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一门忠烈 世代流芳(2)
【发布日期:2017-05-11】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祖泉】
当时,元军长驱直下,围攻南宋国防镇樊城、襄阳。贾似道之婿范文虎率兵驰援,却临阵先逃。守将吕文焕降元,致使被围困达五年之久的樊城、襄阳于咸淳九年(1273)相继弃守。从此,长江防线洞开,元军顺江东下。消息传来。南宋朝野震动,舆论哗然,纷纷要求严惩范文虎。但贾似道却大加包庇,为掩饰其咎,对范文虎只作降职一级、出任安庆知府的处理。同时,任命“曾多献宝玉”的小人赵晋任建康知府,又让卖身投靠的无耻之徒黄万石出任临安知府的肥缺。
  《南宋裨史》载:“御史陈大伯,籍似道毅然行之。凡应举及免举人,州县给历一道,亲笔书年貌、世系及所肄业于历首,执以赴举,过省参对笔迹异同,以防伪滥。时人有诗讥之,云:‘戎马掀天动地来,襄阳城下哭声哀。平章束手全无策,却把科场恼秀才。’又有词云:‘乡保举,开口要钱。’足见当时乡举官吏索赂之弊。公(陈文龙)抗章辨论,即其事也。”
  陈文龙对贾氏结党营私的丑恶行径极为愤慨,毅然上疏度宗力陈贾相之过失,并提出弹劾范文虎、赵晋和黄万石等三人。他说“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赵)溍,乳臭小子,何以任阃之寄?万石政事怠荒,以为京尹,何以能治?请皆罢之”。此举激怒了贾似道,于是陈文龙被贬出知抚州。贾似道还不解恨,暗中派人搜集他的过错,准备进一步加害。但陈文龙到任后仍然不改初衷,他为官清廉,政声卓着,深得民心。贾似道找不到借口,就以官爵收买监察御史李可,“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以陈文龙“催科峻急”的莫须有罪名,将其罢官,他只好返回兴化军故里。
  这位出身“世代簪缨”之家的名臣,在一个动荡腐败的年代洁身自爱、不移操守,却因为忤逆权贵而不容于官场,这是他个人的不幸,更是南宋朝廷的悲哀。
  临危受命
  咸淳十年(1274)十月,宋度宗病死。贾似道立了一个四岁的小皇帝,由皇太后临朝听政,企图独揽大权。德佑元年(1275)春,元军逼近安庆,范文虎不战而降,充元军向导,临安告急。贾似道被迫亲自督师抵御,他临阵求和不成,军溃鲁港,逃命扬州。
  疾风知劲草,国危见忠臣。贾似道兵败后,南宋朝廷后悔当初没有采纳陈文龙的意见,不得已罢去贾似道的官职,于是急诏陈文龙到临安任职。临行时,其族叔陈瓒说:“今天下之势已危,列郡皆围兵自守,此不足讨贼,适足以饵贼也。为今之计,莫若尽召天下之兵屯聚要害,择与文武才干之臣分督之。敌若至,拼力奋斗,则国犹可为也。”文龙听言,感慨万千地说:“叔之策非不善,然柄国非人,恐不能用,是行也,某必死之。”表明此行已下定以死报国之心。
  到临安后,他被任命为左司谏,寻迁侍御史。同年十二月,升任参知政事(副丞相)。果然不出所料,朝廷虽然罢黜了贾似道,但又起用了投降派陈宜中为丞相。不久,元军攻下了临安北面文天祥据守的独松关,附近的郡守县令风声鹤唳,争相弃官逃亡。朝廷慌作一团,权臣意见不一。
  十二月二十八日早晨,陈文龙与文天祥、陈宜中、张世杰等文臣武将商议。陈文龙主张背城一战,他对张世杰说:“宋家天下,被人坏了,今无策可支。愿太尉无奈收拾残兵出关一战,大家死休,报国足矣!”文天祥与张世杰主张入闽、广再图匡复,可陈宜中力赞议和,最后陈的意见得到谢太后的同意,遂于德佑二年(1276)正月,派人向元军奉表称臣。陈文龙见和议已定,痛心疾首,便以母老为辞,请求归养。但甫出城门,拳拳报国之心使他再次上疏求还,但主和派怕他碍事,不予答复,他只好惆怅地回到了故乡莆田。
  临安朝廷投降后,南宋的爱国军民在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领导下继续进行抗元斗争,是年五月,益王赵    在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的拥立下,在行都福州登基即位,改元景炎,建立抗元政府,共谋抗元复宋。陈文龙复任参知政事,并兼任闽广宣抚使,知兴化军。兴化是福建东南部和福州以南的重镇,于宋宣和三年(1121)筑砖城,周长七里。绍定七年(1234),全部改用石砌成,故名“石兴化”。 同年九月,陈文龙临危受命,高举抗元大旗,在兴化与地方守将商讨守城方略,并倾尽家财,募兵1000多人,加紧训练;还毅然提出“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口号,决心抗元到底。
  同年十一月,元军逼近福州,张世杰、陆秀夫拥宋端宗由海路退往泉州。福州知府王刚中、福建招捕使王积翁等献出福州城向元军投降。陈文龙得知福州失守,即尽散家财,募兵死守兴化。一些乡绅出面劝降,陈文龙对他们说:“吾岂不知大厦之倾,非一木能支。顾世荷国恩,官至三府,国何负予,而余负国?……设余贪生畏死,已屈辱于杭州矣。” 就在陈文龙积极部署抵抗元军之时,泉州招捕使蒲寿庚降元,闽南抗元形势逆转,宋端宗被迫逃往广东潮州。泉州落入元军之手后,兴化成了一座孤城,腹背受敌。
  景炎元年(1276)十二月初,福州降臣王刚中派遣使臣到兴化招降。陈文龙怒斩正使,放归副使,让他带信给王,斥责他媚敌卖国的罪行。之后,元将阿拉罕也遣使招降,又被陈文龙所杀。在兵不满千的情况下,陈文龙一面发动兵民守城,一面在城外囊山寺前设伏,骄横的元军轻敌,长驱直入兴化,当元军进入囊山脚下时,遭到陈文龙军队的突然攻击,杀得元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元军败退。陈文龙率兵打了一场大胜仗,挫败了元军的锐气,大大地增强了人们抗元的信心。陈文龙还制作“生为宋臣” “死为宋鬼”两面大旗立于军门之前,每次巡城则命士兵扛着这两面大旗为前导,以激励士气。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