平表明其是唐朝人

 


  郑露,    公三子,字恩叟,初名褒,又名灌,行三(同一祖父的堂兄弟排行)。
  露公生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庚辰三月十五日辰时。与同祖弟庄公、淑公,避乱自侯官迁徙永泰,又自永泰迁莆田南湖山祖坟(十二丘)侧居之。侯官县,唐属福州长乐郡。唐永泰二年(766年)析侯官县西乡、尤溪县东乡置永泰县,以年号永泰为县名。
  肃宗(李亨)时,上疏庚子(760年)举明经。辛丑(761年)擢进士第,时年二十二。德宗(李适)建中元年庚申(780年)为太府卿,时年四十一。
  建中四年癸亥(783年)朱    僭号,上章乞归不许。兴元元年甲子(784年),李希烈僭号,乞归许之,时年四十五。
  德宗贞元元年乙丑(785年)三月初一日,诰        下四月初一日赴常州,受封太傅及恩赐。太傅,正一品。德宗贞元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到家,至八月初一日,三公由侯官入永泰,由永泰至莆田,时年四十六。
  贞元十三年丁丑(797年)五月初一日,加封太傅左丞相,英国公,又恩赐,国公,正一品,时年五十八。
  宪宗元和十二年丁酉(817年)八月十五日,又封公之二弟为侯,升子中书舍人瑜为吏部左侍郎。 宪宗元和十二年丁酉(817年)九月初十日到兴化军,十五日会二弟受封,时年七十八。
  露公卒于宪宗十三年戊戌(818年)十月初九辰时,享年七十九。夫人蔡氏,卒于宪宗十五年庚子(820年)九月十九日申时。合葬壶山宝胜院麓牛眠埔之后,穴号仙人脱履,坐申向寅(申猴阳金西方,寅虎阳木东方)兼坤艮,包砌双龟,牌镌唐太府卿郑公墓。子三:珙、瑜、球。珙,字子执,唐德宗贞元进士,官观察使。瑜,字无暇,官吏部左侍郎。
  郑庄,铙公长子,字端叟,初名逢,又名邵,行七。
  庄公生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甲申九月初九日寅时。官左镇军,定武中郎将。由南湖迁兴化县之浔阳,遂为浔阳祖。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癸卯,举明经。二年(764年)甲辰,擢进士第,时年二十一。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辛酉官中郎将,时年三十八。
  兴元元年(784年)甲子,朱    、李希烈相继僭号,上章乞归许之,即弃官归田里,时年四十一。于贞元十六年(800年)庚辰三月初一日,迁居浔阳,时年五十七。十八年后,元和十二年(817年)诰封为侯,时年七十五。
  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壬寅八月初一日午时卒,年七十九。夫人张氏,与公同年、同月、同日,巳时生,卒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己亥十一月初六日申时,享年七十六。合葬浔阳山之旁,穴名象鼻。
  子二:长子使、次子积。积,字德载,金紫光禄大夫,右散骑常待。积墓葬在浔阳山下。墓道碑尚在,上书“唐散骑光禄大夫郑公神道”。
  郑淑,子遂公长子,字善叟,行十。生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丙戌正月十一日辰时。
  淑公由南湖迁仙游之巩桥,今郑宅,遂为巩桥祖。
  淑公与庄公同年(763年)举明经。又同年(764年)擢进士第,时年方十九。德宗建中二年辛酉(781年)十一月,升常州别驾,时年三十六。
  兴元元年甲子(784年),李希烈僭号,上章乞归许之,时年三十九。
  贞元十七年(801年)辛巳二月十五日,迁居巩桥荷叶山左,时年五十六。
  后元和十二年( 817年)丁酉年受诰封为侯,从三品,时年七十二。
  穆宗长庆四年( 824年)甲辰卒,享年七十九。夫人朱氏,生于天宝四年( 745年)乙酉六月初六日午时,卒于宪宗元和十五年( 820年)庚子十一月廿一日申时,享年七十六。合葬巩桥居第之右荷叶山。坐未向丑,有神道碑。其墓碑上书“唐常州别驾郑公墓”。现碑刻被仙游县博物馆收藏。
  子一:    。曾孙郑良士,晚唐诗人,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献诗五百篇,被授国子四门博士,后又被朝廷命授左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大夫。
  露、庄、淑生平及其子孙年鉴表明,南湖露、庄、淑三先生是唐朝人。
  

 

梁陈年间伯纯、伯雄、伯良三兄弟入莆倡学

 


  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昭公12世祖车骑征西大将军伯纯公,在二弟伯雄和三弟司农卿伯良的支持和协助下,为续修郑氏族谱之事,同来莆田,在南湖祖墓侧庐,并构“南湖书堂”讲学授业,以郑家子弟为主。后人建三公祠以纪念伯纯、伯雄、伯良三兄弟构书堂讲学授业丰功伟绩。这表明在梁陈年间,伯纯、伯雄、伯良三兄弟已构“南湖书堂”讲学授业,是最早入莆倡学的南湖人。梁陈年间,伯纯、伯雄、伯良三兄弟倡学南湖,是对莆田教育的开创性贡献。
  事物总有一个发展过程,到了唐,南湖露、庄、淑三先生潜修德行,吟诵诗书,研修儒业,继承祖志,重构“湖山书堂”,开莆田教育的先河,开莆来学,功绩显赫,对莆田教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南湖郑氏对莆田教育的贡献世代相传。梁、陈年间伯纯、伯雄、伯良三兄弟和唐时露、庄、淑三先生都对莆田教育做出贡献。可能是有的世人对梁、陈间伯纯、伯雄、伯良三兄弟知之甚少,误将露、庄、淑三从兄弟说成是梁、陈时人。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