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南湖露、庄、淑三先生是唐朝人(5)
【发布日期:2017-04-13】 【来源:】 【阅读:次】【作者:郑庆模 郑文波】
《南湖郑氏族谱》表明露、庄、淑是唐朝人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的历史典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族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
  修撰于不同时期的郑氏家谱,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一些人为的因素,大多未能保存下来。家谱的持有者一般奉行秘不示人的家规,另外在新的家谱修撰完毕以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部保存在宗庙中外,其余都要全部销毁,以免外流和不肖子孙售与他人。无疑,这是郑氏家谱在流传和保存过程中困难重重和不为人知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一些郑氏人自己编订的族规家法中,也有关于保存家谱的规定,对家谱的保存有较为严格的约束。所以,尽管郑氏在历史上不断修谱和续谱,但真正能保存到今天的并不多,特别是为世人所知的十分有限。据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和家谱资料收藏中心所收集到的历代郑氏家谱、以及保存在宗亲会、研究会或个人手中已为人知的家谱数量看,也仅仅只有五十部左右,且绝大部分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修撰的,这显然不足以反映郑氏家谱的全貌,与实际的郑氏家谱数量相去甚远。
  目前已知的郑氏家谱,明朝以前的都未能保存下来,能够见到的多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家谱。但这些家谱中无不涉及到明朝以前的内容,有些还是此前家谱的重修或续修,所以较多地保留了以前的内容。如浦江义门《郑氏宗谱》,原是在南宋以前家谱的基础上修撰的,其中还有宋朝硕儒欧阳修、朱熹等人的序,但至宋末元初时毁于战乱,直到元朝中叶时才得以重修。后来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又十四次续修,成为一部内容完备的家乘谱牒。这种不断修撰和增补的做法,在郑氏家谱中具有普遍意义。这些家谱的规模有大有小,卷数多寡不等,多者三十余卷,少者仅一卷,其内容也随之各有详略,各自代表了郑氏家谱的不同特点。
  今天保存在国内外不同机构和个人手中的郑姓家谱,主要有明代的《浦江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掌庵谱略》,清代的《包山郑氏族谱》、《云阳郑氏宗谱》、漂邑古瑶《义门郑氏宗谱》、《莆城郑氏宗谱》、《南湖郑氏大宗谱》、《永春夹祭郑氏族谱》、《桃源郑氏族谱》、民国三十八年重修的《南湖郑氏族谱》等。
  下面列举一些相关的族谱:
  福建莆田郑氏大宗系不分卷,(清)郑凤超编辑,南明隆武年间手抄本。现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莆田南湖郑氏族谱十四卷,(清)郑惠元纂,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莆田南湖郑氏大宗谱四卷,首一卷,(清)郑邵勉、郑时敏等重修,清朝时期手抄本。现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莆田南湖郑氏族谱,南湖郑氏修谱办事处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铅印本三册。现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历代宗谱,严谨修典,根脉相连,薪火相传。
  家者,国之本也。家之谱,国之史也。很难想像,真正研究历史、懂得历史的人会贬低家谱的价值。
  诚然,族谱和方志、正史一样,都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同时,族谱和方志、正史一样,有精华也难免有糟粕,都可能存在疏漏或差错。后人对待方志、正史和对待族谱一样,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科学的、发展的历史观为准则,遵循事件逻辑关系和时间逻辑关系,实事求是,去芜存真,还历史的真实面目。我们修编的《南湖郑氏通书》和《南湖郑氏入莆世系》一文已阐明露、庄、淑是唐朝人。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