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仙游五状元三榜眼
【发布日期:2017-05-18】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金添】
状元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时代的产物,是进士科第一名,又称状头。唐代规定,各州、府选送参加尚书省礼部会试的学子,必须向礼部投状。“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家状”,即现在所说的个人简历、家庭出身等情况;二是“文解”,即州、府的推荐信件。会试结束后,获得进士资格的,由考官将“状”连同考试成绩一起呈报给皇帝。皇帝殿试后,被录取为第一名的,便叫“状头”。因“头”与“元”同义,“状元”便由此而来。明清时期,进士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可立即授官。状元一般授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七品的编修。
  中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形成于唐,盛于宋,完善于明清,是历代王朝用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慈禧太后迫于社会压力,取消了科举制度,推广建立各类学校,培养人才。在科举制度实行的1318年期间,中国共产生了106800名进士。据不完全统计,有名有姓的状元有777人,其中文状元606人,武状元171人。据卢美松主编的《福建历代状元》统计,福建共出文状元46人,武状元25人。莆田市出了12位状元,7位榜眼。仙游共出5名状元,3名榜眼,其中文状元为郑侨、林济孙、林亨;武状元为薛奕、叶顗;文榜眼为陈睦、蔡佃;武榜眼为李乔。
  郑侨(1133-1203),字惠叔,号回溪,兴化县浔阳(今仙游菜溪石苍一带)人,是郑庄第13代孙。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状元。殿试时,主考官奏郑侨策论为第二名。孝宗阅卷后,认为他的立论精辟,亲擢为第一。郑侨高中状元后,被任命为签书镇南军(今南昌)节度判官,之后又任着作佐郎、吏部司封、国史院编修和中书舍人等职。绍熙五年(1194年)7月,宁宗即位后,被任命为吏部尚书。12月14日拜同知枢密院事。庆元(1195年)4月初四又拜参知政事兼国史监修官。次年正月初十又进知枢密院事。庆元三年(1197年)正月二十八日,他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福建路安抚使、福州太守。后以观文殿大学士退休。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卒,赠太师,封郇国公,谥忠惠。
  林济孙(1315—1366),字石友,号凤梧,今龙华镇宝幢山下人。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状元,被授翰林院修撰兼侍讲。至正三年(1343年)奉命与欧阳元、吕思同修宋、辽、金三史。至正十一年(1351年)黄河发生水灾,林济孙上疏《治河十策》,被皇帝采纳,并派他和山东漕运使贾鲁一起率众治理黄河。经过五个多月的努力,工程竣工,黄河水患解除,百姓交口称赞,林济孙被提拔为河北六府通议。之后,因其母吴氏去世,林济孙回仙游丁母忧。三年服丧期满,当他要回朝时,恰逢朱元璋起义,攻克了金陵。他见元朝大势已去,便在宝幢山下的龙华寺旁建了个小庵,取名“意足园”,寓心满意足之意。林济孙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卒。
  林亨(1291-1361),初名林绦,字蒙亨,今枫亭镇麟山村人。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状元,是元朝继林济孙之后,仙游又一状元。林亨高中状元时,年已53岁。顺帝为其精神所感动,御赐“大魁天下”四个大字给他就读的螺江别业书院。现在枫亭镇每年元宵节游灯时,学士街的大灯“大魁天下”便是由此而来的。林亨被授朝请郎,后辞官回故里,也隐居在龙华宝幢山下。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卒。
  林亨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未中举前作的《螺江风物赋》,一时洛阳纸贵,热情赞颂了枫亭的山水秀丽、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寄托了自己“穷而意气益坚,老而学问日富”,“一鸣而人可惊,一飞而天可冲”的理想信念和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尤其是记载了枫亭蔗糖、桂圆等土特产,留下了宝贵的史料,对研究古代仙游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